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的報告是國務院於2007年12月26日發布,自2007年12月26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基本介紹

  • 發布部門:國務院
  • 發布日期:2007年12月26日
  • 實施日期:2007年12月26日
  • 效力級別:國務院規範性檔案
  • 法規類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2007年12月26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關情況,請予審議。我重點匯報三方面情況。
一、關於2007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2006年、2007年,中央分別以1號檔案下發了《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兩年多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支持力度,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放在工作首位,全面加強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發展、農民收入較快增長。今年以來,農業農村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一)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足。今年,各地克服嚴重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預計全年糧食總產超過1萬億斤,實現連續4年增產,單產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棉花總產首次突破700萬噸,糖料、蔬菜、水果產量再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他經濟作物穩定發展。生豬生產扭轉一度下滑的趨勢,從9月份開始逐步得到恢復,生豬存欄、出欄和能繁母豬數量穩定增長;奶業生產從第四季度開始,養殖效益回升,養殖戶積極性提高。預計全年肉類總產量增長10%,禽蛋增長29%,奶類增長105%,水產品增長3%。農墾經濟、鄉鎮企業平穩發展,農產品國際貿易持續增長。總體上看,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總量充足,品種豐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改善,優質率進一步提高,保障了市場的有效供給。
(二)農民收入保持連續四年較快增長,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4000元以上,實現連續四年增幅超過6%。從前三季度看,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收入較大幅度增加,同比增長198%;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增加,人均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繼續增加。
(三)農業科技創新和套用步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一是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啟動,公益性農業行業科技專項和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農業高技術研究取得新的突破;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深入實施,先進適用科技成果組裝配套和套用推廣步伐明顯加快,主推品種、主推技術覆蓋範圍明顯擴大。二是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大中型灌區“兩改一提高”、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穩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繼續推進,預計可解決315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公路新建改建工作穩步開展,預計全年可超額完成30萬公里的目標。三是農村沼氣項目實施範圍進一步擴大,近兩年新增農村戶用沼氣900多萬戶,新建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3200多處;在貧困地區積極推廣太陽灶、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和太陽能光伏科技書屋,建設鄉村清潔工程示範村1000多個。四是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1%;農業信息建設“金農”工程和“三電合一”工程進展順利,漁船安全節能技術裝備加快普及。五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製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防控能力明顯增強。禽流感、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情明顯減少,重大植物病蟲害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四)耕地保護和建設力度加大,耕地數量快速下降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大中央政府對新增建設用地總量調控力度,強化地方政府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把確保18億畝耕地目標分解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切實把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到實處。全面啟動116個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工作,開展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技術,逐步建立健全土壤農化監測體系和信息管理體系;繼續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安排中央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資金1667億元,土地開發整理總規模1170萬畝,新增耕地105萬畝。積極開展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和土地執法百日行動,堅決打擊“以租代征”、“擅自擴區設區”、“未批先占先用”等行為,堅決糾正土地承包和征占土地中存在的問題,嚴肅查處一批土地違法違紀案件。加強土地利用規劃和計畫管理,嚴格土地征占用監督管理,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監管,建立征地補償費專戶存儲、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專項審計及財務公開制度。認真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
(五)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深入實施,15億中小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得到減輕,全國實現“兩基”的地區人口覆蓋率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2448個縣(市、區),占全國總縣數的86%,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達到73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取得積極進展。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文化資源面向“三農”的節目時間、影片和版面逐步增加,農村民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開,全國2777個涉農縣全部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進展,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加,農村貧困人口進一步減少。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村民自治進一步完善,農村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穩步推進。面向“三農”的各種收費得到進一步清理和規範,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農村社會治安繼續好轉,群體事件和惡性案件明顯減少。農村黨群幹群關係明顯改善。
(六)農業法制建設步伐加快,農業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新制定或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動物防疫法等多部涉農法律相繼實施,獸藥管理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多部行政法規和規章頒布,農業法規規章和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工作全面完成,各級農業部門和各有關方面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有力地促進了農業依法行政,農業綜合執法和專業執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為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維護農民權益、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
(七)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保障進一步增強。鄉鎮機構改革試點不斷擴大,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有新的突破,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平穩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進展順利,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啟動實施。農業行業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獸醫管理體制改革、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等取得積極進展,農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邁出較大步伐,村鎮銀行、貸款子公司和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組織開始試點,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繼續鞏固、完善、加強強農惠農政策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加大投入、合力推進的結果;也是各級涉農部門幹部職工和億萬農民民眾紮實工作、勇於拼搏的結果。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並沒有根本改變,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新農村建設面臨不少新情況新矛盾。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壓力加大。我國主要農產品連年增產、供給得到保障,但農產品供給總量平衡的壓力加大、結構平衡的難度增大、質量提升的任務艱巨。從需求看,我國人口持續增加、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人口逐步向城鎮流動,一些農產品生產者轉變為純粹的農產品消費者,全社會對農產品特別是植物油、肉蛋奶的需求處於持續快速增長階段。從資源和氣候條件看,耕地面積減少,淡水資源緊缺,全球氣候變暖帶來影響。受成本增加、效益遞減、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制約,依靠增加化肥、農藥等投入品來提高農業產量的難度很大。從世界供求形勢看,近年來全球糧食、油料、奶製品等農產品產量徘徊不前甚至減產,庫存下降,加上石油漲價引發的生產成本上升,一些國家生物質能源快速發展大幅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需求,全球農產品供求關係持續偏緊,價格全面上揚。