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聞采編規範,若將門戶的著作權採購內容比為"龍",策劃、原創(自采內容)、評論(專欄)即為點睛之筆。在其中注入搜狐的思想和價值觀,體現搜狐新聞的角度、高度和深度,是上述內容的核心。換而言之,搜狐策劃的水平要遠超其他媒體,才有存在的意義。搜狐新聞已有策劃欄目如下:點擊今日、數字之道、圖述、謠言終結者、神吐槽等,從類型上可以分為話題型、圖表型、人物型、互動型四種。正如前文所言,搜狐新聞注重五個維度——速度、角度、高度、深度、態度。對於策劃而言,角度是最為重要。拒絕大而全的"about新聞",找到自己的切入點和落點,是策劃的精要所在——這就是我們強調的發現"黑天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搜狐新聞采編規範
- 出品:搜狐
第四章《策劃:發現黑天鵝》第一部分、第六部分。本章共7133字,
目錄如下:
一、基本原則
二、基本技巧
(一)"下三路"與"上三路"之間的相互轉換
(二)"尋常事"要嘗試守正出奇
(三)善於打扮:新的表現形式
三、案例解析:點擊今日
(一)欄目定位
(二)釋義
(三)操作方法
(四)選題分類
(五)注意細節
四、案例解析:數字之道
(一)欄目定位
(二)釋義
(三)操作方法
五、案例解析:圖述
(一)欄目定位
(二)用途
(三)操作技巧
六、案例解析:謠言終結者
(一)欄目定位
(二)釋義
(三)操作技巧
(四)闢謠禁忌
七、案例解析:神吐槽
(一)欄目定位
(二)釋義
(三)操作方法
A、基本原則
二、基本技巧
具體而言,搜狐新聞中心的策劃由點擊今日、神吐槽、數字之道、圖述、謠言終結者五大欄目組成,分別從文字、圖片加文字、圖表等三種形式,加工"不一樣"的新聞。這五大欄目在出爐過程中遵循相似的策劃規則。
(一)"下三路"與"上三路"之間的相互轉換
過去很長時間,網站的流量利器是"下三路"新聞:只要標題中出現"嫖"、"妓"、"掃黃"等性話題,網友的點擊率大增。但這種點擊帶來的流量被稱為"垃圾流量",網友點擊只為獵奇。這類新聞的存在弊大於利,不會傳遞有質量的價值觀,更不會塑造搜狐新聞的品牌。因此,如何能將垃圾流量轉化為有價值的流量?搜狐新聞的策劃做了諸多努力。
例如,有一80歲嫖客的新聞一度引起輿論關注。在這一簡單新聞還在傳播的時候,點擊今日以"80歲的嫖客算不算老"為角度,從生理科普和老人性問題的社會學分析把一個"嫖"字從下半身引到了上半身,將人們的興趣點從獵奇轉向更深入的社會問題思考中。在李天一案件中,受害人一度被爆出是"小姐",點擊今日根據上述思路,做了一期"強姦性服務者算不算有罪?"從法律科普的角度將話題引向深入。
同理,"高大上"的時政新聞,也應以"小切口,接地氣"的方式處理。一個案例是"2000萬聽障者如何看懂十八大報告",從電視上手語老師如何翻譯十八大報告為切口,講"科學發展觀"與"三個代表"哪個用手語更難表達,非常吸引人。
(二)"尋常事"要嘗試守正出奇
一些事情第一次出現是新聞,在一定時間內反覆出現就不是新聞。例如反腐、醫患衝突、礦難等新聞,隨著出現次數的增多,一樣的道理反覆重複,人們喪失了對這類新聞的好奇心。雖然不"新",但這類事件往往是重要的現象,策劃也不能缺席。那么,怎樣挽救這種新聞的被關注度?大膽聯想、劍走偏鋒,從"奇"的角度進入,講述一個"正"的道理,是這類新聞的操作方式。
例如,公務員腐敗是老生常談話題,若不是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新聞關注度很低。數字之道從中國人肥胖度增加的新聞轉移到公務員腰圍增大,切入公款吃喝等腐敗現象,把看似不相干的新聞,巧妙地進入深度分析,挽救了這類新聞的流量。
B、案例解析:謠言終結者
(一)欄目定位
鑑別廣泛流傳的各類謠言,通過專業的求證,澄清不實傳聞。這個欄目的首要意義在於正本清源,更深層次是增加搜狐乃至所有網路媒體的公信力。
(二)釋義
1.謠言:不僅包括顛倒黑白、憑空捏造的傳聞,也包括因專業壁壘、信息屏障導致的理解偏差。
