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構建嶺南水城新地標,在萬眾熱灼的期望中崛起,亮出揭陽的品牌,以大為大創輝煌,在傳承與創新中交融,世界眼光的觀照,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亦有靈氣空中行,漢樓瑞氣正充盈,揭陽樓廣場將建省級廉政教育基地,有關記載,歷史文化,賦文欣賞,專家點評,景區熱度指數,
地理位置
揭陽樓綜合工程的總體布局是廣場以“水上蓮花”為主題,主樓四周以小河環繞,寓意古護城河和“嶺南水鄉”之意。揭陽樓廣場主軸為東西向,靠東處為盛鼎廣場,西為揭陽城樓,總高38米,總層數為五層,其中城台兩層,樓閣三層(含暗層一層)。廣場主軸為東西向,靠東處為盛鼎廣場,西為五層高城樓,主樓前放置9.99米高、重達58噸號稱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銅方鼎。而寓意“博大精神”重達136噸的泰山石,更是為這裡平添了一份讓人驚嘆的壯美。整個揭陽樓廣場面積逾30萬平方米,視野開闊,遠眺近觀皆是景。
構建嶺南水城新地標
——理想和目標
在高速發展的轉型時期,每個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以及對於一個城市的影響,往往是突然而至。而其中的每件大事,都是這個時期的願望與野心的產物。在揭陽力拔粵東發展頭籌、趕超進位的建設熱潮中,揭陽樓奮然崛起。這個新的城市地標的橫空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象徵著這座
歷史文化名城,實現了從進賢門時代,向著揭陽樓時代的嬗變,也宣示了後來居上的揭陽,敢於擔當破解粵東發展難題的“引擎”。
揭陽樓時代的揭陽,以歷史文化名城為底色,以嶺南水城為名片,以忠誠如山、感恩奉獻為理念,以奮發有為、和諧發展為精神風貌,以重化產業、現代化服務業為經濟龍頭,以水陸空交通樞紐為定位,以宜居、宜業、宜游為優越環境,是地方特色鮮亮、富庶文明、充滿活力的現代城市。
應運而生的揭陽樓,是揭陽歷史跨越的雄偉地標、強勢發展的城市靈魂。它的巍然突起,不獨在於彰顯城市建設成就的重任、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改善市民生活的質量,還在於表達揭陽打造特色城市的抱負,以及創造未來文化遺產的雄心。
把城市重要公共建築作為“未來文化遺產”進行打造,是一個嶄新的、極富創造性的發展理念,是大膽卻也充滿挑戰的戰略構想。胸懷大志、精明睿智的揭陽決策者深信:在城市文明的起承轉合、來龍去脈遭到破壞,城市建設普遍陷入抄襲和克隆惡性循環的背景下,主動創造未來文化遺產,是面向未來、提升
城市定位的全新思考和有益嘗試,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具體表現。
美國著名城市研究專家
詹姆斯·特
拉菲爾說:“科技改變城市面貌,欲望則鑄造城市的品格。”創造“未來文化遺產”就是揭陽的欲望。正因如此,旗幟鮮明地喊響打造建築文化的口號,深刻理解文化遺產的思想內涵,著眼於世界性、文化性和歷史性,明確指導城市整體布局和重點項目的建設。
一個城市的文脈就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歷史和文化經過漫長的歲月積澱而成。把積澱的文化融合在新的建築上,就能形成獨特的魅力,走近文化遺產的標準。揭陽樓的建設,被賦予具有文化資源和知識資源的屬性,有鮮明地區個性、社會教育、歷史借鑑、研究欣賞價值的文化形態和特質。
規劃和設計中,一是突出一個“魂”字。就是“立揭陽之地標,溯人文之根源,彰歷史之悠久,統民情之歸依,揚傳統之美德”。這是對於未來文化遺產標準執行的具體化。
二是講究一個“品”字。就是要求外形上的整體調諧、富有創意、飽含特色,就是要求表現於精神上的包容性、開放性、科學性等崇高品格,要使它成一代典型、千秋風範。
三是注重一個 “效”字。就是揚我揭陽鑄造輝煌氣魄,顯我揭陽展翅高飛雄姿,更為創造盛世的廣大人民民眾提供文化共享的區域,塑造市民現代品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胸懷打造特色城市的理想,面向創造未來文化遺產的目標,以揭陽樓及其廣場建設為首舉,彰顯一代而強的雄心。當一個城市以“自我實現”和“自我解放”為人文精神時,這個城市的前程必然無限光明。
在萬眾熱灼的期望中崛起
——以民為本的產物
