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龍王又叫“抬龍王”求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搬龍王
- 別稱:抬龍王
- 目的:求雨
- 地址:萊蕪市
歷史傳說
舊時,鄉民靠天吃飯,遇到天旱,莊稼人迷信,就組織人到黑龍潭搬請龍王求雨,黑龍王像在黑龍潭廟裡,背神的人每人發三尺白布,一炷香,夜間燒香進山,進廟磕個頭,不能說話,然後摸著神像用白布一攬,脊樑對脊樑,背起來就走,搬的神有老龍王(稱大駕),五位娘娘,大太子,小太孫等共十二尊像。
搬神下山,行進有序,兩班鑼鼓一前一後,旗牌傘扇,金瓜鉞斧領先,後面是龍輦。先太子、太孫,中間大駕,隨後娘娘,最後鑼鼓,長長一串,熱鬧又好看。搬龍王大都在中午,四個人抬一尊輦在街上跑,並隨著鑼鼓咚嗆聲耍輦。人們爭相觀看,把街道都堵塞了。抬完龍王后,放落龍棚,每天中午鄉紳幾人進行祈雨,老龍王輦前放著“祈雨文”(此文由清萊蕪知縣葉方恆所寫)並放一木製“滾卦”上多楞,寫有“即時大雨”“當日大雨”“三日大雨”等祈禱後滾,如有應驗即準備“賀雨”又稱“謝雨”。
“送神”也稱“封神”就是把龍王送回黑龍潭廟裡。
2008年12月,“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搬龍王”被列入萊蕪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使這一民間習俗得以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