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魚又名氣泡魚,古名:鯸鮐,別名:也稱魨魚、氣泡魚、辣頭魚,在江浙一帶稱小玉斑、大玉斑、烏狼等,在廣東一帶稱乘魚、雞泡、龜魚,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稱乖魚,而在河北附近則稱臘頭。一般於每年清明節前後從大海游至長江中下游。在我國,河豚魚有30餘種,常見的有黃鰭東方 、蟲紋東方 、紅鰭東方 、暗紋東方 等,其中以暗紋東方 產量最大。一般體長70--500毫米,其中紅鰭東方豚已見最大體長為750毫米。 河豚魚味道極為鮮美,與鰣魚、刀魚並稱為“長江三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揚中三鮮
- 別稱:魨魚、氣泡魚、辣頭魚
- 分布區域:江浙,廣東,河北
- 體長:70--500毫米
河豚簡介,河豚目錄,河豚毒素,中毒症狀,安全食用,河豚史話,認識鑑別,中毒症狀,解救辦法,中毒概述,臨床表現,診斷依據,治療原則,用藥原則,輔助檢查,療效評價,專家提示,河豚趣聞,網箱養殖,食療價值,
河豚簡介
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河豚生有毛髮狀的小刺。堅韌而厚實的河豚皮曾經被人用來製作頭盔。河豚的上下頜的牙齒都是連線在一起的,好像一塊鋒利的刀片。這使河豚能夠輕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殼。河豚大都是熱帶海魚,只有少數幾種生活在淡水中。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天敵很難下嘴。 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的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當於劇毒藥品氰化鈉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的肌肉中並不含毒素。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周期也有關係。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痹、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的報導。雖然,品嘗河豚要冒著生命危險,但是由於河豚的味道十分鮮美。所以,還是有眾多貪食的人拚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國家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
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就不敢參加考試逃跑了。河豚游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的後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搖擺的背鰭和尾鰭划水。河豚的牙齒與刺豚的牙齒很相似。河豚的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齶的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河豚將這些生物活的部分連同蟹、蠕蟲和藤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河豚魚分布於世界各地,約有 100多種。河豚魚口小頭圓,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長達1米,重10千克左右,眼睛平時是藍綠色,還可以隨著光線的變化自動變色。身上的骨頭不多,而且背鰭和腹鰭都很軟,但長著兩排利牙,能咬碎蛤蜊、牡蠣、海膽等帶硬殼的食物。
河豚魚肉雖然鮮美,但處理不當或者貪食太多則會讓人一命嗚呼。河豚毒素為神經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誤食河豚毒而死。
與蛇毒、蜂毒和其它毒素一樣,河豚毒素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從河豚肝臟中分離的提取物對多種腫瘤有抑制作用。人們已經將海豚肝臟蒸餾液製成河豚酸注射液用於癌症臨床及外科手術鎮痛。
吃時千萬要小心謹慎,切莫粗心大意。因為此魚腹中有劇毒,其脊血、鰭尾、肝臟等處,都藏有毒汁,俗語有“拚死吃河豚”之戒。因此在食前,必須請有經驗的老師傅將魚腹內臟揀清,洗淨,然後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覆燒煮,更燒得肉爛皮酥,方可食用。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魚前燒煮一鍋“ 蘆根湯 ”以備解毒之用。總之,食用此魚,必須特別小心,嚴防中毒事故發生。
