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輔導用書: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歷年考點精編

推薦輔導用書: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歷年考點精編

本書是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含部隊)推薦輔導用書。全書按照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最新考試大綱的要求,在認真分析、總結了考試的命題規律後精心編寫而成。在編寫結構上分為考點串講、試題精選和單元總結三部分,考點串講部分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展開,既考慮到知識點的全面性,又突出重點,對常考或可能考的知識點詳細敘述,對需要重點記憶的知識點用波浪線的形式加以突出。試題精選部分對本章節的重要考點作了試題舉例,通過做題幫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考點,把握考點要求。單元總結部分列出了該考試單元的歷年考試頻率,提示應該掌握的重點內容,把握好複習的大方向。三個部分的內容結合在一起,既能緊扣考試大綱,全面而有重點地準確把握考試的命題方向,又能掌握重要的考試要求和考試細節,有效地體驗考試的出題思路和風格,是複習應考的必備輔導書。本書在編寫上打破了常規的編寫順序,依據考生對最開始複習的內容用功最深,效果最好這一複習特點,全書按照歷年考點出題頻率的順序編寫,便於考生應試複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考生能夠做到有的放矢,用有限的複習時間衝刺最好的成績。此外,與本書配套出版的還有《模擬試卷(解析)》《考前衝刺必做》,考生可配合使用,提高複習質量。

基本介紹

  • 書名:推薦輔導用書: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歷年考點精編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頁數:828頁
  • 開本:16
  • 定價:128.00
  • 作者:沈麗萍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172942
  • 品牌:人民軍醫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2014)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含部隊)推薦輔導用書: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歷年考點精編》在分析了數千道考試題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歷年考點編寫,提示考試重點;以條目式的簡潔敘述串講考試命題點,重點、易考點一目了然。在編寫結構上分為考點串講、試題精選和單元總結三部分,考點串講部分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展開,既考慮到知識點的全面性,又突出重點,對常考或可能考的知識點詳細敘述,對需要重點記憶的知識點用波浪線的形式加以突出。試題精選部分對本章節的重要考點作了試題舉例,通過做題幫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考點,把握考點要求。單元總結部分列出了該考試單元的歷年考試頻率,提示應該掌握的重點內容,把握好複習的大方向。