世界農產品供求及價格形勢傳導到我國國內農產品市場,對我國農產品供求也產生一定影響。二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雖然近幾年農民收入走出低谷,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城鄉居民收入比已從2003年的323∶1,擴大到2006年的328∶1,絕對收入差距有所擴大。同時,地區之間農民純收入差距也較大。從增收來源看,一方面,近年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有限。另一方面,農民新的就業增收門路不多,工資性收入增長潛力同樣有限。三是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48%,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只有30%,分別比已開發國家低約30和40個百分點。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隊伍不穩、保障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農業物質技術裝備依然落後,農業機械化水平低。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和二三產業的逐步轉移,一些地方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女性化趨勢明顯,農業勞動力整體素質出現結構性下降,加大了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四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雖然國家對“三農”投入總量增長,但直接投入農業的資金仍然不足,資金比較分散,金融信貸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仍需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農業防災抗災的能力還不高。同時,化肥和農藥利用率較低,農業面源污染不可忽視,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五是在新農村建設中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值得重視。總的看,新農村建設整體健康開展、紮實推進,但也有個別地方不從實際出發,缺乏統一規劃,盲目攀比,急於求成,甚至搞形象工程,出現侵占耕地、侵害農民合法權益等問題。
二、關於2007年支持新農村建設政策的落實情況
2007年,中央繼續穩定完善加強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支持力度,全年用於“三農”的資金達4318億元,比2006年增加801億元。重點用於支持農業生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大力扶持生豬、牛奶、油料等“菜籃子”產品生產。為支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全年共安排資金5136億元,繼續加強和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及時制定和公布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適時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安排資金加強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繼續組織實施種子、植保和糧食豐產科技等工程。針對生豬、牛奶、油料等農產品供求關係新變化,今年國務院及時出台並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投入,促進“菜籃子”農產品穩定發展。為扶持生豬生產發展,出台促進生豬生產發展意見,安排1079億元扶持資金,實施能繁母豬補貼,啟動母豬政策性保險,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落實生豬養殖大縣獎勵政策,全面落實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瘟強制免疫疫苗補貼,建立健全生豬疫病防控體系。為扶持奶業生產發展,出台扶持奶業生產發展意見,重點對優質後備奶牛給予補貼,對疫病奶牛強制撲殺給予補償,支持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建設,加強對奶牛養殖農戶信貸支持。為促進油料生產發展,出台促進油料生產發展意見,擴大大豆良種補貼規模,設立油菜良種補貼項目,加快油料生產基地建設,開展油料作物保險試點工作,促進油料產業化經營,加強油料作物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完善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市場調控。為調動地方政府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積極性,繼續對財政困難縣實行“三獎一補”政策。
(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為加快改變農村基礎條件落後的現狀,今年中央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其中,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央投資達620億元,比上年增加90多億元。一是加快耕地質量及農田水利建設,促進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強中部地區大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同時,繼續增加投入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小型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二是推進市場信息體系,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系統和檢驗檢測系統建設;加強農村“三電合一”工程建設,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全國行政村通電話比重達到99%以上。三是加強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安排資金64億元用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繼續加強農村電網改造建設;安排資金415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截至11月底,全社會已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1673億元。四是加強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安排資金25億元支持農村戶用沼氣和養殖場大中型沼氣示範工程建設;加快綠色能源示範縣建設,實施西北地區百萬太陽灶建設工程;推進農村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加強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加強農村水能資源開發,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水電能源開發的信貸支持。五是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加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完善退耕還林(草)政策;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改善農村水環境,加強農村工業污染防治,開展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建設。
(三)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與套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推進轉基因重大專項工程,全面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擴大農業科技跨越計畫、農業948計畫、農業科技支撐計畫等項目實施的範圍和規模。積極推進農業科研機構體制改革,大幅度增加運行經費和科研項目投入,積極推進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星火計畫,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進多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測土配方施肥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廣免耕栽培技術,土壤有機質提升試點的規模和範圍進一步擴大,積極推廣農業節能減排十大技術。擴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規模,提高農民套用先進適用技術的能力。增加“陽光工程”培訓項目投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強重大科研項目聯合攻關和科技推廣,深入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
(四)加大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投入力度。一是大幅度增加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全面推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新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經費保障水平。二是加快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全面推進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農村計畫生育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農村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推進“少生快富”工程,推動農村計畫生育保險試點。三是發展農村文化體育事業。支持實施農村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同時,安排資金支持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建設。四是全面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支出30億元,推動建立農村低保制度。推進農村五保戶供養由農民互助共濟向財政保障為主轉變。五是加強扶貧開發工作。增加扶貧資金投入,全年安排扶貧資金161億元(含以工代賑資金45億元);啟動2萬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計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
(五)積極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改革,大力培育和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新型金融機構,鼓勵和支持各類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機構,積極推動郵政儲蓄改革,引導和推動農村小額貸款和保險試點。積極支持農業政策性保險,開展重要農產品保費補貼試點。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對國有農場稅費改革進行補貼,支持洞庭湖等大湖區農民負擔綜合改革。繼續清理和規範面向“三農”的各種收費項目,開展農村義務教育、農民建房、農業排灌水電、農機監理等方面亂收費的專項治理。落實關於農民工的各項政策,切實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
在中央加大新農村建設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時,各地區認真落實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積極出台地方支持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努力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
三、關於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安排
