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材作

搭材作

搭材作是指用橫豎桿搭建起來的建築施工的輔助設施和臨時建築的施工方法。中國古代建築工程中用木材(或竹材)支搭施工輔助設施和臨時建築的一種專業,今稱“搭架子”。工作內容是搭腳手架(供砌磚、抹灰、繪飾彩畫、裝卸構件等工作使用),以及吊裝起重架子、打樁架子,搭席棚、布棚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搭材作
  • 外文名:A wood
  • 含義:輔助設施和臨時建築的施工方法
  • 最早時間:明代
歷史由來,施工流程,搭形,打樁,施工材料,施工工具,

歷史由來

宋《營造法式》中的“卓立搭架”就講到施工用的腳手架。清工部《工程做法》中列有“搭材作”一節,並列出了11種架子的用工用料。搭材作的工人,古代叫“搭材匠”。明代工役中已有“搭材匠”一行。清內務府有“繩子匠”、“杉篙匠”、“彩子匠”、“繕席匠”等,都是同搭材作有關的工匠,現代叫“架子工”。
搭材作

施工流程

搭形

中國傳統搭架子的作法是以“立桿”和“順桿”搭成方格形。
立桿(站桿、沖天、立柱)與地面垂直,其作用是將架上的荷載垂直傳到地面,間距1.5米左右,沿牆面立幾排立桿,便叫幾排架子。
順桿(大橫桿、牽槓)與地面平行,其作用是將桿上的荷載傳到立桿上並牽扯固定架子,間距約1.2米為一步架。為加強架子的穩定性,另支各種“斜戧”(斜撐)。這些是組成架子的基本骨幹。

打樁

架子是在豎立的架子上安樁錘,以繩牽動樁錘起落,將樁打入地面土壤中,《工程做法》上稱“碢盤架子”。

施工材料

搭架子一般用杉篙、硬雜木或松木板,也有全部用竹或部分用竹的。各桿交接處以扎縛繩(白色苘麻繩,徑1.2厘米)和連繩(又稱三股繩,黃色線麻繩,徑0.4厘米)扎結,用“標棍”上緊。繩子打結,有麻花結、銀錠結、半邊掖結等,現在一般用鐵絲扎結。
“棚”是用木(或竹)支搭架子,外面覆蓋席或布,稱為“席棚”或“布棚”。古代用作閱武大典的臨時演武廳,用作臨時野祭場所和奉安梓宮臨時停柩處的“蘆殿”,就是起脊的大席棚。《晉書》中說的“紫絲布障”就是布棚。《營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中都提到搭棚,並作出有關規定。
棚除用作臨時性工棚、庫房外,還用作夏季遮陽(涼棚),冬季擋風(暖棚)。用於婚喪喜慶的棚,可以搭成樓房形狀,四面出遊廊,仿建築物做出瓦壟、檐頭、欄桿等。宋代起,還曾以杉篙作架,上覆布結彩花,搭出彩亭、彩台、彩牌樓等,稱“彩樓”、“山棚”,沿用至清代。這便是中國特有的“扎彩工程”。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圖》和清代的《南巡盛典》圖中都可看到這種建築的形象。

施工工具

用腳手架,為了供工人操作和堆置用料,在順桿上放橫木,橫木上架腳手板,旁邊附有斜道(馬道、盤道、戧橋),供工人上下和運輸少量材料。因用途不同,腳手架有多種類型。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上把隨瓦作搭砌磚牆用的腳手架稱為“砌牆腳手架子”,隨大木作的稱為“豎立大木架子”,在屋面上鋪的防滑扶持欄桿用於調脊和捉節夾壟的稱為“搭持桿”,等等。
中國傳統的垂直運輸工具是利用豎立的架子安裝秤桿,稱“掛天秤”;用人拉繩或絞盤拉繩,將一端的重物提到需要物料的工作點,在《工程做法》上稱為“貫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