河豚的製作過程要求相當嚴格,但是做出來味道鮮美. 自古就有著" 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 的說法
河豚目錄
河豚科(Platanistidae)鯨目齒鯨亞目的一科。又稱淡水豚科,是主要生活於淡水水域的鯨類,隔離分布於亞洲和南美洲的幾處不同的水域。河豚科出現比較早,是比較原始的鯨類,現存有四個屬,亞洲和南美洲各有兩屬,每屬1~2種,不同屬的成員有一定差異,分至不同的亞科,也有人將其分成幾個不同的科。河豚科成員動作靈活,頭部有較強的轉向能力,喙比較長,是捕魚的高手。
亞洲的河豚科成員的包括我國長江流域的白暨豚(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和印度河與恆河流域的印度河豚Platanista indi和恆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也有人把白暨豚劃入白暨豚科),其中印度河豚和恆河豚常並為一種,它們的分布區恰好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其生存受到了巨大的威脅,瀕於滅絕,其中白暨豚可能已滅絕。美洲的河豚科成員包括分布於南美洲北部河流中的亞馬孫河豚Inia geoffrensis,馬德拉河豚Inia boliviensis和分布於南美洲南部拉普拉塔河口和附近海域的拉普拉塔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
亞馬孫河豚是河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外形與白鰭豚接近,分布於亞馬孫河流域、奧利諾科河流域及南美洲北部的其它一些河流中,由於生活於人跡罕至的熱帶雨林的河流中,數量尚比較多,是現存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河豚。亞馬孫河豚會進入水淹森林中,雖然身軀較大,卻可以靈活地在樹木中穿梭。馬德拉河豚與亞馬孫河豚比較接近,常歸入同一種,分布於玻利維亞的馬德拉河。拉普拉塔河豚是河豚中偏向海洋中生活的種類,體型較小,數量可能較多。
河豚毒素
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種神經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熱,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小時才能破壞,鹽醃、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性腺、肝臟、脾臟、眼睛、皮膚、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臟有劇毒,其次為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精巢和肉多為弱毒或無毒。在熟制河豚時,一定要嚴格細心地除去河豚的內臟、眼睛,剔去魚腮,剝去魚皮,去淨筋血,用清水反覆洗淨。河豚魚肉質特別細嫩,味美,營養豐富。它的藥用價值很高,從其肝臟、卵巢的毒素中,可提練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巢素等名貴藥材。
河豚毒素所在部分和季節上的變化河豚毒素所在部位為魚體內臟。其包括:生殖腺、肝臟、腸胃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養殖環境及季節上變化而有差別,按長江河豚和人工養殖河豚的實例證明,各器官毒性比較如下:卵巢〉脾臟〉肝臟〉血筋〉眼睛〉鰓耙〉皮〉精巢〉肌肉。養殖河豚(2齡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較與野生河豚一致,但含毒素量較低。
生殖腺 就是卵巢及精巢。卵巢含劇毒,為河豚含毒量最大的強毒部分之一。精巢是微毒或無毒;卵巢與精巢為長圓形,位於腹腔後部,肛門附近。二者在生殖時期,易於辨別,睪丸為乳白色,卵巢為淺黃色;橫斷切面,精巢呈白乳糜狀,而卵巢則呈顆粒狀;但秋後因生殖期已過,卵巢與精巢皆呈萎縮,二者間較難辨別。
肝臟 為一較大縱長的器官,位於腹腔的右側,上接膨大的胃部,下部尖端達肛門附近,呈灰褐色,內側具有一綠色的膽囊。肝臟為河豚劇毒部分,食河豚時宜特別注意在食前務必剖除乾淨,人工養殖的可以通過油煎後食用。
河豚的卵巢和肝臟為河豚內臟中第二大劇毒臟器,其含毒量的多少,常隨季節上的變化而有差異,每年2-5月為卵巢發育期,毒性較強,到6-7月後,產卵期已過,卵巢萎縮,毒性亦減弱。肝臟和卵巢相同,普遍亦為春季毒性較強。此外,不同種類,其含毒量也不一致,而且即使同一種,有時含毒也不一致,一般雌的比雄的毒性強。
