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採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晚年所作的一首詞,是《採桑子》組詞的第五篇。詩人通過動靜交錯,以動顯靜的寫法描繪西湖一年四季,各個時節美景不同,遊人絡繹不絕的美景,下片詩人描繪了西湖黃昏的時刻倚欄向西天遠眺,單間芳草斜陽,一片瑰麗;水遠煙微,引人遐想遠的畫面躍然紙上。也表達做人最愛黃昏時刻的西湖。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採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歐陽文忠公文集》
  • 文學體裁:宋詞
  • 作者歐陽修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採桑子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閒憑闌乾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採桑子:詞牌名,又名“醜奴兒令”、“羅敷艷歌”、“羅敷媚”。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⑵解賞:懂得欣賞。
⑶飛蓋相追:化用曹植《公讌》詩:“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蓋:車篷,飛蓋指賓士的馬車。
⑷玉卮zhī:玉做的杯子。卮,飲酒的圓形器皿。
⑸闌乾:“闌乾”最早指一種竹子木頭或者其他東西編織的一種遮擋物。後來就引申為縱橫交錯的樣子,這裡指水氣交錯的樣子。
⑹暉:陽光。
⑺滄洲:水邊的陸地。

白話譯文

誰能看得懂西湖的美麗?西湖任何時候都是美景。驅車去追尋。只願在花叢綠樹中飲酒貪歡。
誰知道隨意站立在那水氣交錯的迷離之中,綠草斜陽正美。水波幽遠,煙霧飄渺,白鷺飛來,仿佛水濱之間只有一點。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歐陽修晚年。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定居潁州,“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於是慨然已有終焉之意也。邇來俯仰二十年間······思潁之念未嘗少忘於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於文字也”(《思潁詩後序》)。並與梅堯臣相約,買田於潁,以便日後退居。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歐陽修出知亳州,特意繞道潁州,“蓋將謀歸休之計也。乃發舊稿,得自南京以後詩十餘篇,皆思穎之作,以見予拳拳於穎者非一日也” (《思潁詩後序》)。數年後,終於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願歸居潁州。幾次遊覽後,創作了十首《採桑子》。這是其中之一。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歐陽修特意遊覽西湖,於暮春敗景,歌散人去之處發現了特殊的美感與韻味。 作為西湖的老熟客,作者就在該篇用審美的語言把西湖的好處給介紹出來。
該詞上片說,西湖的第一點好處,在於“佳景無時”——一年四季風景皆佳,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各有各的妙處;一天之中,無論曉景、午景、黃昏之景,也都各具特色。正因為如此,一年到頭,一天到晚,都有車馬載著遊客翩翩而至。人們往往在花間飲酒,用醉眼觀景,直至盡興方歸。在下片中,作者告訴人們,雖然西湖“佳景無時”,但好中選好,最妙的還是黃昏之景。閒倚欄桿向西天遠眺,單間芳草斜陽,一片瑰麗;水遠煙微,引人遐想;而最讓人感到愜意的是,水邊草地上,高潔瀟灑的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該詞末兩句營造出了耐人尋味的意境。歐陽修晚年定居潁州,目的就是在這裡度過他的桑榆晚景,他對西湖黃昏之景情有獨鐘,這是符合一個垂暮老人的心理常態的。
作者寫西湖美景 ,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串,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這首詞通篇寫景,景中寓情,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但詞境清雋疏澹,一掃宋初詞壇上殘餘的“花間”習氣。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樸,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 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從中足見歐公乃詞壇寫景高手。

名家點評

中國藝術院副研究員李飛躍《書黃子思詩集後》:這首詞呈現了作者的真我本性、生命氣息與醉翁精神。平淡之中蘊涵著深厚的韻昧,正如蘇軾對柳宗元、韋應物詩的著名評價:“發纖穠於簡古,寄至昧於澹泊。”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幼貧而好學。1030年(天聖八年)進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合,退居穎州。諡文忠。提倡古文,獎掖後進,為北宋古文運動領袖。散文富陰柔之美,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學韓愈、李白,古體高秀,近體妍雅。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