經過幾年的奮鬥拼搏,揭陽的市政建設日益完善,市容市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特色城市已初步形成。於是加強公共建築與文化廣場的建設,就成了廣大市民的迫切需求。
是凝聚人心的需要。揭陽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經過不斷的磨合、交流、互助,關係日益融洽。樹立一座用大家雙手共築的地標,用以強化“大揭陽”的和衷共濟,“統民情之歸依”,意義十分深遠。
是豐富
城市景觀的需要。如同大自然的花朵五光十色、各有色彩與形態一樣,城市也應是各有特色、各有意象。通過文化韻味深厚、地域風情濃烈的宏大建築,為城市增加視覺的亮點,構築、豐富嶺南水城特色,增強民眾的自信和自豪,提升城市的魅力,是城市建設者鍥而不捨的追求。
是活躍民眾文化生活的需要。一個宜居、宜業的現代城市,不能沒有提供民眾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揭陽有丰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為這些民間藝術的展演展示提供空間,可以保持城市特有的本色,激活城市的活力,提高市民的生活品味,為之創造休閒、健身的條件,培植健康素質。
古人以為,精神居形體,如火之燃燭。營造開展道德教育、培植人文精神的平台,充實文化內容,以利增強市民對本土歷史的認識,培養對於理想、信仰和自我實現的執著,提高道德、審美和科學素質,是揭陽樓建設的又一緣由。
通過開闢多個主題場館,展示悠久歷史、燦爛文化,並紀念先賢和彰揚英烈,以他們的愛國精神、感恩奉獻的品德,激勵後人見賢思齊、開拓創新、忠於職守,為揭陽建設大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利用廣場營造相應的設施,以傳統的題材,以藝術的形式,詮釋、演繹揭陽發展進程與規律,讓民眾在審美活動中提升理性思維,豐富知識,自覺遵循科學發展觀,創新業績,也是追求的一個效果。
此外,還以現代科學的先進手段,展示宏偉的發展規劃,以此來振奮人心,鼓起全民一心建設美好明天的熱情。
有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於是有了體現以民為本的這一時代產物。審時度勢,以孚眾望。順應民心的揭陽樓在萬眾灼熱的期望中崛起。揭陽樓不僅是建築,不僅是“凝固的音樂”,還是決策者造福一方思想感情的物化。
亮出揭陽的品牌
——關於命名的理由
秦朝雄風,開啟揭陽二千二百餘年的歷史;
雙溪明月,美麗了嶺南水城的千年風韻。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傑出的人物和增光嶺南的聲名,鑄就了揭陽閃亮的品牌。
揭陽一名,是遠古文明的產物,百越初民的先聲。一萬年前,啟扣山林的先民,在
榕江、韓江和九龍江三江流域的莽原中,篳路襤褸,敲起生活的火光。三千年前,一個以
銅鼓為號、以青蛇為圖騰的王國,在榕江兩岸打造起自己的政治、經濟中心。桑浦山、
虎頭埔與黃岐山遺址,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的一個體系。浮濱文化的遺存,是揭陽古國的文化烙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泱泱華夏的政區版圖上,揭陽首次以嶺南首邑的特有坐標,引起國人的矚目,成為兩廣地區最早的行政區域之一。
古揭陽東至九龍
江口與今之廈門相望,西至瘦
牛嶺、南陽山與今之五華、
陸豐交界,北以揭陽山下平和、
平遠數縣為邊疆,南以
惠來海岸與南海相接,廣袤綿遠。
自秦以降,揭陽之名頻見中華史冊。這就產生遲至唐宋時期,
中原人士涉及南方這片神奇土地,腦際翱翔的總是關於揭陽記憶的現象。中唐的
潮州刺史韓愈,寫下“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的詩句;北宋
梅堯臣詩贈友人出任潮州知州,以“自昔揭陽郡,刺史推韓侯”為勉;
王安石愈有“揭陽印象”,當朋友赴任遐方,他看到的是“呂君揭陽去,笑談面生春”的情景。至於鄭俠與
徐璋,更曾深刻描述揭陽知名一國的原因:“揭陽繁富州……豪家富廩庾,”“揭陽多士天下都,聲名藉藉南海隅。”
不但有悠久的文明歷史、豐腴的自然稟賦,揭陽也英才輩出。漢末曾夏聚眾自保家園,人心歸順;南朝區金起兵助建
梁國,三代封侯;唐代
陳元光蕩平潮寇,增闢漳州;宋代彭延年威懾
儂智高來犯,免一方生靈塗炭。
陳希伋以卓越才華,獲“廣南夫子”之譽;元人金元祐勇殺蒙古悍將,加速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的腳步;明朝鄭旻恩威並施,大治雲貴,樹立一代循吏典範;清代
