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學研究是文學批評的方式之一,一種新興的文學研究方法,為文學批評開闢了新的領域,提供了考察文學現象的新角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接受美學研究
- 出處:《寫作大辭典》
接受美學研究是文學批評的方式之一,一種新興的文學研究方法,為文學批評開闢了新的領域,提供了考察文學現象的新角度。
接受美學研究是文學批評的方式之一,一種新興的文學研究方法,為文學批評開闢了新的領域,提供了考察文學現象的新角度。其基本觀點是:文學研究不能只以作品為對象,而應該把讀者也作為對象;不能只滿足於只是說明作家為什麼寫。寫了什麼...
他們認為歷史研究是一種隨著認識的增長而不斷變化的對經驗的研究。歷史研究者同樣受歷史條件的制約。這一歷史觀是接受美學文學史觀的基礎。始自W.狄爾泰、M.海德格爾,由H.-G.加達默爾確立,P.里科爾予以補充的新解釋學哲學,為接受美學提供了哲學基礎和方法論。新解釋學的“解釋循環”、“效果史”、“水平融合”...
《“樣板戲”在鄉土中國的接受美學研究》是2014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麗軍。內容簡介 本書是接受美學視野下的樣板戲研究,具有較高的原始樣板戲史料蒐集、整理價值。本書分析樣板戲在民間發生、傳播的運行機制,探尋樣板戲與接受群體之間的內在情感關係,以口頭講述、訪談等田野調查的方式,記錄那個時代...
“樣板戲”在鄉土中國的接受美學研究 《“樣板戲”在鄉土中國的接受美學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麗軍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品特戲劇研究》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明錄。內容簡介 傳統的品特戲劇審美將目光聚焦於劇作家品特本人或者品特與其作品之間的關係,或者只關注品特戲劇本身的藝術特徵,在發掘品特戲劇的藝術價值、幫助觀眾或讀者更好地了解品特的戲劇藝術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作為...
《意象突圍:中國文學跨文化接受研究》以留學生使用的漢語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中國電影以及留學生課外閱讀的中國文學作品為研究範本,研究留學生在中國文學接受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價值傾向、審美習慣及其與原有文化的關係;尋找留學生在美學接受心理上的特點,掌握各國留學生與中國文化交流互動、文化認同與文化融合的真實狀況,...
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本科;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研究生,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至今。1986年8月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哲學系進修一年。已出版《黑格爾戲劇美學思想初探》、《黑格爾美學論稿》、《真的感悟》、《接受美學》、《歷史與美學之謎的求辯》、《...
《接受美學與象思維》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竇可陽。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傳統的象思維為參照系,深入探討了接受美學理論的“中國化”問題,其目的是在前人的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推進接受美學的“中國化”研究,在生命美學的層面上找尋到兩種理論體系的深度契合點,並以《周易》經傳接受、李白詩歌對《莊子...
第四節符號學文藝學方法的運用 第七章形式研究法 第一節俄國形式主義的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形式派的“反常化”理論 第三節形式方法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俄國形式主義方法的評價 第八章新批評研究法 第九章結構研究法 第十章現象學研究法 第十一章解釋學研究法 第十二章接受美學研究法 第十三章解構研究法 ...
但是,文學鑑賞是以欣賞對象即作品為中心的,而文學接受則與20世紀70年代開始躍起來的接受美學相聯繫,主張在文學接受過程中以讀者為中心。由於他們的理論背景不一樣,因此在理解作品與讀者關係時側重點也產生差異。接受美學作為理論的一個派別,特別重視對藝術接受過程中閱讀主體再生產、再創造特點的研究,認為作品的意義...
20世紀西方美學和詩學的發展,導致文藝美學研究的重心不斷轉移:從對創作心理的重視(直覺主義和精神分析方法)到對作品本體的關注(俄國形式主義、新批評結構主義方法)再到對作者本體的執著(接受美學、讀者反映批評)。現象學美學,闡釋學美學、分析哲學美學也對文藝和美學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和方法。學科性質 關於文藝...