我們曾做過暗紋東方豚的毒性研究,取3齡(2冬齡)性成熟暗紋東方豚的卵巢、肌肉、精巢、肝臟,對小鼠進行毒性試驗。若按毒力1000鼠單位(即MU)即相當於有毒的河豚臟器1g能使小白鼠1kg致死來推算,卵巢、肌肉、精巢的毒力分別小於:6.6MU、4.5MU、8.1MU。0.0005克河豚毒素足以使2斤重的小狗死亡,人食用後一旦中毒,毒性發作很快,且一般無法搶救。
河豚魚渾身是寶,就是河豚毒素,在醫療臨床上也具有廣泛用途,可製成戒毒劑、麻醉劑、鎮靜劑等,還可用於癌症的介入治療。
預防河豚魚中毒,首先要認識到河豚魚有毒,並能識別其形狀,以防誤食中毒。河豚魚體形長、圓,頭比較方、扁,有的有美麗的斑紋;有些則沒有斑紋,而是一片黑色的魚。又有形容河豚魚外觀呈菱形,眼睛內陷半露眼球,上下齒各有兩個牙齒形似人牙。鰓小不明顯,肚腹為黃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魚體光滑無鱗,呈黑黃色。
中毒症狀
河豚魚中毒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潛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發病。發病急,來勢兇猛。開始時手指、口唇、舌尖發麻或刺痛,然後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四肢麻木無力、身體搖擺、走路困難,嚴重者全身麻痹癱瘓、有語言障礙、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中毒嚴重者最後多死於呼吸衰竭。如果搶救不及時,中毒後最快的10分鐘內死亡,最遲4-6小時死亡。有報告顯示,日本人河豚魚中毒病死率為61.5%。
對於河豚魚中毒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發生中毒以後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搶救,儘快使毒物排出,並對症治療。預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門嚴查,禁止零售河豚魚,如果發現,將河豚魚集中妥善處理。
安全食用
因特殊情況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魚應在有條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處理前必須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反覆沖洗肌肉,洗淨血污,加2%碳酸氫鈉處理24小時,經檢驗鑑定合格後方可銷售,其加工廢棄物應銷毀。
關於河豚去毒加工安全食用問題,試驗證明加熱高溫對毒素破壞的可靠性,即野生河豚解毒加熱在120℃的溫度下達2小時以上,養殖河豚解毒在120℃溫度下30-40分鐘,可達到毒素的完全破壞和安全食用的目的。河豚肉可作為油菜熟食品或罐頭食品。這種溫度時間條件在大量生產中,可以得到嚴格控制,確保食用安全,同時用加熱破壞毒素方法加工,可以保持河豚魚肉鮮食所特有的美味,在漁區汛期加工後,又可以調劑市場供求需要,在養殖區則可以長年供應。
毒理檢驗:每批製品都應進行動物試驗,以白鼠、貓、狗試養試驗,無異常反應後再食用為宜。化學試驗結果,以Nessler’s試劑最為靈敏,根據稀釋到100倍後,仍能呈現明顯的正反應,反應的顏色也特殊,與一般由於氨所引起的正反應不同,這種定性反應,也可以供作檢驗之用,來判斷是否含有河豚毒素。
養殖河豚毒性低,只要嚴格按照規程操作,發展前景廣闊,有利於然資源的保護和地方特色優良品種的開發。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向產區民眾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頒發實行河豚魚管理試行辦法,執行河豚魚食用安全的加工操作規程,通過加工處理,防止任意拋棄內臟引起人畜誤食(無條件地區亦需妥善處理,進行深埋或酸解內臟),以求安全,變有害為有利,增加收入,促進河豚魚養殖生產的發展。
河豚史話
河豚飲食文化的發展與六朝建都南京有關。據史載,公元 3 世紀到 6 世紀末,三國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相繼建都於建康 ( 今南京 ) ,這是一個經戰國之後中國思想界最活躍的時代。六朝建都南京,人流、物流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河豚飲食文化才有可能在長江下遊興起。到了 10 ~ 12 世紀的宋代,文人志士紛紛修詩寫詞,才有河豚的諸多精彩描述。
根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早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時代,長江下游沿岸的人們就品嘗過河豚,知道它有大毒了。 2000 多年前的長江下游地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屬地,人們品嘗河豚的習俗比當今日本人還有過之無不及,特別是品嘗河豚精巢時,對其潔白如乳、豐腴鮮美、人口即化、美妙絕倫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有人聯想起越國美女西施,於是“西施乳”就在民間傳開了。
