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片

所謂接片,就是將實際場景從左到右分解成若干段,每次只利用相機有限的畫幅,拍攝其中的一段。完成全部拍攝後,在後期製作中,再將各個部分天衣無縫地拼接在一起擴放成照片。這樣,就取得了超大畫幅(理論上可以無窮多塊拼接)的超細緻畫面。特別適用於大場景、超寬幅放大圖片的需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接片
  • 特點:簡便易行
  • 分類數碼單畫面特技拼接”接片
  • 注意要點:事先做好計畫
什麼是接片,接片拍攝時的注意要點,要點總結與補充,

什麼是接片

在拍攝寬闊的大場面的時候,由於信息容量大,必須採用廣角、超廣角鏡頭拍攝,這時往往伴隨著帶來四角發暗、邊緣匯聚變形、細節不清、畫面上下方向空域過多的弊病。若是採用617中畫幅拍攝,不但調焦不便,也存在有畫面中央與畫面邊緣距離差異過大,影響聚焦效果的毛病,而使用大畫幅機拍攝有較為複雜,不是人人都方便學會的,另外大畫幅拍攝的開支也較大。
這時,採用接片拍攝是一個簡便易行的好方法。
過去的接片,需要用膠片在暗房中手工操作,不易控制,費時、費事且成本很高。現在有了數位技術,方便了很多。只要把打算拼接的數碼影像,先在Photoshop里各自修整合適,達到完全一樣的反差、焦距、色彩,然後在足夠寬的畫布上,逐張地拖入,疊印到合適位置,拼接準確,合併圖層,再用橡皮或圖章仔細修去拼接痕跡就可以了。
現在Photoshop里還有了可以自動運作拼圖的程式,方法是:在PS中打開要拼的原圖—調整大小、色調—打開“檔案”選單—滑鼠停於“自動”—點擊子選單“photomerge”,程式就可以自動尋找各張畫面的相同部分並拼接成一張大圖。但我總覺得photomerge功能“太受制約”,沒有靈活選擇的餘地,程式就武斷地決定了一切。好比是相機拍攝只有P檔而沒有手動檔,有些彆扭。特別是我有時不想那樣拼接的時候,程式卻“不聽話”。所以我寧肯還是用手動拖放,找好位置,再決定重合部分誰在上層,或者是採用上層半透明處理。
按照器材拍攝原理劃分,有“數碼單畫面特技拼接”和“多張單片拍攝拼接”(含數碼單眼拼接)兩種:
1.“數碼單畫面特技拼接”接片
這是很多家用袖珍數碼機上都有的一種數碼特技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每次拍攝感光器件只有一半工作,通過取景框或液晶屏可以看到 被拍攝的一半,另一半則是黑的,第一次按快門拍攝畫面的左半邊,第二次按快門拍攝畫面的右半邊,這樣拍攝出來的圖片,實際上是兩次半幅曝光的合成片。這樣就可以把某個人物拍攝在從沒有到過的場景里,或者讓時間、地點均無關連的兩個人,出現在同一張照片裡。例如,在卡西歐袖珍機里,這個功能叫“Coupling Shot”。
但是嚴格地說,這不能算是接片,只是一種好玩的特技功能。最大的實際用途是:兩個人旅遊時,在沒有三腳架和沒有外人幫忙的情況下,能夠拍出兩人的合影留念像。但是實際使用證明,不用三腳架拍攝成功有相當的難度。(見圖1《卡西歐P600相機的特技拍攝》圖中的絨毛玩具是一個)
2.通常意義上的“多張單片拍攝拼接”接片
這種接片方式無論是膠片拍攝還是數碼拍攝都可以採用。在拍攝技術上,又分成兩類:
⑴ 旋轉位置接片
適合於遠景、超大場面拍攝,多用於山嶽、江河風光拍攝。這種情況下,往往場景十分寬闊,但是高度卻有限,採用大底片,會拍攝到過多的天空和地面,沒有意義還造成浪費。這時可以使用中畫幅6X6、6X4.5、135膠片、數碼單眼APS-C畫幅、甚至優質家用數碼機,拍攝2張以上的畫面,後期接到一起,形成超寬幅高解析度的圖片。像700萬像素的普通數位相機,用三張拼到一起,就很容易得到2000萬像素的超寬圖片。
這種拍攝技術是:相機原地不動,每次在保持同一高度水平的前提下,旋轉一個預定角度拍攝,最終甚至可能把360度全景畫面展開到一幅照片中。但是,要注意此種方式最適合拍攝相當遠的或者是環狀排列分布的景物,而不適合拍攝一片直線、延伸過長的景物。
⑵ 平行移位接片
適合於中近距離拍攝平面物體,例如壁畫。一幅珍貴的大型壁畫如何拍攝資料存檔,而且要求各部分細節詳盡,沒有變形,顏色真實,這就不能採用旋轉拍攝了,因為對於近距離的平面物體來說,旋轉拍攝會使對焦距離越來越遠,產生嚴重的透視變形,最終無法拼接到一起。
最科學準確的辦法,是像拍電影一樣,沿著壁畫平面,鋪設一條軌道,將相機架設在軌道車上,“逐格移動,逐格拍攝”,無論壁畫多長都不會有變形。影友在業餘條件下,可以在地面上劃線,計畫好拍攝張數,算出合理間距,用皮尺丈量出準確的橫縱向距離,作出標記,再逐格拍攝。這樣雖然麻煩,但是能保證效果。我曾經見過有人用哈蘇503CW拍攝的14張拼接片,為拍攝還畫了多張草圖,整整拍攝了8天,效果非常理想。