黨的十七大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主要任務。我們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持續增收,著力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8年,要全力促進農業生產不停滯、不滑坡,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不脫銷、不斷檔,努力實現主要農產品價格不大漲、不大落,積極爭取農民增收勢頭不回落、不放緩,務必做到新農村建設不鬆懈、不走樣,力爭實現糧食產量達到1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以上。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貫徹城鄉統籌發展方略,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構建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重點從四個方面努力,一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2008年將繼續堅持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明顯高於上年,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明顯高於上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明顯高於上年;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應主要用於“三農”。二是繼續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完善糧食直補,增加農資綜合直補;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擴大補貼範圍。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擴大補貼機具種類;扶持糧、油、生豬和奶牛生產,加大對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繼續對重點地區、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三是努力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良性互動格局。通過最佳化農業結構、節約成本、減輕生產性負擔、促進非農就業、加大補貼力度,提高農業效益,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建立健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努力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新格局。
(二)穩定發展農業生產,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堅持立足國內發展生產,統籌協調抓好主要農產品生產,保障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毫不鬆懈抓好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糧食核心產區,著力開發糧食後備產區,全面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切實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認真落實支持生豬、奶業、油料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轉變畜禽養殖方式,恢復擴大油料種植面積,繼續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進一步完善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網路。依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鞏固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成果,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多渠道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加快發展特色農業、旅遊農業和“一村一品”。合理調控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切實保障務農收益。積極發展鄉鎮企業、農村二三產業,增強縣域經濟活力。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改善農民工進城就業和返鄉創業的環境,建立城鄉統一、平等就業的勞動力市場,加強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技能培訓,大力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民務農和就業增收的能力。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管長效機制,切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四)大力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大幅度增加農業和農村投入,全面強化農業基礎。加強農田水利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完善灌區配套設施,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改變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的狀況。加快完成大中型水庫改造,推進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搞好中低產田改造,加快建設一批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和養殖業機械化。
(五)加強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進集約節約用地,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保障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依法嚴格管理農村土地,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畫,嚴格禁止和嚴肅查處“以租代征”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違法違規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引導農村集約節約用地,切實搞好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建設規劃。繼續加大土地復墾和開發整理力度。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加強水利、林業、草原建設,加大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力度,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和水質改善,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促進生態修復。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積極發展循環農業,加快農村沼氣建設,推進以非糧油作物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能源發展。
(六)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強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取得新突破,農業社會化服務取得新進展。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大力推進農業科技研發和套用,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經費保障,切實加強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大力推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積極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加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加強良種、市場信息、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切實搞好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全面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七)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繼續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進度,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和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和管理。加快推進村莊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提高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水平。進一步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相關政策,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水平。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增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滿足農民文化需要。不斷提高扶貧開發能力和水平,加快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進程。
(八)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釋放農村生產要素潛能,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激發農民的創造活力。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在有條件的地方培育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市場環境。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切實改善金融保險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和服務。妥善清理化解鄉村債務,重點化解農村義務教育的歷史債務。加快征地制度改革。
吳邦國委員長、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人大代表一直高度重視和關心“三農”工作,加強農業法制建設和“三農”工作監督,為我們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特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圍繞新農村建設開展監督工作,提出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下大氣力解決農村金融問題、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等方面的建議,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人大代表在執法檢查和工作調研中,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將認真研究落實。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執行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部署,在全國人大監督下,切實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2008年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一定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