卓興、林本等為保社稷,血戰閩粵贛三省,成為彪炳史冊的同光五總兵。
積澱深厚的揭陽文化,以包容、進取的特性和力量,推動了粵東社會發展的腳步,閃耀著史詩般的光華。與時俱進中培育升華的“自強自信,創業創新,和諧開放,感恩奉獻”的時代精神,更在現代建設中樹起一桿旗幟,指引開創文明富裕的未來。
必須有一個博大的載體來承載與
張揚,讓後人在對古代瑰奇人文的瞻仰中,升溫復興雄風、再造輝煌的熱情,揭陽的持續發展,後勁才會強大而持久。以揭陽品牌冠名的揭陽樓,因此而奮然崛起。
以大為大創輝煌
——主體建築的勾勒
集中諸多典型的元素,在模擬城牆的13米高台上,構築了三層兩廊的樓閣。壯大的前檐飛覆,簡樸的斗拱序疊,每個構築都蘊含傳統文脈的信息密碼,組成了雄健偉岸的漢代建築形象。
秦漢建築“以大為大”,時人認為只有體積、規模的闊大,才能張揚氣吞山河的氣概。秦宮漢闕,成了當時偉大建築的符號。每個特定功能的建築,都有深層的文化意蘊。揭陽樓的建設,為了構築一支氣魄恢宏、盪氣迴腸的“
大風歌”,藉助宏偉壯麗的視覺,培育揭陽人民的壯闊襟懷。
大壯適形的130米橫式高台,與23米的深度,穩健撐起39.3米的莊嚴構築,這就是揭陽樓的外形與氣勢。33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9152平方米的建築面積,這就是揭陽樓的空間規模。
物化的闊大,從形體上去目測;而精神上的闊大,則從形制上去審視。以重檐表現建築等級的崇高,則從傳統禮制上去窺測。對秦漢範式進行有機的重組,並在結構上做出相應創新,承載的歷史和文化,悠長而且豐瞻。
拱門直穿底座,把廳堂分為
龍虎兩部,形成左右對稱的布局,這種殿堂內部布局,有著原創的意境。把傳統中軸 “丁”字結構,改作 “十”字形式的布置營造,變軸端為軸心,以軸心與四維相接,外引內聯,構建廣闊的空間。這個創新,把中國傳統殿堂的構造技巧推上了一個新的層次。敢為人先,體現的是魄力的宏大。
把力量化於粗獷,以龐大建築軀體,抒寫一種人力瀰漫宇宙、籠蓋四野的文化效果。這就是大漢風格、大漢氣象。它可以陶冶豁達的胸懷,培育剛健意志和豪邁的氣魄。大就是美,其力無窮。
同時通過幾種對比手法的運用,把空間的尺度、氣勢、層次、深度予以強調,“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不僅在周回曲折四字”,為建築的序列空間注入藝術生命,使之顯得生氣勃勃。這是表現手法之大,於是才能造出大氣質、大品格。
一座具有原創思想和獨立精神的現代民族建築,留下大寫的“揭陽創造”的印記。
在傳承與創新中交融
——打造建築文化的實踐
成功的城市公共建築,是最鮮亮的城市硬體和
城市名片。把揭陽樓建於東入口,作為城市
東大門,樹立特色城市標誌,構築良好第一印象。同時,也是打造建築文化的一個成果。
文化的價值體現
於文和質的關係中。“一張白紙,可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揭陽樓作為揭陽市區第一個大型
城市廣場,在建築造型與體量上,可以有多種構思與選擇,而確定以漢式為表征,顯示有著明確的價值取向,表明它的建構,有著揭陽人文精神的內蘊,以質樸大壯作為藝術的風格。建築文化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在現代建築的基礎上,鞏固歷史文化的元素,有利於建築意義的表達。
堅持以中國的建築文化價值觀為根本,堅持與現代表現手法和審美觀念相結合,建成具有漢代風格和時代精神的地標。一個向上的民族和區域,總能吸收來自異域的文化。不劃地為牢,以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從事城市建設的理念,在這個聳起的地標上也得到充分的反映。
建築不是房子,尤其是承載一個城市奮鬥歷史和發展方向的地標建築,愈是有其豐富的、通過非凡手法塑造的內涵。尋求傳統建築樣式的現代價值,把哲學思想、道德規範、社會觀念、文化傳統、價值取向,有機而適形地滲透於整個建築的具象以及動態的展示上。揭陽樓成了揭陽推進建築文化建設的一個範本。
崇尚傳統文化,兼容各種先進理念,把中國傳統的“時空一體”、“天人合一”、“技藝合一”的思想,與西方關注的“空間形態”、“生態環境”、“建造文化”排列組合,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交融,是揭陽打造建築文化的一次大膽實踐。把這一文化精神付之“為未來創造世界遺產”,揭陽樓的建設,寄託著揭陽創造特色城市的追求。
