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揭陽的名優小(美)食,久負盛名,品類眾多,本文現就傳統而言,將陽名優小(美)食品種縱述如下。
東寮芋
歷史
東寮芋非但是玉湖的土特名產,且是揭陽縣上特名產;東寮芋產於玉湖東寮村,其名由此而得,其種植歷史已有三百多年。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雪影先生的《潮梅現象·揭陽物產》中所記載:“芋,揭陽產……著名產地為第四區之東寮鄉,因其出產之芋,比別處所產者,大而適口,味香而松,價格稍貴,故有東寮芋之聲譽,……東寮芋每株之收量,可達十二三斤,其芋頭之大者每株六七斤。”這是東寮芋早已馳名。而雪影先生的記述,時間已過去近七十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物質享受的提高,東寮芋的產時、價值已今非昔比。昔日的每株“可達十二三斤”,如今已可達五六十斤乃至上百斤,1959年上了中國農展館展出的那一株竟達60公斤;最大芋頭也已不是六七斤而是20多斤;昔日的東寮芋僅供人們食用充飢,如今已登上大雅之堂,常常被作為酬賓禮品或席上佳肴;東寮芋不僅內銷廣東各地,還遠銷於東南亞諸國,飲譽海內外。
特色
東寮芋有其自身特色,遠非他處可比,而一般人是難以分辨的,只有行家方能鑑別。東寮芋橄欖型,肉質結構細密,紅筋少,熟芋整體酥鬆無瑕。這些特徵,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分不開,更與當地農民的栽培技術更分不開。
種植
東寮鄉地處小北山支脈谷地,其氣候、水源、土質均宜於芋的生長。種植季節,當地人普遍選擇於晚造收穫之後,最遲不跨春節,一般每畝種五百株,以草木灰、磷粉、豆餅、豬糞作基肥,種苗入土的深淺度視土質不同而異,旱園深些,水田淺些。追肥用水都有獨特之處,當地人對芋園的管理有“正(月)(畦)乾,二乾,三四濕腳。”和“三四不斷肥,五六不斷水。”的諺語,施肥用水都會直接關係到芋體的生長和芋的質量。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輔之,兩者的比例約為5:1。對芋的病蟲害,當地人也有一套獨特的防治方法。收穫季節,一般不到農曆八月不挖芋,盛收期在八月中秋前後,這也是保證東寮芋產量和質量的一種措施。東寮芋的保鮮,也有獨到之處。年間三四月到東寮做客想一嘗東寮芋,主人總能把東寮芋端上桌面令你滿意。
東寮芋的種植情況,同歷史背景不同而異,清代,只是零星小片種植;到了民國年間,每年挖芋季節,總有芋販上門收買,家家產戶皆有種植,面積大有增加;建國後到土地集體經營結束,種植面積比前略有增加;大面積種植出現於三中全會後的1983年,種植面積達三百五十畝。
食法
東寮芋用於桌席可採用蒸、煮、炒、燜、煎、炸等烹調方法,做成反砂、蜜浸、芋泥、芋頭果,魚頭芋等十多道菜。東寮芋的地位已從普通的食糧轉變為經濟名菜。今年9月8日,揭東縣玉湖鎮東寮村舉辦“首屆東寮芋頭節”,來自北京、香港、廣州、深圳、揭陽及本地區代表近300人出席了會議。村長兼書記許深發同志說:“我們舉辦這次活動,旨在‘打出芋頭興村牌,走上特產致富路’。”
新亨鹹菜、菜脯
“鹹菜”、“菜脯”是揭陽有名的傳統土特產。歷來新亨、玉湖、桂嶺、錫場等主產區,加工技術較好,質量較優,產銷時大而享有盛譽,除內銷外,還以新亨為集散中心,遠銷國外東南亞一帶,故以“新享鹹菜、菜脯”而得名。
千百年來,潮汕人長期普遍以鹹菜、菜脯作為佐膳小菜,老少喜吃,貧富皆宜,久盛不衰,遠居海外潮人,更把它視為珍餚,除因其具有獨特風味外,還因鹹菜、菜脯有健身的藥理成分,實為保健食品。
鹹菜
是以大葉芥菜為原料,用鹽漬並經濕態發酵醃製而成。大葉芥菜,又名大菜,肉厚、質脆而嫩,卷心結球,株重約三五公斤,富含養份,有宣肺化痰,溫中利氣、消腫止痛之功;用鹽醃製後,去其辛燥苦澀,轉為性涼味鹹酸,其利氣豁痰、健脾和中之力更勝,民間習用其滷汁以治肺癰、咳血、喉痛、聲啞、漆瘡搔癢等;鹹菜醃製後產生大量的乳酸,能抑制人體腸內有害菌群和促進消化,其保健作用,乃滲透於膳食之中。舊社會,農民常以甘薯為主糧,造成胃酸較多,因甘薯澱粉與纖維含量豐富,有礙消化吸收,若佐以鹹菜幫膳,除補充鹽份外,又因攝入大量乳酸抑制內大腸桿菌及腐敗桿菌的異常發酵,不致產生毒素,有利消化功能正常進行;至於有錢人家,食肉啖魚,也常用鹹菜去腥作烹調配料或佐膳小菜,既增加菜餚風味,又促進食慾。解放後,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食物構成已有相當變化,但鹹菜仍是城鄉居民難捨的食譜。