圖書目錄

第1章 中醫基礎理論1
第一單元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1
第二單元 精氣學說3
第三單元 陰陽學說4
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7
第五單元 藏象學說10
第六單元 五臟12
第七單元 六腑18
第八單元 奇恆之腑21
第九單元 精、氣、血、津液、神22
第十單元 經絡31
第十一單元 體質36
第十二單元 病因40
第十三單元 發病43
第十四單元 病機45
第十五單元 防治原則47
第十六單元 養生與壽夭48
第2章 中醫診斷學50
第一單元 緒論50
第二單元 望診50
第三單元 望舌58
第四單元 聞診61
第五單元 問診63
第六單元 脈診71
第七單元 按診75
第八單元 八綱辨證78
第九單元 病因辨證81
第十單元 氣血津液辨證82
第十一單元 臟腑辨證84
第十二單元 六經辨證91
第十三單元 衛氣營血辨證94
第十四單元 三焦辨證96
第3章 中藥學99
第一單元 中藥的性能99
第二單元 中藥的作用102
第三單元 中藥的配伍103
第四單元 中藥的用藥禁忌104
第五單元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106
第六單元 解表藥107
第七單元 清熱藥112
第八單元 瀉下藥118
第九單元 祛風濕藥121
第十單元 化濕藥124
第十一單元 利水滲濕藥125
第十二單元 溫里藥128
第十三單元 理氣藥130
第十四單元 消食藥132
第十五單元 驅蟲藥133
第十六單元 止血藥134
第十七單元 活血祛瘀藥137
第十八單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141
第十九單元 安神藥145
第二十單元 平肝息風藥146
第二十一單元 開竅藥149
第二十二單元 補虛藥151
第二十三單元 收澀藥158
第二十四單元 攻毒殺蟲止癢藥161
第二十五單元 拔毒化腐生肌藥162
第4章 方劑學163
第一單元 總論163
第二單元 解表劑165
第三單元 瀉下劑169
第四單元 和解劑172
第五單元 清熱劑174
第六單元 祛暑劑179
第七單元 溫里劑180
第八單元 表里雙解劑182
第九單元 補益劑183
第十單元 固澀劑188
第十一單元 安神劑190
第十二單元 開竅劑191
第十三單元 理氣劑192
第十四單元 理血劑195
第十五單元 治風劑198
第十六單元 治燥劑200
第十七單元 祛濕劑202
第十八單元 祛痰劑207
第十九單元 消食劑209
第二十單元 驅蟲劑210
第5章 針灸學211
第一單元 經絡系統211
第二單元 經絡的作用和經絡學說的臨床套用212
第三單元 腧穴的分類213
第四單元 腧穴的主治特點和規律214
第五單元 特定穴214
第六單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217
第七單元 手太陰肺經、腧穴218
第八單元 手陽明大腸經、穴219
第九單元 足陽明胃經、穴220
第十單元 足太陰脾經、穴221
第十一單元 手少陰心經、穴222
第十二單元 手太陽小腸經、穴223
第十三單元 足太陽膀胱經、穴224
第十四單元 足少陰腎經、穴226
第十五單元 手厥陰心包經、穴226
第十六單元 手少陽三焦經、穴227
第十七單元 足少陽膽經、穴228
第十八單元 足厥陰肝經、穴229
第十九單元 督脈、穴230
第二十單元 任脈、穴231
第二十一單元 奇穴232
第二十二單元 毫針刺法233
第二十三單元 灸法237
第二十四單元 拔罐法239
第二十五單元 其他針法240
第二十六單元 治療總論241
第二十七單元 內科病證的針灸治療242
第二十八單元 婦科病證的針灸治療248
第二十九單元 皮外骨傷科病證的針灸治療251
第三十單元 五官科病證的針灸治療254
第三十一單元 急症的針灸治療255
第6章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258
第一單元 呼吸系統疾病258
第二單元 循環系統疾病272
第三單元 消化系統疾病290
第四單元 泌尿系統疾病303
第五單元 血液及造血系統疾病314
第六單元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326
第七單元 風濕性疾病338
第八單元 神經系統疾病345
第九單元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359
第十單元 內科常見危重症364
第十一單元 肺系病證367
第十二單元 心繫病證371
第十三單元 脾系病證374
第十四單元 肝系病證379
第十五單元 腎系病證384
第十六單元 氣血津液病證386
第十七單元 肢體經絡病證397
第7章 中西醫結合外科學400
第一單元 中醫外科證治概要400
第二單元 無菌術407
第三單元 麻醉409
第四單元 體液與營養代謝413
第五單元 輸血417
第六單元 圍術期處理421
第七單元 疼痛與治療423
第八單元 內鏡與腔鏡外科技術425
第九單元 外科感染427
第十單元 損傷430
第十一單元 腫瘤437
第十二單元 急腹症443
第十三單元 甲狀腺疾病450
第十四單元 乳腺疾病454
第十五單元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外科治療458
第十六單元 門靜脈高壓症462
第十七單元 腹外疝463
第十八單元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疾病465
第十九單元 肛門直腸疾病469
第二十單元 周圍血管疾病472
第二十一單元 皮膚及性傳播疾病476
第8章 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488
第一單元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488
第二單元 女性生殖系統生理490
第三單元 妊娠生理494
第四單元 產前保健498
第五單元 正常分娩500
第六單元 正常產褥502
第七單元 婦產科疾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504
第八單元 婦產科疾病的中醫診斷與辨證要點505
第九單元 治法概要506
第十單元 妊娠病507
第十一單元 妊娠合併疾病520
第十二單元 異常分娩524
第十三單元 胎兒窘迫與胎膜早破526
第十四單元 分娩期併發症528
第十五單元 產後病531
第十六單元 外陰上皮非瘤樣病變536
第十七單元 女性生殖系統炎症538
第十八單元 月經病544
第十九單元 女性生殖器官腫瘤553
第二十單元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560
第二十一單元 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腺肌病562
第二十二單元 子宮脫垂564
第二十三單元 不孕症566
第二十四單元 計畫生育568
第9章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571
第一單元 兒科學基礎571
第二單元 新生兒疾病580
第三單元 呼吸系統疾病583
第四單元 循環系統疾病587
第五單元 消化系統疾病589
第六單元 泌尿系統疾病593
第七單元 神經肌肉系統疾病599
第八單元 小兒常見心理障礙603
第九單元 造血系統疾病606
第十單元 內分泌疾病609
第十一單元 變態反應、結締組織病611
第十二單元 營養性疾病619
第十三單元 感染性疾病623
第十四單元 寄生蟲病634
第十五單元 小兒危重症的處理636
第十六單元 中醫相關病證638
第10章 藥理學645
第一單元 藥物作用的基本原理645
第二單元 擬膽鹼藥647
第三單元 有機磷酸酯類中毒與解救648
第四單元 抗膽鹼藥648
第五單元 擬腎上腺素藥650
第六單元 抗腎上腺素藥651
第七單元 鎮靜催眠藥652
第八單元 抗癲癇藥653
第九單元 抗精神失常藥654
第十單元 抗帕金森病藥656
第十一單元 鎮痛藥656
第十二單元 解熱鎮痛藥658
第十三單元 抗組胺藥659
第十四單元 利尿藥、脫水藥661
第十五單元 抗高血壓藥663
第十六單元 抗心律失常藥666
第十七單元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668
第十八單元 抗心絞痛藥670
第十九單元 血液系統藥671
第二十單元 消化系統藥673
第二十一單元 呼吸系統藥674
第二十二單元 糖皮質激素676
第二十三單元 抗甲狀腺藥678
第二十四單元 降血糖藥679
第二十五單元 合成抗菌藥680
第二十六單元 抗生素682
第二十七單元 抗真菌藥與抗病毒藥687
第二十八單元 抗菌藥物的耐藥性687
第二十九單元 抗結核藥688
第三十單元 抗惡性腫瘤藥690
第11章 診斷學基礎691
第一單元 症狀學691
第二單元 問診702
第三單元 檢體診斷703
第四單元 實驗室診斷737
第五單元 心電圖診斷753
第六單元 影像診斷757
第七單元 病歷與診斷方法765
第12章 傳染病學768
第一單元 傳染病學總論768
第二單元 病毒感染770
第三單元 細菌感染785
第四單元 消毒與隔離793
第13章 醫學倫理學795
第一單元 概述795
第二單元 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796
第三單元 醫學倫理學的理論基礎797
第四單元 醫學道德的規範體系799
第五單元 醫患關係道德802
第六單元 臨床診療工作中的道德803
第七單元 醫學科研工作的道德805
第八單元 醫學道德的評價、教育和修養806
第九單元 生命倫理學808
第14章 衛生法規811
第一單元 衛生法811
第二單元 衛生法律責任812
第三單元 執業醫師法813
第四單元 藥品管理法815
第五單元 傳染病防治法818
第六單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821
第七單元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823
第八單元 中醫藥條例824
第九單元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825