世界眼光的觀照
——西方建築元素的吸收
現代城市廣場,未必全然就是“全球化”的產物。但以世界的眼光,吸收西方建築文化的審美情趣,提升建構的現代特質和氣息,使與繼承祖國建築文化傳統相得益彰,也是揭陽樓及其廣場建設中一項重要成果。
拱門是羅馬建築的招牌語言,中國也有拱門建築傳統。集中外共存的審美觀,在揭陽樓象徵性城門的營造上,得到充分的運用。把實用、審美和禮儀的功能集於一體,通過直線與曲線、方與圓、實與空的對比穿插,實現了光影和空間的交響和遊戲,以純淨的幾何語言,突出了精神崇高的主題。
人們欣賞
聖彼得大廣場兩側弧形柱廊,“好像母親伸出慈愛的手臂,把教徒抱於懷中”,這樣的布局和造型,對寄望凝聚人心的
揭陽樓廣場建設,有著重要的啟迪。9根文化列柱的弧形環立,
太和碑和8方景牆的連續接合,反映出自覺的追求。
中央區與寶鼎廣場兩個主體部分,實現了完美和諧的對接。在完成了應力充分聚焦的同時,把力源沿著蓮花地景構成的注意點,引向高起的揭陽樓立面。這種構思的體現,好像一個放大器,擴大了對主體建築的推崇。這也是出自於對成就傑出的西方廣場構造藝術效果的理解和吸收。
如果把12萬平方米寬廣的主場,鋪成一個沒有軸線的曠地,廣場的視點會如同一盤散沙。設計者從羅馬波波羅廣場營造視覺長廊獲得啟發,以具有中軸性質的300米花莖步道和蓮花地景,營造、渲染著深遠的空間感覺,這讓廣場有了給予遊人震撼之感的第一印象,使其不由自主為宏大曠遠的建構所折服。
以誠實懇切的態度開展文化傳承,以開放包容的胸懷進行文化參照,虛心學習而不喪失話語權,揭陽樓及其廣場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交融重構中,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化形象。
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人文展覽巡禮
揭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具有悠久綿延的文化傳統和深遠厚重的文化底蘊。塵封的文化,拂去厚厚的灰土,才能再現輝煌;無語的文化,運用嶄新的話語,才能進入生活;樸素的文化,賦予現代的氣息,才能傳向遠方。一言以蔽之,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揭陽樓作為綜合性歷史博物館的成因。
拾級而上,寬闊、典雅的各層展廳撲面而來。規劃展示館、通史館、文化遺產館、革命歷史館、流芳閣……在這個博大的文化殿堂里,每一個訪客,可以找到心靈真實與歷史真實互相接近的平台。所有的展廳以各自的格調、各自的語言,與參觀者對話。
可以在如詩如幻的情境之中,看到揭陽建設步上快車道,實現趕超進位、後來居上;可以看到市委提出的“一三二”發展戰略,正使市區向著“一體兩翼、三區九片”的空間拓展;可以看到歷史文化名城華麗轉身,成為文化積澱深厚、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區域。用倒敘來觀照歷史,感覺也許更加強烈。在規劃展示館裡,人們可以領略到曾經統領潮汕的這片土地,正在重振區域中心的雄風。
一部滄桑的萬年曆史,由斷髮紋身的越人拉開序幕。刀耕火種的持久,使社會停滯在蠻荒時代。當華夏文明衝破
南嶺的阻隔,南海的洋風掃蕩了莽原上的霧瘴,越漢文化、中外文化的交融,使揭陽崛起成為嶺南首邑、文化名邦。二千餘年創造積累的文化,後來稱為潮汕文化。作為潮汕文化之源,揭陽文化引領粵東文明的方向。
每一件器物,都有一個故事;每一種技藝,都有一種智慧。從黃岐山的石器工場,到虎頭埔的陶器窯群;從五堆的青銅兵器,到中夏的祭天遺壇;從桑浦的浮雕石飾,到仙橋的石制璋板;從宋代的
孔廟學宮,到清朝的媽宮關廟……無不疊印著時代的影像。從漁湖出土的劇本,到
榕城奏出的漢樂;從
揭東豎起的鳳竿,到東山飛舞的火龍……無不傳承著揭陽的靈巧。無論物質還是非物質,所有文化的遺產,都閃射著創造的光芒,塑造著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念。
社會制度的改變,往往經歷
血與火的洗禮。棉湖大捷是對革命叛徒的清算,
汾水戰役是南昌起義的尾聲。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依靠人民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嶺南水城也是英雄的土地,先烈鮮血染紅了它的光榮,愛國主義成為揭陽的靈魂。