到了宋代景祐五年 ( 公元 1038 年 ) ,著名詩人梅堯臣在范仲淹席上,當同僚們繪聲繪色地講述河豚時,忍不住即興作詩:“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李時珍在《本草集解》中還提到宋人嚴有翼在《藝苑雌黃》中說:“河豚,水族之奇味,世傳其殺人,余守丹陽、宣城,見土人戶戶食之。但用菘菜、蔞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見死者。”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 (1518 — 1593) 畢 30 年功力,從上古炎黃帝至明代 600 餘部巨著中悉心廣搜窮攬,全面總結了公元前 21 世紀至 16 世紀我國藥物學的成就,他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說:“據草創於大禹、成書於夏、完善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籍《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河豚名鈰魚,吳人說它的血有毒,肝臟吃下去舌頭就發麻,魚子吃下去肚子發脹,眼睛吃下去就看不見東西了。宋 ( 約 968 年 ) 人馬志在《開寶本草》中說:河豚,長江、淮河、黃河、海裡面都有…”。
古往今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遷,推河、黃河的河道及人海口多次改變,黃河故道還遺留在江蘇漣水等地;現在江蘇的洪澤、淮陰、淮安、金湖、阜寧皆位於淮河下游,但人們在黃河、淮河中再也沒有見到過河豚。據作者調查,現黃河流域和淮河兩岸,包括蘇北地區的人們,根本就不認識河豚也不會食用河豚;而長江下游蘇南揚中地區的人們普遍認識河豚、嗜食河豚,至今傳承的河豚飲食文化與蘇東坡、梅堯臣等的描述完全合拍。從古人對河豚分布、生態習性、外部形態、行為的描述來看,“拚死吃河豚”中的河豚,應該指的是春天從海洋進入長江下遊行生殖洄游的暗紋東方魨。
嚴嵩吃河豚的故事
艇巴魚是有毒性魚類,其血液、內臟和卵巢都含有劇毒,誤食艇巴而喪生的事時有發生,就是那些自恃的闖海人,因一時不慎,處理不當而中毒致死的也屢見不鮮。因艇巴魚毒還演繹出不少民間傳奇。
明代世宗朝有個貪鄙奸橫的權臣嚴嵩,80多歲的時候,從山東蓬萊納一漁家少女為妾。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嚴嵩,其下屬獨出心裁地為其婚宴策劃出艇巴宴,以示獻媚助興,得到嚴嵩首肯,遂帶上艇巴魚,還有從山東僱傭的庖廚一起火速赴京。為防萬一,以年輕的岳父為擔保一同前往。
婚慶那日,當朝重臣、達官貴人、地方要員等賓客雲集,紛紛前來恭喜道賀,熱鬧非凡。當最後一道香噴噴的清燉艇巴魚端上桌時,垂涎欲滴的賓客爭相為食,一眨眼工夫,一大盤艇巴魚早已入口下肚了。
正當大家餘興未盡品評著艇巴魚的美滋美味時,中間南側靠窗一桌有一身穿長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徒然倒地,口冒白沫,渾身抽搐而不省人事。“有人中毒了!”婚宴一派譁然、亂作一團。嚴嵩爪牙直奔廚房捉拿廚子,可廚子一個也不見了,“岳父”也沒了蹤影。
慌亂中嚴嵩勃然大怒,責問小妾:“何以解毒?”
小妾說:“惟有黃湯。”
嚴嵩問道:“何為黃湯?”
小妾說:“即糞水。”
嚴嵩即刻下令去茅廁擔來糞水。
為解毒活命,賓客們顧不上顏面尊嚴,人人端起碗,個個揚起脖,閉上眼將糞水喝下,哇哇地將搶食的艇巴魚等食物全部嘔吐出來,甚至五臟六腑都要倒出來,婚宴霎時臭氣熏天,一片狼藉,一片哀鳴。
話說首次進京的鄉下人,忙完了艇巴魚這道菜,都跑到街口看光景溜街去了,他們被生擒回來。正想問罪,此時那位倒地的仁兄甦醒過來,道出了事情的真象。原來,席間書生外出小解,待他回來時艇巴魚被一掃而光,就頓時生了大氣,癲癇的老病復發……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
這就是“黃湯”解魚毒的故事(小說《三俠五義》中有相似的故事,即 第四十三回 翡翠瓶污羊脂玉穢 太師口臭美妾身亡)。
