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覆構造

推覆構造 nappe tectonics 由(逆)沖斷層及其上盤推覆體和下盤組合而成的整體構造 。沖斷層總體傾斜平緩,常呈上陡下緩的鏟狀或下陡上緩的倒鏟狀,也可呈陡、緩相間的台階狀。上盤為由遠距離(數千米至上百千米)推移而來的外來岩塊,稱推覆體。下盤為較少位移的原地岩塊。推覆構造多發育於造山帶及其前陸地區。

簡介,組成,分類,

簡介

沿著傾角十分低緩的沖斷層面,上盤岩塊水平位移距離在數公里以上的構造(見(逆)沖斷層)。它造成了來自遠處的外來岩塊疊置在原地岩塊之上,其運移的距離可達幾十至上百公里。
推覆構造推覆構造

組成

推覆構造由 3個部分組成:①上盤是經遠距離位移的基本連續的大的平板狀岩席組成的外來系統,稱為推覆體(圖1)或納布;②下盤岩石通常與基底相連,被看作是未經位移的原地系統;③位於兩者間由(逆)沖斷層帶或韌性剪下帶組成的滑移系統。由於推覆體的遠距離位移,所以它和原地系統中的同一時代的地層,其岩相常可有很大的差別。
推覆構造推覆構造

分類

按推覆體的形成方式可分為:①沖斷推覆體,由外來的構造岩席沿(逆)沖斷層面大規模位移而形成;②褶皺推覆體,外來構造岩席呈大規模的倒轉層位,可能是在大的平臥褶皺基礎上,其下部的一翼被拉薄並發育成剪下帶而形成的。
推覆構造推覆構造
一個大的推覆體,沿其逆沖方向可分為根帶、中帶和前鋒帶。根帶是推覆體的源區,通常岩石變形強烈,以壓扁和剪下作用為主,發育板劈理或褶劈理,較深層次的可發育普遍的糜棱岩化,面理產狀近於直立,發育沿傾向的拉伸線理。中帶是推覆體的主體,以遠距離的平移為特徵,在推覆體的底部可受到簡單剪下而強烈變形,構造的定向性明顯,所發育的不對稱小褶皺、斜向的劈理、疊瓦沖斷層帶或雙沖構造等都指示了一致的剪下運動方向,推覆體上部的變形減弱。前鋒帶的自由度大,形成的構造以斷裂和等厚褶皺為主,構造的定向性較差,一般不發育劈理,甚至可形成張裂和次級正斷層。由於推覆體底部沖斷層面的起伏和以後的地表剝蝕作用,在前鋒帶和中帶常可形成飛來峰和構造窗。
推覆構造可發育於不同的構造單元中,以造山帶及其前陸地區最為典型。造山帶前陸以發育由造山帶向前陸逆沖的沖斷推覆構造為特徵,如中國的龍門山逆沖推覆構造,阿爾卑斯造山帶北側的海爾維第推覆體群(圖2)。造山帶內常發育較深層次的褶皺推覆體,如阿爾卑斯的平寧推覆體群。在兩大構造單元間的巨型推覆構造,可以涉及到整個山脈,如美國阿巴拉契亞山脈主體藍嶺之下,是一條巨大的近水平的沖斷滑脫帶,使藍嶺的前寒武繫結晶岩系推覆於下古生界的沉積蓋層之上,外來岩席厚 5~15公里,從南東向北西的逆沖距離達260公里。在地台的蓋層中,也可發育規模不大的推覆構造,一般位移距離較小,變形較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