流芳閣所紀念的,都是為揭陽社會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俊秀英豪。彰顯這些名人,是為了使之流芳百世。無論哪個領域、哪個時期,只要對歷史進步有過重大建樹,這樣的人物,必然會為歷史所銘記。
亦有靈氣空中行
——從布局到亮點
由環市北路、新陽東路環合的揭陽樓及其廣場,儼然一枝
張苞盛放的英雄花,寶鼎廣場是其花芯;中央廣場,有巨大的蓮花地景,揭陽樓則位於花芯的位置。心心相印就是廣場的主題。英雄花的花柄,則是穿過揭東縣城向東延伸的國道,像一條生命強盛的青龍。
從東至西,廣場縱深近千米;從南到北,廣場寬闊逾百丈。總體面積30多萬平方米,中央區域12萬平方米。數字雖然枯燥,但它顯示的景象,卻不但具體,而且生動。這個龐大的建構,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具有頑強意志的人,他就有無窮的推進社會的力量,達到既定的目標。
宏大的廣場,除去交通的空間,分為三大部分,如果借用音樂語言來描述,就是前奏、主旋律和尾聲。可以比喻為前奏的是城市標誌區,由楔形和圓形兩個大型花壇組成,由一石一樹作象徵。可以比喻為主旋律的是廣場主體中央區,由蓮花地景廣場和寶鼎廣場組成,廣場標誌石、文化列柱、八景石牆、蓮花步道是一系列的音符。可以比喻為尾聲的是後部的文化交流區,由特色商品城與美食街組成。
從城市標誌區到文化交流區,揭陽樓廣場像一部交響樂,抑揚頓挫,黃鐘大呂的節奏與旋律,擊出嶺南水城英雄兒女熱愛生活、創造光輝未來的時代強音。
巍然屹立的桑巒砥柱,在廣場前端擎起“嶺南水城”的字號。桑浦位於潮汕三市交界之地,是揭陽文化的搖籃。包孕遠古文明靈氣的城市標誌立石,代言著揭陽處於三市中心位置,是潮汕文化發祥地。
綠島上的奇花異卉,奼紫嫣紅,爭妍鬥豔,則是揭陽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勃勃生機的寫照。
直徑50米的大形圓島,在群花簇擁之中,樹幹直徑3米的巨大榕樹,枝繁葉茂,鬱鬱蒼蒼。榕樹是
揭陽市樹。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伴隨著這種高大常綠的喬木發育成長,歷經無數風雨洗禮,生命日益旺盛。榕樹鑄就了揭陽的品格,成為這個城市的圖騰。
出自東嶽泰山的
流紋岩巨石,以136噸的重量,歷2000餘公里途程,雄踞
於東來入口。素潔秀美的肌理,保留著歷代封禪的記憶。托物以言志:讓建設安定、和諧社會的意志,在穩重的載體上“詩意的棲居”;以他山之石的突出序位,張揚揭陽兼容開拓的精神。9根立地通天的文化列柱,分別有著9.8米高度和1.6米直徑的巨大。柱身的雕塑,體現中國傳統 “天地人和”的思想,以抽象的語言表達了日月星、風火水、精氣神“九寶”的和諧。藝術家以線條、形態和質感的統一,以勢、形、韻的和協,機杼獨出地表達出靜、雅、美的
東方美學,又含蓄地表明了追求和諧的中國傳統立場,深刻地闡釋自然發展規律,以及人文精神的境界。
12株偉岸挺拔的重陽木,組成廣場南北的綠色圍屏,不但襯託了廣場的雍容氣象,還為遊客提供休憩、遮蔭的場所。作為一種四季常綠、春末夏初綻開淡綠小花的喬木,它固有的對於以氯為主混合氣體的抗性,將在淨化防污的環境保護中立業建功。
借鑑中華世紀壇歷史甬道築就的130米蓮花步道,發軔於
李瑞環主席題字的
泰山廣場標誌石,穿越天、地、人文化列柱而達致蓮花之萼,它是百越時代到社會主義時期揭陽先賢今人留下的足印。漫步其間,可以領略揭陽燦爛文化的風貌,還能激起投身家鄉建設的熱情。文化列柱的排列圈出兩個大弧,強化“天地人和”的視覺。兩個翠綠的花池,是蓮花舒展的綠葉,同時規範了前進方向。而八景的巨幅浮雕,則是漫長歷史中“揭陽創造”的文化亮點。無論屬於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的範疇,都折射著奮發圖強、感恩奉獻的人文精神。蓮花圖案地景,有著1.9萬平方米的面積,在中國的獨體圖案地景中,穩居最大的地位。採用緋紅、潔白兩色水晶馬賽克營造這個晶瑩剔透的龐大景觀,是為一代而強奮鬥的揭陽人的大手筆——“出水蓮花”寶地上出生和成長的揭陽人,對於蓮花有著近乎宗教的崇拜,這也就鑄成了揭陽
高潔儒雅的民性。如果說緋紅象徵愛情,揭陽海內外兒女對於自己的“根”執著的眷戀,由此也就盡顯無遺。
揭陽八景文化牆,以新評八景作為題材,壯闊的場景氣勢,已與昔日八景迥異。這是先人創造的積累,也是今人創新的展示。從洪蒙初開,到信息社會,揭陽人民不斷開闢新的天地。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留下了由進賢門時代走向揭陽樓時代的步履。寧靜秀美的圖景傳達出揭陽人以意氣功業為美的社會風尚;純淨質樸的色彩和流暢順滑的線條,使堅韌頑強、百折不回的奮鬥精神,獲得充分的闡釋。