接片拍攝時的注意要點

1。事先做好計畫
對將要拍攝的景物實現擬定拍攝方案:用幾張來接,每張從何處起到何處止。注意每張接片的兩側邊緣部分要事先選擇帶明顯特徵的標記性景物,這一景物應該不是很遠,有鮮明的輪廓特徵便於PS重疊時辨認;
2。注意搭接重疊部分
由於每張元素照片的邊緣部分難免有輕度變形,而且一般鏡頭都是中央部分解析度高、成像距離也是中央部分更為準確,邊緣部分距離稍大而成像銳度稍遜,所以對畫面要求越高,每張元素照片的搭接重合部分應該越多。6X6畫幅可以搭得少些,在1/4左右,把握大可以僅留1/5;而135篇幅以下的相機,搭接一般應在1/3到1/4,不要太少,以免後期拼接不易辨認;
3。使用中焦距定焦鏡頭
因為中焦定焦鏡頭是各類鏡頭中解析度最高、變形最小的。拍攝接片的鏡頭焦距最低也不要短於35mm。實踐證明,使用定焦鏡頭接片的效果好於變焦鏡頭。必須要使用變焦鏡頭時,要儘量使用其成像質量最高的焦距位置,拍攝機位前後要服從於焦距的使用,不要圖方便任意變焦;因為廣角、超廣角透視變形較大,不利於事後片子之間的銜接;
4。使用三腳架最好採用能水平旋轉角度的雲台
這樣拍攝出的元素照片處於同一水平線高度,再加上雲台有角度刻度,便於均勻轉動相等的角度掌握搭接重合數值(特殊情況下,不必非得每張片子搭接相同的角度);而且每轉一個角度,要記得把雲台鎖緊再拍攝;
5。使用反光鏡預升和快門線
這也是風光片拍攝的必須,不算特殊要求;
6。拍攝過程中不要變焦
不同焦距的元素照片拼接時需要進行比較複雜的尺寸變換,很難掌握;
7。拍攝過程中可以手動控制調焦點
因為在寬闊的視野里,各個元素的視覺主體不一定在同一個調焦距離上,有的可能在中近距離有需要表現的景物,而換一個角度就只是遠景,中近景是空的,所以各張元素片不一定非要固定在同一調焦距離上;
8。注意各張元素片曝光度的一致性。
這也是為了在事後接片時各片的色調、反差趨於一致,便於消滅拼接痕跡。傳統的教材、經驗中都是說,“先把各個角度元素片測光一遍,取平均值改為手動曝光”。但是經過反覆實踐驗證,這種說法需要改變。因為寬闊的場景中有可能某些元素片需要改變光圈以調整景深,還有可能因為較長的拍攝實踐,導致陽光變化或是來了雲彩,這時還抱著固定的曝光數值不放,反倒可能會使拼接失敗。倒不如逐張準確測光,保證張張成功來得好。
9。注意各元素片銜接時間要相同
對於一天以上的拼接拍攝,要注意銜接的時間不要有變化,如果第一張是早晨6點拍攝,第四張變成下午兩點拍攝,拼在一起會讓人有非常奇怪的感覺。
10。注意有計畫地刪節景物
有了一定經驗的影友,可以利用接片的特點,在考慮周密的前提下,對不利於構圖的景物進行刪節。例如,在寬闊的山景中有一棵非常不合時宜的電線桿,就可以找出旁邊相近似的景物銜接後,把它“跳過去”。當然也可以使用PS技術事後通過剪裁消除。
總之,接片是一個說來容易做來難,主要靠實踐來掌握的技術。上文也僅僅是經驗教訓的總結,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拍攝時的現實情況,大膽突破創新。特別提醒大家,每次實拍時都最好事前“寫劇本”、事中“留檔案”、事後“做總結”。只要勇於實踐,勤於觀察別人成功的經驗,就能使自己在實戰中得到提高。