河豚魚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種神經毒,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的肝、脾、腎、卵巢、睪丸、眼球、皮膚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臟最毒,腎、血液、眼睛和皮膚次之。毒素耐熱,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小時才能破壞,鹽醃、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魚的產卵季節,這時魚的毒性最強,所以,春天是河豚魚中毒的高發季節。我國《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捕獲的有毒魚類,如河豚魚應揀出裝箱,專門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魚還是不吃為好。僅有少數人是拚死吃河豚,但多數人是因不認識河豚魚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認識鑑別
預防河豚魚中毒,首先要認識到河豚魚有毒,並能識別其形狀,以防誤食中毒。河豚魚體形長、圓,頭比較方、扁,有的有美麗的斑紋;有些則沒有斑紋,而是一片黑色的魚。又有形容河豚魚外觀呈菱形,眼睛內陷半露眼球,上下齒各有兩個牙齒形似人牙。鰓小不明顯,肚腹為黃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魚體光滑無鱗,呈黑黃色。
中毒症狀
河豚魚中毒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潛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發病。發病急,來勢兇猛。開始時手指、口唇、舌尖發麻或刺痛,然後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四肢麻木無力、身體搖擺、走路困難,嚴重者全身麻痹癱瘓、有語言障礙、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中毒嚴重者最後多死於呼吸衰竭。如果搶救不及時,中毒後最快的10分鐘內死亡,最遲4-6小時死亡。有報告顯示,日本人河豚魚中毒病死率為61.5%。
解救辦法
對於河豚魚中毒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發生中毒以後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搶救,儘快使毒物排出,並對症治療。預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門嚴查,禁止零售河豚魚,如果發現,將河豚魚集中妥善處理。
因特殊情況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魚應在有條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處理前必須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反覆沖洗肌肉,洗淨血污,加2%碳酸氫鈉處理24小時,經檢驗鑑定合格後方可銷售,其加工廢棄物應銷毀。
當然,為了預防意外發生,人們還是不要抱著僥倖心理,為了貪一時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魚。
河豚魚分布於世界各地,約有100多種。河豚魚口小頭圓,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長達1米,重10千克左右,眼睛平時是藍綠色,還可以隨著光線的變化自動變色。身上的骨頭不多,’而且背鰭和腹鰭都很軟,但長著兩排利牙,能咬碎蛤蜊、牡蠣、海膽等帶硬殼的食物
河豚雖然有劇毒,但其肉鮮美柔嫩無比,人們常把河豚魚片與日本繪畫相提並論,柔和細膩,回味無窮。
河豚魚肉含的毒較小,而卵巢、肝臟和血液都含有較多的毒素。在中國,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國家明文規定不準飯店供應河豚魚。而在日本吃河豚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幾乎成為其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河豚魚加工是十分嚴格的,一名合格的河豚廚師至少要接受兩年的嚴格培訓,考試合格以後才能領取執照開張營業。每條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經過30道工序,一個熟練廚師也要花20分鐘才能完成。河豚一般是養在池裡的,吃之前用網兜將河豚網出來,用小刀割去魚鰭,切除魚嘴,挖除魚眼,剝去魚皮,接著剖開魚肚取出魚腸、肝臟、卵巢和腎等含劇毒的內臟,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塊一小塊的放進清水中將上面的毒汁漂洗乾淨。洗淨後的魚塊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接著,將其切成像紙一樣薄的片,再將這些魚片擺成菊花或仙鶴一樣的圖樣。吃的時候夾起魚片蘸著碟子裡的醬油和辣椒放進嘴裡慢慢地咀嚼。吃完魚片後,再喝上一碗河豚魚湯,真是爽心可口。
