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古箏

揚州古箏

作為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揚州自古就有“千家有女先教曲”的傳統,劉禹錫詩作“清箏促桂十三弦,揚州市里商人女”所說的也是揚州古箏。現代揚州古箏事業的發展更是如火如荼,箏界最高規格的學術會議已經在揚州舉辦了七屆,金鐘獎古箏亦永久落戶揚州,揚州古箏生產量占全國總量的2/3以上。揚州也因此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文化部授予“古箏之鄉”的美譽。

基本介紹

  • 所屬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
  • 所屬地區:江蘇揚州
  • 榮譽:古箏之鄉
  • 知名品牌:翰韻、天韻、龍鳳、瓊花、朗韻等
歷史沿襲,古箏文化,揚州箏業,

歷史沿襲

揚州是中國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古稱廣陵江都維揚等,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的古箏演奏活動,在明末清初相當活躍。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中“揚州清明”一章就有記載:“.....茂林清越,劈阮彈箏”,說明在盛大的清明踏清活動中,“彈箏”是一個重要內容。清代中葉,揚州箏樂演奏有更大的發展,《揚州畫舫錄》中有許多記述。20世紀30年代,民族音樂家史蔭美回揚州後,將古箏藝術帶進廣陵琴社,與古琴同為該社經常演奏的音樂活動,40年代中期,琴箏藝術家趙學詩由揚州回儀征定居,以古箏技藝傳教學生。60年代,廣陵琴派古琴家劉少椿回到揚州,在地,市宣傳,文化,教育部門支持下,琴箏古樂在名城揚州日益普及。
揚州古箏

古箏文化

揚派古箏是古箏流派中別具特色的流派。揚州地處長江、淮河、運河交匯之處,有吳頭楚尾、淮左名都之說。二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孕育出了燦爛奪目的區域經濟文化,揚州鹽業、漕運、冶煉、漆器、玉器等,以及揚州園林、學派、畫派、戲曲、宗教等,這一特殊的商業消費城市。水上大碼頭、極其濃厚的崇文尚藝的良好氛圍,造就出揚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揚州古箏產生於這一特定的區域,在中國音樂文化藝術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於年代的久遠,文獻與實物資料的欠缺因素,揚州古箏溯源論證仍在考據之中。從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揚州古箏的最早記載可從唐代詩人劉禹錫(772-842)《夜聞商人船中箏》一詩中尋覓芳蹤:“大高船一百尺,新聲促柱十三弦。揚州布粟商人女,來占江西明月天。”我們從詩中看出,揚州布粟商人女,隨商船來到了江西,乘興彈奏出美妙之音,令來江西的劉禹錫在夜晚閒適之餘得到了美妙的天籟之音,心靈為之震撼,為情所至,以詩言志,也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揚州商女,以其精湛的技藝,給江西帶來了異域的人文氛圍,名聞他鄉。她比唐僖宗(873-888)年間聞揚州名妓薛瓊瓊彈箏的歷史要早六十多年。可以推測,要唐僖宗之前百年間,揚州古箏彈箏之風早已形成,否則是談不上向外傳播了。應該說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揚州的商人極會做生意,談生意經。他們將揚州的藝妓(商女)隨船經商活動,將揚州的藝術氛圍帶至異域、擴大對外交流,促進商貿間的溝通與交往,這是揚州商業活動的特殊優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代揚州商業經濟的發達與文化藝術的繁榮,“揚一益二”之緣有解。宋元明時期,揚州社會政局動盪,風起雲湧,揚州的文化藝術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作為古箏這一特殊藝術,仍在民間流行,弦聲不斷。宋代,為官揚州文人對揚州的笙、管、簫、弦摯愛、鐘情。歐陽修《酬王君玉中秋待月值雨》詩云:“……羅綺塵緣隨歌扇動,管弦聲雜雨荷乾;客舟閒臥玉夫子,詩陳誰主將壇。”明代張岱在《陶庵夢憶》一書中有“揚州清明”一文,記載了:“茂林清樾,劈阮彈箏。”文字中反映出明代揚州踏青(清明)時節,彈箏成為一個祭祀活動中重要的工具。清代,揚州經濟與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是揚州文人官員與揚州鹽商對揚州的繁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揚州文化藝術的拓展了廣闊的空間。揚州八怪之一畫家高翔,首作名畫《彈指閣》一圖。“箏以指彈,築以筋擊、大同小異。”宋陳暘《樂書》。《彈指閣》畫面有一老叟與一年輕人絮絮對言,閒雅平和,好像是在交流彈箏後的感觸,言猶未盡。周圍環境幽靜,古樹參天,有篁竹相間屋後,展示“彈指閣”良好的藝術境界。另外,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千家養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的詩句所反映的“養女”為“養瘦馬”即培養身懷絕技、品貌嬌艷的藝妓、婢妾。這種習俗在明代已形成,見明張岱《陶庵夢憶》。揚州古箏熱使漢代產生的揚州漆器及其配作工藝品發展迅猛。清代揚州樂器、箏、簫、琴、笛、管等製作興盛,是揚州歷史上一種文化藝術的復興。她不同於畫派、學派等文化現象的產生,這是中國音樂史上獨有的現象,應該說這是揚州文化藝術獨特魅力的地方。這是形成中國古箏之鄉-揚州特定的歷史淵源和先決條件。從漢晉隋唐,至明清時期,在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與揚州古箏事業得到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各種要素日臻完善。特別是清代,為揚州古箏業發展的重要流程,也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揚州古城再掀古箏熱作了良好鋪墊。揚州古箏及其事業的形成,是歷史傳統文化的沉澱,以及藝術傳統發展的自然結果。對於這個觀點,我認為不能忽視、應該加強這方面深層次的研究、思索。
揚州古箏
揚州古箏與中國民樂的傳承。古箏與廣陵派、揚州評話、淮揚菜系等,屬於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古箏作為揚州音樂藝術的一朵奇葩,以其深沉的文化積澱,特殊的文化娛樂工具,引來世人的青睞,應該說這是揚州古箏對中華藝術的一種貢獻,是一種傳承關係。

揚州箏業

多次全國性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活動在揚州舉行,促進了揚州古箏產業的發展。據悉,目前揚州古箏企業已有120多家,古箏年總產量近20萬台,產值達2億元,創千萬元產值的企業有近10家,擁有古箏製造專利100多項,古箏產量達全國古箏產量的三分之二,一些產品在全國性各種評比中多次獲得金獎。揚州傳統的漆器和玉器工藝與古箏裝飾完美結合,形成了“揚州箏”鮮明的特點和標誌。以瀚韻古箏等知名品牌代表的揚州古箏製造業已經進入繁榮發展階段,成為揚州的特色文化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