菜脯
是用蘿蔔為原料,經半乾態發酵醃製而成。同樣是很好保健食品。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曾詳述蘿蔔的塊根、莖葉、花及種子的多種藥用功效,僅蘿蔔塊根所列各種處方便有23箋,還指出蘿蔔“乃蔬菜中最有益者”。現代藥理化驗,從蘿蔔中查出多種藥成分,如香豆酸、甲硫醇、萊菔甙、澱粉分解酶和木質素等,能治慢性氣管炎、矽肺、消化不良、糖尿病、燙火灼傷及解煤氣中毒等多種療效。在蘿蔔醃製成菜脯過程中,歷經鹽漬、發酵、壓榨及曝曬等工藝,雖損失了部分營養及藥效成分,但有些成分卻因濃縮而功效更強。如澱粉分解酶因免受煮煎加熱的破壞,保存其活性,消食之功更顯;鮮蘿蔔中所含甲硫醇經發酵分解為芳香物質,增加菜脯風味;蘿蔔中的木質素,壓縮後在單位體積內含量相對增加,能提高體內巨噬細胞功能,有益身體。
外銷
新亨鹹菜、菜脯的出口外銷,始於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當地碩和村華僑倪世平,用紅頭木船將菜脯運至越南西貢銷售,因其香甜清脆,備受歡迎。隨後陸續有倪其香等僑戶又運至高棉等國。1880年,醃製商已增至二十餘家,並改用汽輪運輸,除鹹菜、菜脯外,還有烏欖、蒜頭、鳥梨、楊桃等醃製成鹹品,年外銷額達百萬銀元以上,多數經營鹹品的僑商大發其財,蓋大屋子,新亨埠由是日益繁榮,有“金曲溪,銀錫場,新亨無價寶”之美稱。
炸姜薯卷
特點:清甘香甜,粉中帶爽。
用料:淨姜薯500克,糖冬瓜片100克,橘餅50克,白糖150克,豬網油100克,生粉100克,雞蛋2個,生油750克(耗油100克)。
製作方法:
(1)先將姜薯用刀切成片,放進蒸籠炊熟,炊熟後趁熱倒在砧板上,用刀壓爛,揉壓成姜薯蓉待用。再將糖冬瓜片、橘餅用刀切成幼絲。豬網油用清水漂洗於淨,攤開泌乾水分待用。
(2)將姜薯蓉加入白糖50克進行攪揉,攪至白糖哨溶化時,再加入冬瓜片絲、橘餅絲稍拌壓均勻。然後把已洗好的豬網油攤開,撒上生粉,把姜薯蓉分別改在豬網油上,包成約5厘米長、2.5厘米寬的卷形狀,更成姜薯卷。
(3)先將雞蛋白用筷子攪拍均勻候用,再把每件姜薯卷分別先蘸上雞蛋白,後粘上生粉,用手稍壓實待用。
(4)將炒鼎洗淨燒熱,放入生油,候油熱至約180℃時,把姜薯卷放進油中炸至透心撈起,用餐盤盛著。把鼎內的生油倒回,將鼎洗淨,放入清水50克和白糖100克用慢火煮成糖油,淋在姜薯卷上面即成。
脆皮豆腐
特點:表皮鬆脆,內嫩香醇。
用料:豆腐400克,鮮魚肉100克,臘腸75克,雞蛋1個,肥豬肉100克,方魚末5克,青蔥白10克,精鹽6克,
胡椒粉O.3克,味素6克,麻油3克,生粉20克,澄麵粉20克,熟豬油30克,生油750克(耗油100克)。
製作方法:
(1)先把豆腐放在砧板上用刀壓爛,用湯盆盛著待用;再把鮮魚肉用刀刨出肉泥,用刀剁成茸,用大碗盛著,加入精鹽3克、味素2克,用竹筷攪拌起膠,成
魚膠。臘腸、肥豬肉切成細粒,青蔥
白切成蔥珠。
(2)將魚膠、臘腸、肥豬肉、雞蛋白、精鹽、味素放進豆腐盆內,用手攪拌均勻。再加入蔥白、方魚末、生粉、澄麵粉、胡椒粉、麻油,再攪拌均勻。然後取4張薄保鮮紙,每張20厘米×20厘米,抹上生油,把已調好昧的豆腐泥分成4份,分別放在已抹油的保鮮紙上抹平,抹成日字形薄狀,包起放進電冰櫃凍至稍變硬。
(3)將炒鼎洗淨,燒熱放入生油,待油熱至約180℃時,將保鮮紙拆開,把豆腐放在鋁篩上,放進油鼎內炸至金黃色,使其熟透,然後切件盛上餐盤便成。
涼凍五果
涼凍五果菜色特點:果、汁清香涼爽
用料:西瓜500克,
獼猴桃200克,
鳳梨肉125克,
蘋果250克,
山東梨250克,冰糖500克,清水1000克。
製作方法:
(1)將西瓜、蘋果、鳳梨、山東梨刨去皮、籽,獼猴桃去皮,分別用刀切成丁狀,用純淨水一同洗漂後撈乾待用。
(2)用清水將冰糖煮滾,使其溶化成糖水,用漏斗過濾,盛在餐碗裡,等待涼後,放人西瓜、蘋果、鳳梨、山東梨、獼猴桃5種果丁,加蓋密封放進冰櫃冷凍30分鐘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