河豚魚肉雖然鮮美,但處理不當或者貪食太多則會讓人一命嗚呼。河豚毒素為神經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誤食河豚毒而死。
與蛇毒、蜂毒和其它毒素一樣,河豚毒素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從河豚肝臟中分離的提取物對多種腫瘤有抑制作用。人們已經將海豚肝臟蒸餾液製成河豚酸注射液用於癌症臨床及外科手術鎮痛
中毒概述
河豚毒素中毒是因進食河豚魚後發生中毒的一種急症。 河豚又名鈍魚、汽泡魚、鮁等,產於我國沿海等地,種類很多,肉味鮮美,但它的某些臟器及組織中均含有毒素,其毒性穩定,經炒煮、鹽醃和日曬等均不能被破壞。河豚毒素有似箭毒樣的毒性作用,主要使神經中樞和神經末梢發生麻痹:先是感覺神經麻痹,其次運動神經麻痹,最後呼吸中樞和血管神經中樞麻痹,出現感覺障礙,癱瘓,呼吸衰竭等如不積極救治,常可導致死亡。
臨床表現
1.胃腸症狀:食後不久即有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瀉等。 2.神經麻痹症狀:開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繼而全身麻木、眼瞼下垂、四肢無力行走不穩、共濟失調,肌肉軟癱和腱反射消失。 3.呼吸、回流衰竭症狀:呼吸困難、急促表淺而不規則紫紺,血壓下降,瞳孔先縮小後散大或兩側不對稱,言語障礙,昏迷,最後死於呼吸、回流衰竭。
診斷依據
1.有進食河豚史,多在1/2-3小時內發病,同食者也有類似症狀出現; 2.典型的臨床表現; 3.心電圖檢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 4.動物試驗:取患者尿液5毫升,注射於雄蟾蜍的腹腔內,於注射後1/2、1、3、7小時分別觀察其中毒現象,可作確診及預後診斷。
治療原則
1.催吐、洗胃、導瀉、排除毒物; 2.套用吸附劑減少毒物的吸收; 3.輸液、利尿促進毒素的排泄; 4.拮抗毒素作用; 5.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提高組織對毒素的耐受性; 6.對症支援治療。
用藥原則
1.一般病例以用藥框限“A”為主; 2.對出現呼吸麻痹者,可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給予人工輔助呼吸; 3.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出現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可行心臟起搏術; 4.對呼吸、回流衰竭者,應注意加強對症支持治療,必要時可套用新特藥物。
輔助檢查
1.對一般病例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病因不清、難以排除其他食物中毒或神經系統疾患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徵消失。 2.好轉:症狀體徵改善。 3.未愈:症狀體徵無改善。
專家提示
本病的預防重在加強衛生宣教工作,向民眾說明河豚魚有毒,不要食用。漁業單位、各菜市場均應在出售海雜魚前,應嚴格檢查,將河豚魚挑出,並送交有關部門集中處理。河豚毒素中毒無特殊解毒劑,但由於毒素存在體內解毒和排泄甚快,如果發病後8小時未死亡,多能恢復,因此,一旦發現中毒,應儘快給予各種排毒和對症處理的措施,讓病人度過危急期。
河豚趣聞
一、河豚有三個比較有趣的特點:
1、一心兩用:河豚的兩隻眼睛,一隻用來追捕獵物的,同時另一隻可以用來放哨。這一特點是很多動物(包括人類)無法比擬的。
2、裝醜詐死:當漁民的魚網捕撈到河豚並倒在岸上時,河豚會迅速的吸氣,並膨脹成圓鼓鼓的狀態——詐死,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會覺得它很可惡,很難看,不由自主的用腳一踢,這無形中幫了它大忙——順勢一滾逃到水中,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3、老虎鉗一樣厲害的牙齒:河豚的牙齒力學結構非常完美,一斤重左右的河豚一口可以咬斷6號鐵絲!毫不誇張!如果不小心咬到了手指,一口下去,連骨頭加肉全下來!釣魚的人們最擔心河豚咬鉤——咬繩繩斷,咬鉤鉤斷!
二、獻水草 齒間傳情
男士向女士獻殷勤時,他們通常會獻上一束鮮花。生活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淡水豚亞河豚也不例外,只不過,它們不送鮮花送水草。
最新一期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刊登研究人員對巴西亞馬孫河流域亞河豚的研究。他們發現,雄性亞河豚會從它們的水生環境中收集“禮物”獻給心儀的對象,只不過,這份禮物可能是一束水草、一根木棍或者一塊石子。
