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舞獅

揭陽舞獅

揭陽舞獅是廣東省揭陽市的傳統舞蹈,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之一,有北獅南獅之分。舞獅講究技巧,是一門融武功、舞蹈、技巧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 都喜歡敲鑼打鼓, 舞獅助慶。北獅表演形式,多為雌雄共舞或大小群舞。舞獅人藏於獅內,表演動作輕巧靈活。常以溫順、柔和、輕鬆、歡樂等氣氛。北獅伴以京鑼、鼓、鈸等輕快節拍樂器,主要象徵吉祥、和平、歡樂,人們稱之為瑞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揭陽舞獅
  • 地理標誌:廣東省揭陽市
表演形式,歷史淵源,意義,

表演形式

南獅表演時,一般由三人組成,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另一人扮成手執葵扇的笑面佛或扮成手持彩球的武士。表演時由笑面佛或武士出場引路,獅子後面跟著鑼鼓隊,這時隨著鼓點的輕、重、快、慢,獅子的表演千姿百態,時而搖頭擺尾,時而騰挪跳躍,時而昂首仰視,時而俯首匍匐,並做出搔頭、朝拜、舐毛、酣睡等動作。在表演技巧上有爬桿、過橋、翻身、咬球、采青等動作。動作妙趣橫生,令人捧腹。南獅舞動範圍廣闊,形態勇猛,低跳高躍,靈活多變,配以強壯雄健之士,運用各種腰肢動作,馬步功法,以表現威猛壯烈,勇往直前之意志。舞南獅常伴以大鑼、大鼓、鈸等聲勢雄壯、激越、令人振奮樂器。南獅既表現威武雄渾,又能表現喜、怒、哀、樂、驚等各種情感,故人們稱之為醒獅。

歷史淵源

廣東揭陽的舞獅源於何時,稽查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19世紀初福建泉州少林傳人陳南枝前來揭陽傳授武功,曾傳授揭陽徒弟們學習舞獅的技巧、動作。 揭陽舞獅,屬於南獅表演藝術。而傳統的南獅舞蹈,又分紅獅、黃獅、黑獅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的獅子,又分別代表三國時代劉、關、張三位著名歷史人物。即:黃色獅子代表劉備風度;紅色獅子代表關雲長風範;黑色獅子代表張飛風格。在我國歷史上,劉、關、張他們的忠、義、仁、勇精神,俠義豪放的性格,英勇善戰的氣魄,歷來備受武林人士所敬仰和崇拜。南獅表演神態的技藝非常精彩,七情表達的動態、靜態發揮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見獵時喜,失望時哀,闖陣時怒,獲獵時樂。既表現出剛勇威武,也表達了細膩的情感變化。
過去,舞獅之後便是武術表演,表演者表演各家武術套路。表演模式是:先由一個人登場,徒手打一套拳路,接著,各人以刀、槌、長矛、三股叉等,各表演一套槍法;最後,是對打,即徒手對刀,刀對槌,槌對長矛,雙鐧對長矛,長矛對三股叉。有的對打是四人對打,也有八人對打的。有時還有帶雜技性質的表演,如鏢刀圈,鑽火圈等。
近幾年來,揭陽許多舞獅隊致力於提高舞獅藝術技巧,訓練和表演了許多高難度動作。包括踩樁、高低樁跳躍、爬竿、攀梯、摘繡球、掛賀聯等技藝。

意義

做為一種民俗活動,每逢春節、元宵、國慶等傳統節日,新樓落成,公路、橋樑建成通車慶典,主辦單位或個人都要請舞獅隊到來表演助興,既能增加節日氣氛,又能烘托出吉祥之意,相沿成習,舞獅活動遂成為揭陽市民間節日慶典的主要文娛活動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