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曲》是樂府曲名,襲用樂府舊題,通過對江南水鄉採蓮姑娘的描寫來展現採蓮姑娘堅貞秀美的內心世界和對征夫的深摯的思念,同時表現出初唐統治者擴邊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痛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採蓮曲·採蓮歸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王子安集》
- 文學體裁:樂府詩
- 作者:王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採蓮曲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幕。
今已幕,採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
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
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採蓮歌有節,採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
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注釋譯文
注釋
①綠水芙蓉衣:意謂綠水上面長滿了蓮花。
②鳧:野鴨
③桂棹蘭橈:桂蘭均為船槳,此處均指船。下長浦:沿著水邊向下游去。
④葉嶼花潭:嶼潭之間滿是荷葉荷花。嶼:水中洲渚。潭:水邊深處。
⑤江謳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謳:徒歌。吹:有樂器伴奏的歌。
⑥渠:伊,她。娼家:樂妓之家。
⑦官道:大道。把:采。
⑧葉翠句:雙眉凝翠,荷葉因之而羞愧。
⑨花紅句:雙頰透紅,荷花難比此嬌艷。
⑩絲:諧“思”,喻情思相連。
⑪故情:舊日的歡情。無處所:無所尋覓。
⑫新物:花和藕。華滋:長得很茂盛。
⑬交佩解:解佩贈與對方以表愛慕。
⑭羞:此處意為憂,怕。北海雁書:指塞外征夫寄來的書信。
⑮舞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帶的採蓮女,丰茸:美好。
譯文
採蓮的女人們要回家了,江面上綠水蕩漾,映襯著採蓮女芙蓉花一樣的亮麗衣裳。秋風盪起層層波浪,驚得野鴨四處竄,驚得大雁滿天飛。她們划著船兒優雅地向下遊蕩去,她們的絲羅裙衣隨風飄起,她們潔白的手臂輕輕地搖動著船槳。飄蕩在紅花綠葉覆蓋的一眼望不到邊的水面上,她們哀怨的歌聲伴著低迷的簫笛聲訴說著相思的孤苦。相思苦啊,苦在她們無法留住與丈夫相聚的日子。遠在長城外征戰的丈夫還是沒有回來,期盼中的江南採蓮女們,眼看著天又要黑了。眼望著又一個失落的夜晚又要到了,她們不忍歸去繼續採摘蓮花。不知是誰說的,如今採蓮的不盡然是吹奏賣藝的倡家女了,如今江面上嬌美純情的採蓮女人,遠遠勝過了官道上採桑的秦羅敷了。在一望無際的江水裡,亭亭玉立的蓮花接連不斷,重重疊疊的花葉一派翠色。採蓮女凝翠的雙眉,荷葉也為之失色,採蓮女嬌艷的臉龐,蓮花也為之慚愧。只可惜她們思念的人不在身邊,只能惆悵地望著與情人別離時的地方。採蓮女忘不了當年與情人江邊相約的情境,想當年他們親手摘取心愛的並蹄蓮,藉以比興夫妻不棄相依,他們夫唱婦隨折取蓮藕比興兩人心心相連不會忘記。只可惜從前的幸福無處尋覓,新開的花兒再美也引不起採蓮女的興趣。她們並不後悔當初曾經解佩贈送愛情的信物,卻惱羞總也盼不來遠方丈夫的書信。夜涼了,採蓮歌還在有板有眼地繼續唱著,採蓮的夜晚不會止息。這時候江上風起浪涌,月影也湊在江面上來回遊動。在蓮花盛開的江邊徘徊相聚的採蓮女們,正值豆蔻初開充滿活力無比美好的青春年華!她們一起以歌聲遙問遠在寒江千里外征戰的丈夫,到底有多少座高山阻礙我們不得相見。
創作背景
此詩是作者於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王福畤,途經江南時所寫。表現的是江南水鄉的真實生活。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這是一篇同情征夫閨婦的文情並茂的詩作反反映了連年不斷的戰爭給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全詩採取倒敘手法,實是故事的結尾。採蓮歸來水濕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採蓮曲》寫道:“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綠水芙蓉衣”,在讀者眼前所浮現的正是面如蓮花,衣雜荷葉香的動人畫面。這個開頭短小精彩,有著高度的藝術概括力。
從“秋風起浪鳧雁飛”句起,到“還羞北海雁書遲”句止,為詩的主要敘事部分。這一大段中又可分為幾個小層次。