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河豚具有機動、靈活、簡便、水域適應廣,操作簡單等優點。
一.養殖水域
選擇避風向陽、環境安靜、水質清新、無污染物、無障礙物、水面寬闊、日照條件好的水域作網箱養殖水域。航道、壩前、閘口、主河道以及水流速超出每秒0.1米的水域都不宜設定網箱。網箱的箱底離水底要有0.5米以上高的距離,防止網箱擱淺。設定網箱的水域一般常年水深在3-6米,溶氧量在每升4毫克以上。
二、網箱設定
河豚規格為體長3厘米左右時,網箱網目為每平方厘米6目;河豚規格在體長8厘米以上時,網目直徑為1.5厘米。網箱規格為5米×8米×2.5 米,上口高於水面30厘米。在比較開闊的水面,網箱排列應是品字形、梅花形或人字型,網箱之間距離為15-30米;若受水域條件限制,網箱必須成一字形排列時,應將每2個網箱編成一組,每組之間間隔50米以上。給食性網箱面積一般約占被設定水面的4%。
三、魚种放養
魚种放養前10-15天,網箱應試水。要求魚種體表完整、無病無傷、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河豚魚種入網箱前,選把放有魚苗的氧氣袋放入箱中適應15分鐘,等袋內水溫跟箱中的水溫大致相同時把魚种放出。每平方米網箱放養12尾左右。為了防止網箱內青苔大量生長,網箱中還應搭配放養少量攝食植物的魚類。
四、餌料投餵
投餌要做到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網箱中放養適量水花生等水草,水草覆蓋水面20%左右。河豚放養前1周,先在網箱內潑灑大豆漿和撒豆渣,培育河豚的早期餌料。河豚進箱後,開始投餵用軋碎的魚肉漿和麥粉按3:1 比例混合的餌料,投餵量是魚體重的10%。餌料投在食台上,分上午9時和下午4時兩次投餵。
五、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一勤、二抓、三防。一勤即勤檢查。網箱下水前要檢查網衣有無破損,下水後要檢查箱體是否呈箱形,及時沖洗網箱。每天早、中、晚要檢查網箱是否完好。勤觀察魚情和水情。二抓:一抓適時洗箱。清洗網箱通常用洗箱機把網片上的附著物沖洗乾淨。要求操作細心,以免沖傷魚體。沖洗網箱切忌過勤。二抓適時移箱。應根據水域狀況,水質變化,適時移箱。在網箱位置下降或汛期前夕,必須及時將網箱移到水位適宜的安全水域中去。三防:一防魚病。鮮种放養前先用3%-5%濃度的食鹽水浸洗10分鐘;選用無病餌料,在投餵前或貯存前將餌料用3%-5%濃度的食鹽水浸泡15分鐘左右;每個月潑灑1 次生石灰水。定期檢查魚體,因其喜在箱邊遊動,容易擦傷身體。一般每隔10天把魚全部撈起放在2%--3%濃度的食鹽水中浸洗15分鐘,預防寄生蟲及細菌的附生,並定期拌餵呋喃唑酮、磺胺類藥物。二防大風和洪水。及時了解天氣情況,在大風和洪水來到前移動網箱。三防網箱丟失。應派專人日夜看守網箱,以防丟失。同時還要防止老鼠、水獺、水鳥等危害河豚。
六、出網取魚
魚種達到分箱和換箱的規格或養成商品魚的標準時,要及時出箱。出箱取魚的方法是:把兩隻工作船分別劃到網箱兩邊,先提起網箱兩角的底網,再用竹竿穿入網底進行攔隔,慢慢地把魚趕到網箱一端,然後把竹竿擱在浮架上,浮架的一角擱放在船頭,用繩子拴住,把網箱口解開,用撈子伸進箱內把魚撈出。把符合分養條件的魚种放進魚種網箱或成魚網箱,留下的小魚種仍然放回原來的網箱中飼養。如留下的小魚種數量不多,可以將幾個網箱中的小魚種合併到一個網箱中飼養。
食療價值
魨科動物弓斑東方魨、蟲紋東方魨、暗絞東方魨等的肉。河豚又稱嗔魚、吹肚魚、河魨魚、廷巴魚、氣泡魚。分布於我國沿海一帶。弓斑東方魨在珠江、長江、遼河亦有分布。獲得後,除去頭部、內臟、生殖腺、兩目,颳去表面粘液或剝去外皮,洗去血液,漂洗乾淨,取肉鮮用或醃製後用。
[性能]味甘,性溫。有毒。能除風濕,補脾利濕。
[參考]河豚肉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和煙酸、鈣、磷、鐵,及其毒性物質河豚毒素、河豚酸等。
河豚種類頗多,大多有毒,毒性強弱不等。以組織器官而論,以卵巢、肝臟的毒素最多;脾、腸和皮膚次之;肉則幾乎無毒,即使最毒的河豚,其肉中所含毒素亦甚少。河豚毒素有鎮痛作用,曾用作鎮痛劑。
[用途]用於久患風濕,腰腿無力,疼痛酸楚;脾虛水腫。
[用法]久煮食,入菜餚。
[注意]《本草衍義》說:“河豚有大毒……味雖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故有“捨命吃河豚”的諺語。食用時要謹慎。
冬春之間,為河豚的產卵期,此時其肉味最美,但體內的毒素也最多,應當留意。
河豚中毒一般在食後約半小時至3小時發生。先是胃腸道刺激症狀,繼則口唇、舌、上下肢知覺遲鈍,漸至四肢麻痹,呼吸困難,脈細小頻數,血壓和體溫下降,終至呼吸麻痹而死。須及時送醫院處理,亦可先以鮮橄欖120g、鮮蘆根120g,搗汁或煎汁服。
[附方]
煮河豚:河豚肉150g,蘆根50g。加水高溫久煮,待熟透後,放食鹽少許調味服食。
本方主要取河豚肉補虛祛濕。用於久患風濕,腰腿酸軟疼痛。 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