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錯覺定律

控制錯覺定律

對於非常偶然的事,人們以為憑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這種錯覺不符合本身特徵的錯誤的感知,它並非幻覺,也不同於想像。這種錯覺是由於平日的生活都能用自己的能力加以支配,所以人們把這種錯覺擴展到了偶然性的事件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控制錯覺定律
  • 外文名:Illusion of control
  • 套用學科:心理學
錯覺,產生錯覺的原因,控制錯覺定律實例,

錯覺

說到錯覺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它是經常發生的。錯覺是指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徵的錯誤的知覺經驗。它與幻覺或想像不一樣,因為它是對應客觀的和可靠的物理刺激的,只是我們的感覺器官似乎在捉弄我們自己,儘管這樣的捉弄自有其道理。

產生錯覺的原因

關於錯覺產生的原因雖有多種解釋。但迄今都不能完全令人滿意。比如,飛行員在海上飛行時,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標,經驗不夠豐富者往往因分不清上下方位,產生“倒飛錯覺”,造成飛入海中的事故。此外,在一定心理狀態下也會產生錯覺,如惶恐不安時的“杯弓蛇影”、驚慌失措時的“草木皆兵”等。這是一個相對與複雜的問題。客觀上,錯覺的產生大多是在知覺對象所處的客觀環境有了某種變化的情況下發生的,主觀上,錯覺的產生可能與過去經驗、情緒以及各種感覺相互作用等因素有關。
同時,外在因素也會引起我們的錯覺。有一個實驗。分別從富裕家庭和貧困家庭中挑選10個孩子,讓他們估汁從1分到50分的(美元)硬幣的大小。實驗發現,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比來門富裕家庭的孩子要高估硬幣的大小,尤其是5分、1分和25分值硬幣,帆當硬幣不在眼前只靠記憶估測或者把硬幣換成相同大小的硬紙板時,則高估情況會急速降低。這個實驗形象地證實了在不同家庭環境中形成的態度和價值觀對知覺有不可忽略的影響力。

控制錯覺定律實例

雖然人知道有些事情是偶然事件(例如:彩票等),是講究機率的,不過他們仍然會錯誤地以為可以由自己控制。這種錯覺即是不符合本身特徵的錯誤的感知,它並非是幻覺,也不同於想像,而是根據客觀存在的物理而形成。
關於“控制錯覺理論”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對一家保險公司的內部員工發放了一批彩票,員工們可以花上1美元的價格來購買一張彩票,這樣就有機會中得百萬美元的巨額獎勵。彩票號碼可以機選,也可由員工自己選擇。等員工挑選完畢之後,心理學家們讓公司開始和人員協商,希望可以購買他們手中的彩票。結果機選彩票的轉讓價是1.6美元,而自選彩票的轉讓價是8.6美元。當心理學家們調查自選彩票號碼的員工為什麼會提高轉讓價時,員工的回答是他們覺得自己選擇的彩票中獎率會更高一些。這就說明了人們之所以會認為自己選擇的彩票號碼更容易中獎,是因為“控制錯覺理論”在作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