軒昂的
雙闕,是寶鼎廣場的門戶。這種漢代流行的建築形式,它的功能,已被輕巧靈秀的牌坊所代替,是揭陽在嶺南率先重現這種建築風範。比例適中、造型優美、元素齊備的這組建築,也被賦予了超越歷史望樓的功能——揭陽要以它的意象性,構築新時代的大壯風格。
曲折盤繞的護城河,徜徉於寶鼎廣場的邊界,三處五座跨河的拱橋,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意境。這意境的內涵,是城市不再有著牢固的藩籬。沒了圍城的城,可以無限擴展,不為護城而流的
曲水,平添和潤的靈性,給人美好的聯想。
壁立揭陽樓巽方的太和碑,用1750餘噸精良的石頭構砌。
陳弘平書記所書的“太和”兩個大字,筆力遒勁。太和就是大道,就是宇宙間事物發展的規律和法則。順應天時地利,大展宏圖,雄健崛起,就是歷史賦予揭陽的使命。碑的另外一面,著名書家
田英章以獨到的楷書,把《揭陽樓記》的風采演繹到了極致。
揭陽樓前,辟邪、天祿神獸護佑的方壇上,四足巨鼎巍然屹立。這座高9.99米、重58噸的青銅寶鼎,在世界現有同類器物中,居於“之最”的地位。而上海交大青銅公司的精心塑鑄,也使之成為藝術精品。9.99是最大陽數的組合與延伸,9.99可以諧音“久久久”,而“九九歸一”的理念貫穿其中。青銅寶鼎的安放,寄託了揭陽長治久安、萬眾一心的祝願。建設和諧美好社會,是執政者的崇高理念、人民民眾共同的心聲。寶鼎盛著這個永恆而美好的願望。
亦有靈氣空中行。從布局的鋪設,到亮點的雕琢,體現揭陽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心懷夢想以及宏偉抱負的人,他的理想總有一天能夠實現。
哥倫布懷有尋找新大陸的夢想,最後發現了新大陸;
哥白尼認為還有其他星體的存在,後來加以證實;佛陀主張至美與平和的精神世界,終於領略悟道。揭陽的城市發展,也完成了從築夢到圓夢的過程。揭陽樓以未來文化遺產的雄姿問世,印證了西方思想家的預言:具有勇敢的精神,出以堅毅的腳步,再加以熱忱的推動,就能推開成功的大門。
漢樓瑞氣正充盈
——深遠的影響
剛剛落成的揭陽樓,以“漢樓瑞氣”之名,成為“揭陽八景”的首選。漢樓瑞氣正充盈。
想起一個古老的西方故事:當地傳說,誰能破解
朱庇特神廟雜亂如麻的繩結,誰就能夠成為
亞細亞的帝王。
亞歷山大大帝在進軍亞細亞之前,一劍把繩結破為兩半,令人困惑百年的神秘難題迎刃而解。他的一心奔赴目標,不墨守成規和勇於行動,表現出卓越的勇氣和智慧,大大地鼓舞了士氣,於是摧枯拉朽,成就了亞細亞的
王業。在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的揭陽,規模宏大、投資巨大、效益重大的揭陽樓的崛起,必將產生亞歷山大破解繩結難題那樣的效應。
從揭陽樓崛起的事實,人民看到揭陽的希望,體悟到只要具有明確目標和堅定的行動,就可以創造奇蹟。於是“鯰魚效應”產生了:努力踐行 “一三二”發展戰略﹡(﹡“一三二”發展思路,即圍繞富民強市、和諧文明新揭陽“一個目標”,打造特色經濟、特色城市、特色文化“三個特色”,構建和諧穩定的環境、拼搏有為的隊伍“二個保障”。)成為共同的行動;掀起感恩奉獻的熱潮,成為一致的目標。
本著構築城市祥和氣象、保護文化遺產的願望,有關方面決心興建世界規模最大、高度第一的榕江
觀音閣,(結果中央不允許)重修歷史地標黃岐山塔(後來也沒有)。一呼百應,旬日之間,各界人士捐出三億餘元的巨資(都拿去吃掉了),共築時代光彩事業。一位西方哲人一百年前的預言,穿過時空的隧道,在揭陽發光:“一個有決心的人,任何人都會相信他,會給他以全部的信任;一個有決心的人,到處都會獲得別人的幫助”。
人們在揭陽樓流光溢彩的輝煌中,看到了揭陽的光輝前景,潛在的鄉情被升華為奉獻的熱情,回報家鄉,回報社會,為加速揭陽建設添磚加瓦,成為自覺的行動,並相互影響,蔚然成風。
一代而強的英雄氣概,一事能狂的工作作風,一往無前的堅毅意志都因揭陽樓的崛起而得到提升,形成新的揭陽精神。揭陽大有希望,在於已經有了建構輝煌的精神力量,而這種力量強大無窮。
兩年前,街坊間流傳:市委市政府要在東入口建揭陽樓。那是東山與揭東交界的三角地帶,地方逼仄,雜亂無序,我不以為然。
在經歷一陣不經意的沉默之後,我突然覺得應該嚴肅認真起來,因為一座具有漢代風格的揭陽樓,在鄉賢黃暢然先生捐資1.5億元支持下,已拔地而起,我不敢不肅然起敬。
想起市委書記陳弘平的一段話:“揭陽目前是落後,但我們不甘於落後,要以一代而強的英雄氣概,一事能狂的工作作風,一往無前的堅毅意志,奮力拚搏,建功立業,這是揭陽的希望!”
