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質位推理

換質位推理

換質位推理又稱換質位法(contraposition),是通過對一個直言命題相繼運用換質法(或稱“換質推理”)與換位法(或稱“換位推理”)而推出另一個命題的直接推理。它所推出的命題(結論)以原命題(前提)謂項的矛盾概念為其主項,以原命題的主項為其謂項,而聯項的質則與原命題相反。例如:“一切液體都是有彈性的物體,所以,一切無彈性的物體都不是液體。”換質位法的基本步驟是:先對作為前提的原命題運用換質法,然後再對換質後所得的新命題運用換位法,這樣就得到一個運用換質位法而推出的新命題。在運用換質位法進行推理的過程中,必須同時遵守換質法和換位法的規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換質位推理
  • 外文名:contraposition
  • 屬性:一種直接推理
  • 別名:換質位法
  • 相關概念:換質法和換位法
換質位推理的含義,換質位法的規則,換質位法的推理形式,換質位法的作用,換質法,換質法的含義,換質法的規則,換質法的推理形式,換質法的作用,換位法,換位法的含義,換位法的規則,換位法的推理形式,換位法的作用,

換質位推理的含義

換質位推理是指某一直言命題通過換質法換位法的連續運用,從而推出一個新的直言命題的推理。它可以是先換質再換位的連續運用;也可以是先換位再換質的連續運用。
(關於換質法換位法的介紹見下文)。
例如:
①所有的正方形都是四邊形。
→所有的正方形都不是非四邊形。(換質)
→所有的非四邊形都不是正方形。(換位)
→所有的非四邊形都是非正方形。(換質)
→有的非正方形是非四邊形。(換位)
→有的非正方形不是四邊形。(換質)
②所有的動物都是生物。
→有的生物是動物。(換位)
→有的生物不是非動物。(換質)

換質位法的規則

第一,換質時遵守換質規則(見下文)。
第二,換位時遵守換位規則(見下文)。

換質位法的推理形式

(1)先換質,再換位的換質位法推理
在直言命題
中,除
命題不能進行先換質再換位的換質位推理外.其餘三命題都能。推理形式如下:
(換質後,不能再換位),
(2)先換位,再換質的換質位法推理
在直言命題
中,除
命題不能進行先換位再換質的換質位推理外,其餘三命題都能,推理形式如下:
(不能先換位).

換質位法的作用

第一. 從認識角度看,換質位法既可改變認知對象,又可多方面揭示對象間的聯繫與區別,有助於人們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認知對象。
第二. 從表達角度看.換質位法實質上是同義句式的變換,豐富了語言的表達方式。這有助於人們更準確細膩地表達思想感情.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換質法

換質法的含義

換質法是指通過改變某直言命題的質,從而推出一個新的直言命題的推理。例如:
①所有的金屬都是導電的。所以,所有的金屬都不是不導電的。
②有的昆蟲不是害蟲。所以,有的昆蟲是非害蟲。

換質法的規則

第一,改變命題的質。即如果前提是肯定命題,結論變成否定命題;如果前提是否定命題,結論變成肯定命題。
第二,變換命題的謂項。即把結論中謂項變換成前提中謂項的矛盾關係的詞項。
第三,主項與謂項的位置不變。在前提中作主項的詞項,在結論中仍然作主項:在前提中作謂項的詞項,變換成其矛盾關係的詞項後,在結論中還作謂項。

換質法的推理形式

根據上面給出的換質法規則.我們可以對如下命題進行換質推理:
①所有的犯罪行為都是有社會危害性的。
→所有的犯罪行為都不是沒有社會危害性的。
②死記硬背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死記硬背是不正確的學習方法。
③有的國家是開發中國家。
→有的國家不是非開發中國家。
④有的語句不是表判斷的。
→有的語句是不表判斷的。
可見,直言命題
都能進行換質推理,推理形式如下(
表示非P):
直言命題
,通過換質得到的新命題與原命題等值,原命題與新命題可以互作前提、結論,可以互相推理。

換質法的作用

第一,從認識角度看,把肯定命題變為否定命題,或者把否定命題變為肯定命題,有助於人們從正反兩方面認知思想對象.加深理解。
第二,從表達角度看,肯定命題是肯定語句,否定命題是否定語句。肯定語句與否定語句在表達上存在細微差別,一般情況下,否定語句比肯定語句語氣要輕、要委婉,這有助於人們更準確細膩地表達思想感情。

換位法

換位法的含義

換位法是指通過交換某直言命題主項與謂項的位置,從而推出一個新的直言命題的推理。例如:
①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四邊形。所以,所有的四邊形都不是三角形。
②有的教師是女的。所以,有的女的是教師。

換位法的規則

第一,交換命題中主項與謂項的位置。即將前提中的主項作結論中的謂項;將前提中的謂項作結論中的主項。
第二,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能周延。
為什麼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也不能周延呢?這是因為,如果這些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周延了。就擴大了前提的斷定范罔,得出的結論就超出了前提斷定的範圍,當然,這種結論就不可靠。
第三,不改變命題的質。即如果前提是肯定命題,那么結論仍是肯定命題;如果前提是否定命題,那么結論仍是否定命題。

換位法的推理形式

根據上面給出的換位法規則,我們可以對如下命題進行換位推理:
①文學是藝術。
→有的藝術是文學。
②所有的偶數都不是奇數。
→所有的奇數都不是偶數。
③有的學生是成年人。
→有的成年人是學生。
④有的動物不是馬。
→(有的馬不是動物。)?
可以看出除了例④不正確,其餘三個換位推理都是正確的。可見,直言命題
命題外,其餘三命題都能換位推理,推理形式如下:
不能換位.
直言命題
中,A命題換位後是
命題,E命題和
命題換位後仍然還是E命題和
命題。E命題和
命題,通過換位得到的新命題與原命題等值,原命題與新命題可以互作前提、結論,可以互相推理;A命題換位後,原命題與新命題不等值,不能互推。
命題不能換位,為什麼呢?原因是:前提中的S是特稱主項,不周延。如果
命題換位,換位後,由於不變質,仍是否定,則S變成了否定命題的謂項,變為周延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項,結論中周延了,這就違反了換位法的第二點規則。

換位法的作用

第一,從認識角度看,改變命題的主項,從而獲得新命題,也就是改變認知對象,獲取新知識。這有助於人們變換思維角度思考問題.多角度地獲取新知識。
第二,從表達角度看,換位法實質上是變換同義句式,同義句式間在表達上存在細微差別。這有助於人們更恰當地表達思想感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