要點總結與補充

1、接片的前期拍攝和後期對接處理過程中嚴禁使用自動曝光、自動白平衡和自動對焦程式。對要求清晰度的照片,比如集體合影接片,應使用至少f8以下的小光圈,以便消除景深差異和帶來的清晰度影響,小光圈可以減少照片四周的暗角光暈。
2、後期的單張處理嚴禁使用自動色階和自動對比度指令。合併圖層後可以適當使用自動程式。
3、長卷畫廊的接片拍攝應該使用架設橫移導軌或分點距離和焦平面控制方法(事先畫好機位線和腳架及照明燈的三角點位置,保持相機角度不動)。調整好光照角度的照明燈應隨導軌與機位跟機移動。如果用閃光燈照明,還必須注意每次閃光後的回電充電時間要充分,保證每次閃光的一致性。
4、接片的實踐證明,即使視覺上看不到光暈暗角,但分鏡頭接片時有時銜接處仍會有明顯的明暗差異,應當使用PS徒手處理工具“加亮”或“減談”以及拓印工具仔細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PS自動接片時有時“暈影去除”偶爾會出錯,會將同一曝光參數的兩張照片誤計算為不同參數值,使亮白的天空銜接出現極大的反差,遇到此情時應當果斷關掉自動接片的“暈影去除”勾選項。
5、切勿憑想像對紀實和場景動態之照片做出不能接片的結論,本帖的實踐證明完全可以拼接!
6、用廣角拍攝的變形大的片子PS自動接片時分析計算的很周到並以兩片交錯方式銜接,反之用變形小的中長焦鏡頭拍的片子,如果全部導入一起處理時PS自動接片只做大致銜接的整形,多片的銜接處以直線方式且都有一點錯位。遇到此情時,一是必須對銜接有錯位的分鏡頭片子單獨做認真手工交錯剪裁和整形矯正處理。二是將多片以三張為一個局部組合進行自動接片,最後再將若干個局部接片組合再進行自動接片處理,直至拼接出一幅超級巨幅來。這樣軟體對多片的局部接片組合之照片的相互銜接就會按交錯路徑來計算,並進行天衣無縫的拼接。
7、大場景鳥瞰景觀的拍攝應使用偏振鏡消除霧氣折射對整體分辨能力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