搶水河

搶水河

搶奪他河流域之河流,稱搶水河,常為低位河,搶水之後,河水激增,可暫時呈能過河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搶水河
  • 外文名:captor stream
  • 定義:搶奪他河流域的河流
  • 河流性質:低位河
  • 屬於:河流襲奪地形
  • 所屬學科:地理學
形成,條件,過程,河流襲奪地形,

形成

條件

兩條河間要發生河川襲奪現象,必須要有三個初始條件:
①兩條河川間的距離不能太遠;
②其中一條河川的側蝕或向源侵蝕強烈;
③必須一條為高位河、另一條為低位河。

過程

首先,低位河主流或支流向源侵蝕或側蝕至與高位河分界的分水嶺,然後侵蝕位置的分水嶺產生斷崖並造成岩塊崩塌,接著,侵蝕越過原本的山陵線使得山陵線下降並改變,進而侵蝕位置的分水嶺消失,高位河上遊河水改流入低位河形成河川襲奪。

河流襲奪地形

一河搶奪他河流域之現象,稱之為河流襲奪(stream piracy)簡稱搶水,每屬低位河搶奪高位河。故兩河河位的高低為搶水之必然條件,至於岩層的差異,水量的大小等條件皆屬次要。搶水最簡單之形式為河谷之相併,即並水(abstraction)。
一般的搶水是由於頭蝕(headward erosion),即低位河向河源侵蝕,達到高位河的流路時,就發生搶水。曲流的搶水,多由於側蝕(lateral planation),指相鄰兩河因曲流率增加,乃至河身相碰,高位河於是被低位河所奪。
喀斯特地形區,搶水多由於底蝕(subterranean erosion)而生,則因溶蝕作用,地面河流與地下河流上下相通,地面河為地下河所奪。
①搶水河(captor stream):搶奪其他流域的河流,被稱為搶水河,常為低位河,搶水之後,河水激增,可暫時呈現能過河狀態。
②被搶河(captured stream):被搶水河所搶之河,常是高位河,搶水發生後,分為三段。上游成為改向河,中段是反流河,皆流注搶水河;而留下了下游成為斷頭河
③改向河(diverted stream):改向搶水河流去,因侵蝕基準面下移,產生回春作用(rejuvenation),侵蝕復活,形成河階、峽谷等地形。
④反流河(inverted stream)與原來流向相反,反流注入搶水河,因集水流域縮小,呈無能河狀態。又因侵蝕基準下移,兩岸產生河階,實際為搶水河角階。且河短,落差大,故河道的坡度甚大。
⑤斷頭河(beheaded stream)為被搶河所剩僅有的河段,因流量大減,呈谷大水小的無能河狀態。又因其搬運力減低,積夷作用盛行,支流匯入處,易生沖積扇
⑥搶水彎(elbow of capture):發生搶水的地方,河道有不自然的急轉彎,稱為搶水彎。其附近河階發達,被搶河的河床和河階經搶水作用變為搶水河之角床和角階。此外,搶水彎既位於搶水河與被搶河之間,落差往往甚大,易生瀑布急湍。台灣東部秀姑巒溪於瑞穗附近向東轉折,即為著名襲奪彎。
⑦風口(wind gap):反流河與斷頭河之分水界,成為風口,郎水口(watar gap)受搶水而失去恆常流的化石谷,谷中分水於此出現,故亦系一通谷。風口附近如未完全乾涸,多伴有沼澤濕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