2.終結者:通過接觸訊息源、傳言主角、專業人士等多方面,證偽傳言並用令人信服的證據指出"偽"在何處。
(三)操作技巧
要有鑑別所見所聞的是否是謠言的敏感度,並熟練掌握鑑別謠言的幾大工具。
1.常識思維:太陽底下無新事,過於離奇的"新聞",要引起注意。例如網路上廣為流傳的"九個空姐被殺"等。人性的底線雖然時常刷新我們認識的極限,但偏離常識思維越遠,是謠言的機率會越大。這類謠言相對較容易求證,只需在敏感度上保持警惕即可。
2.專業知識:有一類較為隱蔽的謠言,往往以專業的面貌出現,例如科技謠言"雷雨天打手機遭雷擊" 。
這類謠言輔佐案例和所謂的科技闡釋,加上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有很強的偽裝性和轉播率。這類謠言的證偽方式只需要找專家進行相關知識的科普即能擊破。
3.多領域運行規律:科技類謠言只需了解相關的科技知識和掌握一定的專家資源即可解決,但政治、司法、人文等領域的運行邏輯和相關的專業判斷更為艱難,因為這些領域的運行邏輯不是科學領域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複雜的因素相互作用和博弈的結果,證實或證偽需要專業判斷鑑別、多方面求證才能得出最終結論。
(1)公共政策類謠言:"北京捷運將於明年漲價",政治邏輯和運行規律是此類謠言發現和擊破的工具,諸如養老政策、計畫生育政策等領域出現的傳言也可如此處理。(編者註:"北京捷運漲價"當時是謠言。但目前,捷運確已漲價。)
(2)災難類謠言:有水災、地震發生時,災難本身的關注熱度也成了滋生謠言的溫床,且人們傾向於相信而非求證。例如遼寧水災後,網路上馬上流傳500人死亡等訊息,但水災尚未結束,政府忙於救災而非全面清點人數階段。死亡人數的統計非個人調查能勝任,且災情真有如此嚴重,中央政府也會有相應的措施,這幾個因素都未出現時,聳人聽聞的死亡人數絕大多數為謠言。除了死亡人數等謠言外,還有災難尋人、在財物上求助等信息也往往為謠言。
(3)司法類謠言:引人關注的案件,也是謠言多發領域,對這類謠言的判斷需了解案件偵查、起訴的系列技巧和知識。例如李天一案件,在事情爆發之初即伴隨謠言,"警方說李天一為輪流發生性關係"。這一訊息傳出時,案件尚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這一階段是警方理清事實的階段,如發現有罪的證據將移交檢察院,無則不移交。這意味著這個環節是絕對保密的,也意味著警方不可能有確定結論,偵查尚未結束,警方不可能肆意公布訊息,所以此訊息明顯可疑。同樣,在補充偵查、起訴、一審、二審諸多階段也會滋生各類謠言,了解案件處理流程並和相關律師、部門保持聯繫是謠言破除的關鍵要素。
(4)貪腐類謠言:這類謠言的生命力強大,主要利用人們信息掌握渠道不對稱的迷信心理。一個貪官剛被調查,即有貪腐金額、腐敗細節等謠言傳出,人們總以為是內部傳出來的,傾向於相信。例如王素毅剛被調查,即有他包養情婦等說法流傳。此時中紀委剛介入調查,諸多細節尚未確定,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內查清他的情婦和貪腐金額,越細節的情節在這個階段傳出越不可信。這類謠言要尋找第一手源頭,仍如王素毅案,訊息源頭說自己的訊息也是轉來的,自己尚未確定,謠言的機率即加大;再輔以當地官場等多方面的求證結果,會得到有力的證據證明此為謠言。
(5)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往往謠言多發。此類謠言一般多是細節性謠言,要求的是切實採訪求證,此時可以以重磅形式密集闢謠,增強媒體的公信力。
(四)闢謠禁忌
1.要謹慎確認訊息,不要把闢謠辟成另外一個謠言。
2.如果闢謠者不願意透露姓名,需要再多方求證。不透露訊息來源的闢謠很難服眾。
3.對各類中央領導人謠言和政治謠言,沒有相關指示,不要去碰觸——或許上級更願意淡化,而不是新一輪炒作。
4.不要只為官方說話——應站在客觀求真的基礎上,一些地方政府造的謠同樣可以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