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子·斜月下

搗練子·斜月下

《搗練子·斜月下》是宋代賀鑄組詞《搗練子》中的一首,視角獨特,通過思婦相思難寐,徹夜搗衣的情節,來表現思婦對征人刻骨思念的主題。張炎《詞源》中說:“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小詞只有五句,卻寫得淒淒切切,一波三折。

這首詞繼承了樂府詩、民間詞的優良傳統,語淺情深,誠摯感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搗練子·斜月下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宋詞
  • 作者:賀鑄
詞作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詞作鑑賞,作者簡介,

詞作原文

搗練子賀鑄
斜月下,北風前。
萬杵千砧搗欲穿。
不為搗衣勤不睡
破除今夜夜如年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①不為:不是因為。
②除破:度過,打發。夜如年:夜長如年,難以人眠。

白話譯文

頭頂一輪斜掛在星空的寒月,迎著吹未的瑟瑟北風,我在為遠征的丈夫搗平著禦寒的衣服。不停地搗啊搗,我的念遠之心好似無數的砧杵都快被搗碎了。我並不是由於總給你搗平禦寒的衣服而徹夜不眠,而是借著給你搗衣來打發那難熬的漫漫長夜,除卻這度日如年的孤苦和辛酸。

創作背景

賀鑄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王朝日趨沒落,瀕於崩潰,烽煙四起,外敵入侵,人民不能不感到戰爭痛苦的時代。賀鑄寫了一組《搗練子》詞以閨情反映征戰之苦,該詞是其中一首。

詞作鑑賞

此詞以淺近自然 、通俗流暢的語言和一波三折、寓意深長的筆法,借思婦搗衣的活動,抒寫了思婦對征夫的無盡思念和她們內心巨大的孤寂,痛楚。
“斜月下,北風前。”詞的開始兩句是寫景,側重對環境的描寫,“斜月”點時間,“北風”說氣候。這時夜已很深了,月輪已經西斜,清冷的月光籠罩著大地,勾起了思婦對征人的思念。颯颯的北風,帶來刺骨的寒意,催促著思婦要及早搗制寒衣。這兩句自然凝鍊,僅六個字,就勾勒出一幅淒涼黯淡的深夜景色畫面。接著“萬杵千砧搗欲穿”一句,寫在這樣的背景下,響起了思婦月下搗衣聲,此起彼伏的砧杵聲,急促沉重,厚厚的石板要被搗穿。“穿”字一語雙關, 真實地表現了思婦搗衣思人、心碎腸斷的淒楚。而這種以聲傳情的手法,不言情而情自見,從這震撼人心的杵聲中,分明體會到思婦對征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其悽苦之情是不言而知的。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一般人也最易觸動感情,因此也成為古典詩中常寫的題材。庚信有“搗衣明月下,靜夜秋風飄”;張若虛有“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李白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煜有“斷續塞砧斷續風,數聲和月到簾櫳”,都是描寫這種情景,刻劃這種境界,表現悲涼之情。賀詞雖似前人語中化出,但他落腳於刻劃思婦形象,寫她在風前月下搗衣,幾乎把石板搗穿了,把心都搗碎了。寫得比前人更為感人。從寫作構思上來講,作者本可以擬想思婦的心理,細膩地代她們抒情。然而作者採取的卻是描寫她們搗衣的動作,從而折射出她們的心理狀態。比起直接刻畫心理活動來,這樣同樣深刻地表現了思婦們的痛苦與哀怨,而且更有一種如在眼前的決絕意味。
詞的歇拍“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更是直接從思婦的內心世界,獨闢蹊徑地兩相比較來寫她相思的痛苦。因為相比之下,儘管在北風月下獨自搗衣,本是夠痛苦的了,但覺得那長夜不寐、寂寞無聊的痛苦滋味,就更加難熬難耐了,作者運用這樣曲折的筆法,通過襯托對比,就更加突出了思婦難以言狀的痛苦和對遠方征人情意的深摯。
這首詞繼承了樂府詩、民間詞的優良傳統,清新流暢,含吐不露,意蘊深長。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衛州(今河南省汲縣)人。早年曾任武職。後轉為文職,但地位都不很高,晚年退居蘇州(今江蘇蘇州)。其詞善於鍊字,意境突出,筆調富於變化,常化用古樂府及唐人詩句,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有《東山詞》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