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片風絲雨籠煙絮

《採桑子·片風絲雨籠煙絮》是明末詩人夏完淳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暮春的清風、絲雨、輕霧、柳絮,突出暮春之景色特徵;下片直抒胸臆,抒發了作者深沉的亡國之痛。眼前“景”和胸中“情”緊密融合在一起。此詞語言流麗,哀婉感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採桑子·片風絲雨籠煙絮
  • 作者:夏完淳
  • 創作年代:明末
  • 出處:《夏完淳集箋校》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採桑子
片風絲雨籠煙絮,玉點香球。玉點香球,盡日東風不滿樓。
暗將亡國傷心事,訴與東流。訴與東流,萬里長江一帶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採桑子:詞牌名。這個詞牌有許多異名,如《伴登臨》《忍淚吟》《醜奴兒》《羅敷媚》等。唐教坊大曲中有《採桑》《楊下採桑》,後人截取一“遍”單行,用為詞牌,是雙調小令,四十四字,前後闋句法字數相同,各三平韻,也有添字的,名《添字採桑子》,有的增至四十八字,有的增至五十四字,則是變體。煙絮:如煙似霧的柳絮。
2.玉點香球:玉點,形容雨點;香球,形容柳絮。柳絮落地,滾成球狀。
3.“盡日”句:這句是說,整天吹著(不滿樓的)微微的春風。盡日,整天。不滿樓,許渾《鹹陽城東樓》詩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句,這裡反用其意。
4.“訴與”二句: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裡化用其意。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陣陣春風,絲絲細雨,裏籠著如煙似霧的柳絮。雨絮凝成小球,隨風浮動,無休無依。整日東風不止,卻不見暴風驟雨!
暗暗發愁,心情傷悲,只因為家與國都已破碎。這愁緒難自已,直把東流作知己。要問愁緒幾多?宛如滔滔長江水。

創作背景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渡江,福王政權崩潰。當時作者年僅十五歲,即隨父允彝舉兵抗清。他們先隨吳志葵水師參與恢復甦州城的戰役;兵敗後,吳志葵被捕遭殺害,夏允彝投水殉難。次年作者隨父執陳子龍加入吳易義師,毀家紓難,不幸再遭失敗。此後作者便漂泊於太湖地區,行動隱蔽,圖謀再舉。此詞即作於兵敗漂泊之際。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上片寫景,景中寓情。陣陣東風,絲絲細雨,籠罩著如煙似霧的楊花柳絮。晉才女謝道蘊曾用“柳絮因風起”形容大雪紛飛。這如雪的柳絮在東風的吹送下翻飛著。玉點,即雨點。雨打飛絮,落在地上滾成小球。小球隨風流動,零落無依,正像此時的詞人,被無情的政治風暴,吹打得天涯飄寒。末句“盡日東風不滿樓”,雖未點人,但那“有人樓上愁”(李白《菩薩蠻》)的意念,已自然滲入讀者腦際。這悽慘愁楚的暮春景象,也只有如此滿腹愁腸的詞人,才會盡收眼底。這“盡日東風不滿樓”句,恰與晚唐李商隱《重過聖女祠》一詩的“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的句式、情調與境界接近。“不滿旗”與“不滿樓”,都是“東風無力”的表現,若用唐許渾“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句反襯,這“不滿樓”的哀嘆,正是年輕的詞人期待大風暴的到來,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而不得的失望而哀痛。
下片點出愁結所在,正是“亡國傷心事”。此時清廷的鷹爪正在到處搜捕他,這亡國的傷心之事,沒有人可以訴說。四顧無人,江水滔滔,順理成章,也只有“訴與東流”了。此中“暗將”二字,道出了詞人的苦悶與辛酸。結句“訴與東流,萬里長江一帶愁”,與南唐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同一意境,只是比後主詞更多了一層“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的客觀景物的回聲。似乎連萬里長江,也在和無限感傷的詞人同愁苦。這種藝術手法,明顯看出師承陳子龍的痕跡,陳的《天仙子》有:“強將此恨問花枝,嫣紅積,鶯如織……”之句。師生同為烈士,同為傑出的時代歌手,當然會彈奏出同樣的時代最強音,一直綿延薰陶著無數後來的中華兒女。

名家點評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含婀娜於剛健,有《風》《騷》之遺則。”

作者簡介

夏完淳(1631年~1647年),原名復,字存古,別號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末少年民族英雄詩人。九歲善詞賦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稱。其詩詞或慷慨悲壯,或悽愴哀婉,“如猿唳,如鵑啼”(謝枚如語),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意識。有《獄中上母書》《即事》等作品,皆錄於《夏內史集》及《玉樊堂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