首先“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櫂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點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在秋風吹起層層浪花的溪流里,採蓮女子駕著小舟輕盈地向蓮塘駛去,受驚的野鴨、雁兒陣陣飛起。生活的如平靜的水面般美好,其實那“秋風起浪鳧雁飛”,已激起她內心情感的漣漪。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為第二個層次,先寫採蓮女子極目遠眺,只見綠葉紅花,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這景致與從前一樣,物是人非,令人感慨。舟兒漸行漸近,蓮塘里飄來歌曲聲,越來越清楚,聲聲訴的儘是相思苦情。這目睹耳聞,使採蓮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會久留。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猶未還!”“猶”字頗具分量,表達了離別已久遠思之切,怨之深。“江南採蓮今已暮”,既寫實也兼比興,意為光陰易逝,就像採蓮,轉瞬就到黃昏;人生短暫,倏忽就到遲暮。這裡通過對採蓮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開和平寧靜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見處於太平盛世的勞動人民的真實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像,生活在富饒美麗的江南女子,若不是對外戰爭使夫妻分離,她的生活本應是幸福美滿的。
“今已暮,採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這第三層是寫採蓮女子對征夫表白忠貞的愛情和寬慰征夫的。說她既不會像倡婦對待盪子那樣對待他,也不會像秦羅敷那樣有碰到使君糾纏的麻煩。她雖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卻很豁達、堅強。“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此為第四層,是寫採蓮女子在採摘蓮花時,將自己與花相比。荷花開得那么稠密,並蒂連枝且有綠葉相伴,而自己,卻是形單影隻。荷葉雖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雖紅但賽不過自己的面頰。她對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女為悅己者容”人雖美卻無人欣賞,於是欣賞與陶醉之中,悲辛、懊喪也與之俱來。
“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這最後一層里是寫採蓮女子嘆息紅顏不能長駐。她自矜青春美貌,又自憐形單影隻。她的心上人不在身邊,青春不能常葆,待丈夫歸來青春或許已不再,不由得望著他們分別的地方惆悵感傷,回憶起從前“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的情景。那舊時的甜情蜜意的痕跡已經難覓,眼前是一片新的花枝。物換景移了,而自己的那顆心卻依舊沒變。“不惜西津交佩解”,是反用鄭交甫遇仙女的典故,說明雖然飽受相思,她與征夫的愛情至今也不後悔。而她對丈夫的遲遲不來信,卻感到不滿。她不忍心責備丈夫不給自己寫信,只說“北海雁書遲”,這裡用的是蘇武的典故,意謂路途遙遠,音書不能早日順利到達。但採蓮女似乎絲毫不認為丈夫不來信,意味著可能負傷或戰亡,她抱著美好的希望在等待。這段詩可以說是採蓮女子的內心獨白。從這獨白里可以看出她的心地是多么光明、純潔與善良。
“採蓮歌有節,採蓮夜未歇。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這是詩歌的結尾部分。前四句描寫秋夜江畔蓮塘的景象。明月當空照,清風吹拂著浩淼的江面,水波粼粼泛著銀光。蓮塘里傳來陣陣歌聲,採蓮女們尚未歇息。最後四句,遊客與眾採蓮女子相遇,目睹她們互相詢問對方征夫的情況。這一群打扮得漂亮的採蓮女子,正打點舟楫準備回家,儘管今宵良夜等待她們的卻是空幃。
名家點評
賀裳說:“末敘暮歸曰:‘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不特迷離婉約,態度撩人。結處尤得性情之正。”《載酒園詩話又編》
毛先舒說:“王子安七言古風,能從樂府脫出,故宜華不傷質,自然高渾矣。《詩辯坻》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也是初唐時期反對齊梁浮艷雕琢文風的重要詩人。他所創作的五言八句的詩歌被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定型之作。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