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是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子忠,彭樹人。
基本介紹
- 書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
- 作者:齊子忠、彭樹人
-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 定價:9.5 元
- ISBN:9787560735238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是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子忠,彭樹人。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是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子忠,彭樹人。...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是2009年7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慶忠。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離退休部分研究人員在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感召下,出於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傾心關切,由離退休黨支部組織討論,經深入學習和調查研究分頭撰寫而成。該書...
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的報告是國務院於2007年12月26日發布,自2007年12月26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2007年12月26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誰來推進新農村建設:上海市崇明縣向化鎮新農村建設研究》內容簡介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偉大的系統工程,它既是長期的發展方向,又是急迫的現實任務,對高校和科學研究單位來講,應當把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來抓。我校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國際經貿學院於中琴副...
《新農(漁)村建設與農村人力資本開發研究》試圖闡明的主要觀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統籌城鄉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素質是關鍵,培育新型農民是重點,這都離不開農村.人力資本開發。開發農村人力資本,有助於將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寶貴...
《中國新農村建設調查》是2009年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劍閣。本書可作為各地制定新農村建設政策的重要參考資料。內容簡介 《中國新農村建設調查》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研究課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的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各研究部30餘位資深研究人員參與該項課題研究。 《中國新農村建設調查...
根本任務放在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是基礎,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最重要的是發展現代農業,重點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核心是要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回顧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出及初步探索:1956年一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提出了“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研究以從化市為例》是2011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介紹了從化市農村建設背景與現狀、發展目標、思路與策略等內容。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研究:以從化市為例》包括:研究綜述與案例、從化市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及保障措施等內容。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自上...
研究過程中做到了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緊密結合,既牢牢把握國家政策,又密切聯繫我國農村的實際,注重實踐性、可操作性,形成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套用價值的研究成果。這是江西農業大學在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的同時,大力強化科學研究,積極主動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的具體體現。目錄 序 緒論 理論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動力分析...
1.1 國內相關研究及其評述 1.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3研究思路、方法和結構 2樣本選擇:為什麼以浙江省湖州市為例?2.1 湖州新農村建設的可借鑑性 2.2湖州新農村建設的創新性:湖州模式 3荻港村:具有深厚文化積澱村莊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3.1 村莊基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路徑的重要依賴 3.2荻港村的...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研究》是2008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鴻志。內容簡介 導論;我國農村發展實踐與理論的歷史沿革;國外農業、農村發展和解決農民問題的主要經驗教訓;我國農村發展現狀;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應關注的問題;我國新農村建設模式分析等。本書內容豐富,論述透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發運用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 和農業經濟學等經濟學理論,對韓 國、日本、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新農村 建設的發展歷程、制度變遷、經驗 和教訓進住比較研究,用定量與定 性相結合的方法對東部沿海地區新. 農村建設的問題與難點進行深入地 分析,並提出適合東部沿海地區實 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模式、 戰略重點和推進...
《若干意見》指出,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曉山概括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經濟上就要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來提高農村產業的競爭力,提高務農勞動者的收入。在社會事業、文化事業等方面可以通過國家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調整來實現。大發展 不久前記者在陝西延安的羊泉鎮東里村採訪時,村民徐建紅說,“過去做飯滿窯煙,...
《構建新型城鄉關係: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研究》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04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曉山。內容簡介 本書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研究”課題組的成果,以課題組的調研數據和一手材料為基礎,基於廣東、河南和寧夏三個省份的農業發展現狀、農村土地及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的社會保障及最迫切的需求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探討》是2006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廣信、遲樹功。內容簡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於解決長期困擾我國的“三農”問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城鄉關係、工農關係上先後進行過兩次重大調整。黨的十六屇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屬於第三次重大...
全書根據廣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經驗編寫而成。書中對建設新農村提出不少新觀點。不僅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涉及的時代背景、建設基礎分析等基本理論,也有研究涉及領域方面的專業理論,這些理論很有針對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係、與扶貧攻堅的關係分析有獨到之處,提出推進建設的各種戰...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研究》是2008年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因此,人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主體。人作為社會發展主體,是有意識和能動的社會群體。這就是人作為主體的社會性。這種社會性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群體性,表現為階層、階級和具體有某種社會屬性的群體,而不是...
《西部民族地區自發移民遷入地聚居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研究》從概念界定以及與政府組織的搬遷移民區別人手,闡述相關自發移民理論及發展研究現狀。從“三農”問題的特殊性分析人手,對西部民族地區自發移民聚居區建設新農村理論研究進行概述;結合現實形勢、意義、主體建設及組織建設等實踐層面,多視角探索自發移...
包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作品目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研究 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構建農村和諧社會戰略研究 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對應關係戰略研究 調整國民收入城鄉分配格局戰略研究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戰略研究 作品影響 該作品獲得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提名獎。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2006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本書包括“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三部分,收錄了《北京如何有效地統籌城鄉發展》、《新農村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北京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等論文。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面臨著許多複雜的情況和問題。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深入、及時的理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新農村建設的實踐進程才能保證沿著中央確立的正確方向不斷取得進展,並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中不斷豐富我們對新農村建設的理解,增強我們領導和從事新農村建設的能力...
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需要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農村人力資本開發為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為迫切的要求。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本開發研究,對於農村經濟社會的...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推動我國“三農”工作的一項戰略措施。本書是近三年來,中國農科院農經所區域經濟與現代農業研究中心科研創新團隊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系統研究成果。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發展目標,具有一定的理論創新意義和實踐參考價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與探索》是2006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康俊。目錄 序 探索新形勢下建設新農村的新舉措 昔日貧瘠沙土地,今日富民金土地 從御營鎮實踐看推進基層民主法治進程,努力構建和諧農村社會 構建和諧農村的好機制 激發三大活力,構建和諧農村 樹立“五種”意識,構建西部邊遠農村和諧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