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搖晃嬰兒綜合徵
- 多發群體:6個月左右的嬰兒
- 常見發病部位:腦部
- 簡稱:搖嬰症
搖晃嬰兒綜合症,簡稱搖嬰症或SBS,是因嬰兒受到持續搖晃而對其腦部產生的損害,為一種嚴重的虐待兒童的形式,常常在沒有外部損傷跡象的情況下造成頭或腦的損傷。 腦損傷來自於猛烈的搖晃,不管有沒有和別的物體發生碰撞,猛烈的搖晃...
嬰兒搖籃綜合症(Shaken Baby Syndrome,縮寫為SBS)嬰兒頸部的肌肉十分脆弱,受到搖晃時大腦會跟著震動,頭蓋骨和大腦之間的靜脈被擠壓,血流受阻,引起“腦輕微震傷綜合症”或顱內出血或硬膜下血腫。嚴重者出現腦水腫、失明甚至死亡。當...
1.嬰兒重症肌陣攣癲癇 嬰兒重症肌陣攣癲癇又稱Dravet綜合徵,1歲以內常以熱性驚厥起病,發病高峰年齡在5~6個月左右,往往伴有發熱或在驚厥前有感染或預防接種史,初起發作形式為陣攣或強直-陣攣,以後才呈肌陣攣發作,可為全面性或半...
(三)嬰兒痙攣(又稱West綜合徵)本病以1歲前嬰兒期起病(生後4—8月為高峰)頻繁的痙攣發作、特異性高幅失律EEG圖形、以及病後精神運動發育倒退為其基本臨床特徵。痙攣發作主要表現為屈曲性、伸展性和混合性三種形式,但以混合性和...
嬰兒鬆弛綜合徵 嬰兒鬆弛綜合徵(floppy infant syndrome)是1995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出自《醫學名詞 第四分冊》第一版。公布時間 1995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四分冊》第一版。
嬰兒型Refsum綜合徵(OMIM:266510)的臨床及生化不同於典型的Refsum綜合徵、遺傳性共濟失調性多發性神經炎樣病。 【臨床表現】嬰兒型Refsum綜合徵臨床主要表現發病年齡早,精神運動發育遲滯,視網膜色素變性,神經性耳聾,肝腫大,高膽固醇...
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綜合徵的發病機制不清楚,父母不發病,同輩發病且男女受累的機會均等,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大多數患者的父母為非近親結婚,也有近親結婚者。本病可能與自身免疫、組織分化異常、DNA合成和修復缺陷等因素有關。
部分患兒在4~6個月時轉變為嬰兒痙攣症。也有人認為大田原綜合徵是嬰兒痙攣症的一種變異型。3.嬰兒良性肌陣攣性癲癇 臨床少見。1/3的患兒有癲癇家族史。4個月~2歲起病,發作形式為全身性肌陣攣發作。嬰兒期無其他類型發作,青春期...
《嬰兒、兒童、青春期癲癇綜合徵》是2009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興洲。內容簡介 《嬰兒、兒童、青春期癲癇綜合徵》一書自從1984年問世以來已多次再版,成為一直沿用至今的“1989年癲癇國際分類”的主要藍本,被譽為《藍皮書指南》...
Behr綜合徵 Behr綜合徵主要表現嬰兒期智慧型發育不全,兒童期視神經萎縮、共濟失調、強直狀態、深感覺喪失,非進行性病程。可能還有周圍神經病,呈AR遺傳。
國外有學者報導該綜合徵患兒嬰兒期可伴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細菌性腦膜炎、骨髓炎、單核細胞增多症等。80%~95%患兒出現癲癇發作,其中50%患兒於1歲內出現,75%患兒於3歲內出現,發熱是絕大多數患者癲癇發作的主要誘因。癲癇...
嬰兒型進行性脊肌萎縮綜合徵是一個病症名稱。嬰兒型進行性脊肌萎縮綜合徵(Werdnig–Hoffmann氏綜合徵),Hoffmann氏Ⅰ型綜合徵等。【病因和機理】 未明。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見脊髓前角細胞及延髓運動核的退行性變。【臨床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