情感牽著我走進廣場,走進揭陽樓。於是我成為這座宏偉建築的常客。揣著滄海桑田幾十年的記憶,帶著不斷翻新的人生感悟,我對揭陽樓產生了強烈的訴說欲望。於是決定以一個普通市民的視覺,向人們表達自己的感想。並且認為這是一種責任。
我要說的話其實很多,但因為愛之愈深,訴之愈難。只好用一句話來概括:揭陽的今天真好,明天更可期待!
感謝揭陽市委書記陳弘平為本書作序,也感謝眾師友為本書編寫出版獻智出力。
編著者
編輯:張智宗(新惠陽社區運營總監)
揭陽樓廣場將建省級廉政教育基地
為築牢廣大黨員幹部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推動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按照市委常委會決定,揭陽樓廣場將打造成省級廉政教育基地,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黨員幹部接受廉政教育、加強黨性鍛鍊的重要場所。
有關記載
《潮州
三陽志·州縣總敘》有載:唐韓愈刺潮之日,又嘗建為揭陽樓,而舊圖經以為今之韓亭即其地,是必有據者。上揭書《城池》又稱:州子城門三:東、西、南。……三陽門,郭之南門,結樓其上,舊曰揭陽門,存古也,常公禕始創,林公增崇舊基而新之,更其匾,蓋取三邑皆以陽名。
歷史文化
宋元時期,潮州也稱“三陽”——海陽、
潮陽、揭陽三縣的合稱,而三陽的版圖,即秦漢揭陽縣地。在宋元時代,把潮州稱作“三陽”,是“存古也”。
一個地方,沒有歷史,就顯得淺薄,所以,“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當其因為諫迎佛骨貶謫潮州時,就不忘隨時打出可以顯示潮州歷史的“揭陽”這個品牌。凡是寫及潮州的詩歌,他大都以揭陽代之,像“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揭陽去京華,其里萬有餘”等,就都是實例。唐宋的其他文人,為了表示對潮州地區的尊重與景仰,也莫不把該地稱作揭陽。如宋初景德間海陽知縣錢冶的《和金城山詩》,起句就是“高低簇畫屏,深映揭陽城”;神宗熙寧間廣東轉運副使許彥先,《題金山見遠亭》,首句也是“揭陽州望極南交”。還有王安石,他的《送潮州呂使君》中,兩次出現以揭陽代潮州:“韓君揭陽居”、“呂使揭陽去”。
而直接提到揭陽樓的,則是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他在《送胡都官知潮州》中,回顧了“自昔揭陽郡,刺史推韓侯”,最後鼓勵知州胡況對潮州多作貢獻,讓後人敬重他、懷念他;則以“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表達。
在漢代的
未央宮里,有一座巍峨的麒麟閣,“中興之王”漢宣帝曾經命人把
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肖像畫於該閣的牆壁上,以褒揚他們的功績。南宋詞人
陳經國《沁園春。丁酉歲感事》乃藉以喻事:“麒麟閣,豈中興人物,不畫儒冠?”從這裡可知,古代的地標性樓閣,往往是彰顯先賢事跡的所在,梅堯臣詩里“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就是對揭陽樓這一功能的揭示。
揭陽樓,借揭陽輝煌的經歷,借韓愈創建的史事,借梅堯臣如椽大筆的勾勒,早已名載青史。其文化內涵的豐富,由以上三者,而可盡情地發揮。
賦文欣賞
揭陽古邑,名早秦宮漢室,地居
北回歸線,應織女座星辰,鎮閩粵贛三邊。倚青山,御
碧野,攜榕江韓江九龍水,面東海南海太平洋;青山莽莽而礦產豐富,大海泱泱而資源無竭;乃工業之基地,商貿之重邑,農業之莊園,漁業之良港,赫赫乎其地利廣要矣!自昔發肇人文,溥施教化;統率嶺東,和衷共濟;閩潮客家一體同榮;有海水處有揭陽人;仁德基業俱臻勝境;精英人傑燦若星河,耿耿乎其人文炳蔚矣!今當盛世,乃乘天時,開地利,聚人心,創偉業;特色經濟融入世界,特色城市雄峙南疆,特色文化光耀星河;交通樞紐磅礴於三省交界;核心區域崛起於蓮花寶地,浩浩乎其前景輝煌矣!織女回眸笑,古邑氣象殊!