第三節 美學語言學與接受美學視域下英漢語篇比譯研究理論框架 第四章 美學語言學與接受美學視域下英漢語篇語音層面比譯分析 第一節 語音與語音的審美選擇 第二節 英漢語篇語音層面對比實例分析 第三節 語音層面翻譯策略的構建 第五章 美學語言學與接受美學視域下英漢語篇辭彙層面比譯分析 第一節 詞與詞的審美選擇...
比如,受自然科學中有關係統論、控制論和數論等研究成果的影響,美學中便相應地出現了系統論美學、控制論美學和模糊淪美學等新的學科;而社會科學中有關心理學、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則又促使美學領域出現了發生淪美學、格式塔心理學美學、符號淪美學、自然主義美學、接受美學等新的研究方向。這些新的分支學科和...
201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簡介容 本書以西方文學史寫作模式的發展變化為背景,從“文學史悖論”切入,詳細分梳接受美學的三大支脈--姚斯的文學史哲學與審美經驗研究、伊澤爾的審美回響理論,以及美國的讀者反應批評的理論思路,從中展示接受美學關注歷史、交流和反應的遞嬗脈絡。在此當中,本書還關注意義闡釋...
(4)對審美對象的把握,不用傳統美學的演繹法,也不用心理學美學的歸納法,而採用一種特殊的直覺——本質直覺。現象學美學方法對作品結構和要素的分析,探索審美客體“圖式化方面”所留下的“空白”,有獨特作用。這種方法在西方美學研究中有較大影響,開啟了解釋學美學和接受美學。基本介紹 用現象學的方法解釋美學...
正如國內的譯介者所言,接受美學的一大功績是對讀者的發現。此外,接受美學還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大部分的創作群體或個體,其創作的價值並不是在產生之時就全部顯現出來的,有不少是在作者身後才被逐漸發現,甚至是被附加的,而這種發現和附加是一個過程——一個動態的、與時俱進的過程。因此我們對研究對象的把握也...
《中國美學現代意義的探尋》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現代美學的路向 第一節 中國現代美學研究的兩維拓展 第二節 梁啓超解釋學接受美學的情感論構造 第三節 中西詩學會通的解釋學檢討 第二章 中國現代美學的美育思想 第一節美育與人的存在方式 第二節 中國古典美學範疇的美育內涵 第三章 中國...
召喚結構的說法是接受美學的一個概念,由德國著名接受美學家沃爾夫岡·伊瑟爾提出來的。指藝術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導致的不確定性, 呈現為一種開放性的結構,這種結構本身隨時召喚著接受者能動的參與進來,通過想像以再創造的方式接受。背景介紹 沃爾夫岡·伊瑟爾(Wolfgang Iser,1926—)是接受美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接受...
接受美學是漢斯·羅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於1967年創立的。接受美學對語文閱讀的影響,接受 美學又稱為接受理論,是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聯邦德國出現的文學美學思潮。雖然說接受美學的理論源頭較廣,但是,詮釋學無疑是它最為重要的源頭之一。以往的文學和美學研究、創作,都是以作者--藝術家為中心,...
1、接受美學研究在中國(《上海文論》1992、2)2、《圍城》的女人·女人的“圍城”(《甘肅社會科學》1994、3)合作 3、女權主義批評概述(《海上論叢》第一輯)4、尋找我們母親的花園(《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7、3)5、婦女的創造力與女性寫作(《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7、4)6、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20世紀鄉土文學研究、新世紀70後作家群研究、樣板戲研究等領域。出版圖書 個人成就 一、主持科研項目 1.《“樣板戲”在鄉土中國的接受美學研究》,第四十五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一等資助,經費5萬元,編號:20090450156 ,主持。2.2007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現代作家的農民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