文摘

著作權頁:



一、陰陽學說的概念
1.陰陽和陰陽學說的含義
(1)陰陽學說的概念: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
(2)陰陽學說的含義: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發生並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和變化。
2.事物陰陽屬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1)絕對性:主要表現在其屬陰或屬陽的不可變性,即不可反稱性。如水與火,水屬陰,火屬陽,其陰陽屬性一般是固定不變的,不可反稱的。
(2)相對性:若事物的總體屬性發生了改變,或比較的層次或對象變了,則它的陰陽屬性也隨之改變,故事物陰陽屬性在某種意義上說又是相對的。體現在三方面:①陰陽屬性互相轉化;②陰陽之中復有陰陽;③比較的對象不同。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1.陰陽的一體觀陰陽可以互相轉化,同時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說,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以另一個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沒有陰,陽就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能存在。
2.盟陽的對立制約
(1)指屬性相反的陰陽雙方在一個統一鑊史斂相互斗熟一相互制約和擔亘掛壓。
(2)主要表現於它們之間的相互鬥爭、相互制約。
(3)人體陰陽之間的動態平衡,是陰陽雙方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的結果。
(4)如果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關係失調,動態平衡遭到了破壞,則標誌著疾病的產生。
3.盟陽的互根至盟一
(1)陰陽互根指一切事物或現象史擔互對立著的陰陽兩個方面,縣褒擔亘筮:虹一亘為根本的差囊。
(2)陰陽互用是指陰陽雙方具有相互資生、促進和助長的關係。
(3)用來闡釋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和人體的生命活動。
(4)如果人體陰陽之間的互資互用關係失常,就會出現“陽損及陰”或“陰損及陽”的病理變化。
4陰陽的交感互藏
(1)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一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亦即相互發生作用。
(2)陰陽交感是在陰陽_二氣運動的過程中進行,沒有陰陽二氣的運動,也就不會發生陰陽變感。
(3)陰陽互藏,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另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4)陰陽互藏是陰陽雙方交感合和的動力根源。
(5)陰陽互藏又是構築陰陽雙方相互依存、相互為用關係的基礎和紐帶。
(6)陰陽互藏還是陰陽消長與轉化的內在根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