於是蒞政者稽古鑒今,倡導規劃;實業家黃君暢然,慨捐其資。乃於市區東門,依漢代風貌創建揭陽樓,且辟廣場。凜凜斯樓,橫空出世,卓爾不群;洋洋廣場,映山帶水,輔成大觀。立古邑之地標,溯人文之根源,彰歷史之悠久,統民情之歸依,揚傳統之美德,既成旅遊之景觀,更為教化之勝地矣!偶登樓台,漫步廣場,仰日月經天,觀山川列序,審人生之定位,識與時以俱進。乃明明德,知根本,愛鄉邦,愛祖國;施大德之方略,創大雄之業績,啟大慧之新機,修大雅之風尚,建設和諧揭陽,書寫史冊新章!此其志乎?此其責矣!俟仁人志士共識共舉,則揭陽幸甚!揭陽人民幸甚!
贊曰:海上日出,江山有待。
————《揭陽樓賦》
專家點評
據報導,國家文博專家研究員、著名詩人、辭賦家陳少慈親臨揭陽,在登揭陽樓之時大為觀感,陳少慈接受記者媒體採訪時說到,揭陽樓的文化歷史甚久,可以追溯到秦漢,可以堪稱中國四大樓之一。登樓望去只見眼前景象氣勢磅礴,揭陽江水如海龍翻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著實蔚為壯觀。隨後,陳少慈即興寫下一幅楹聯:
上聯:揭嶺榕蔭江水騰龍德祖千年輾轉聲聲朗月抒秦漢。
下聯:陽樓璧錦巍峰躍虎裔孫世代承傳道道瑞風卷春秋。
此楹聯一出,震動整個業界,有人稱此楹聯貫通今古,豪情萬丈,堪稱絕句。更有潮汕地方紳士前來慶祝,稱揭陽人傑地靈富甲一方,此聯意寓深遠,乃揭陽中興之真實寫照。根據史學家考證,揭陽樓建樓,始於唐朝之初建築土木結構,其城樓乃古代建築力學的頂峰之作,屋頂橫樑由卯榫相扣,巧奪天工。此樓建成之日,不僅讓人遙想當年梅堯臣詩里的絕句“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
翻看揭陽歷史,我們發現揭陽可謂人傑地靈,古有唐宋八大家
韓愈,今有當代卓越的辭賦家陳少慈。從這裡可知,當代的地標性樓閣,往往是彰顯賢人事跡的所在,揭陽樓,因改革開放而煥然一新,借韓愈歌頌潮汕史詩,借梅堯臣如椽大筆的勾勒,借陳少慈楹聯名載青史。揭陽樓,因其文化內涵的豐富,深受當今文人墨客褒義。揭陽樓的興衰除了離不開文人騷客歌頌以外,更離不開企業家的支持,為了追溯揭陽樓的歷史和繼承潮汕的文化,著名慈善家、企業家黃暢然(黃向墨)全資建設揭陽樓,資金已超過1.6億元。正是由他一人的鼎力相助,揭陽樓才在21世紀開闢出新紀元。
筆者放眼中國各處名樓,其江南就有三處,分別是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閣、湖北武漢市的黃鶴樓、湖南嶽陽市的岳陽樓被後人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唯獨缺此一樓,或許古代文人騷客以去題詩江南名樓為最,揭陽樓因輸才氣而名落孫山,如今時隔變遷,中國的古文化運動早從江南轉移到華南重鎮潮汕,潮汕因興辦私塾學堂而得名,加之文言文運動的先驅者陳少慈,人傑自然不必說了,如今又有名樓揭陽樓,真乃天時地利人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揭陽樓將會有更多的文人墨客匯聚於此,我們期待他們的肖像畫能夠懸刻在牆壁上,褒揚他們的功績。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21.66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