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一番海角》是北宋詞人朱敦儒所寫的一首詞。消逝的夢境與淒寒的現境的對照,強化了詞人的今昔盛衰之感、傷時感亂之痛和天涯羈旅之悲,結尾的“寒”字,不純是切膚之感到的,更是內心寂寞淒涼的反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採桑子·一番海角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太平樵歌
- 文學體裁:採桑子
- 作者:朱敦儒
詞作原文,格律聲韻,注釋譯文,詩詞賞析,作者介紹,
詞作原文
一番海角淒涼夢,卻到長安。
翠帳犀簾,依舊屏斜十二山。
玉人為我調琴瑟,顰黛低鬟。
雲散香殘,風雨蠻溪半夜寒。
格律聲韻
一番海角淒涼夢,卻到長安。
●○●●○○⊙,●●○△
翠帳犀簾,依舊屏斜十二山。
●●○△,○●⊙○●●△
玉人為我調琴瑟,顰黛低鬟。
●○○●⊙○●,○●○△
雲散香殘,風雨蠻溪半夜寒。
○●○△,○●○○●●△
注釋譯文
1. 海角:指詞人當時所的嶺南海隅之地,南雄州一帶,當時是荒涼的邊遠地區。
2. 長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3. 雲散:暗示綺艷夢境的消逝;
4. 香殘:是說夢境既逝,夢中的馨香亦不復存留。
詩詞賞析
起筆二句敘夢回汴京。詞人避亂遐方,形單影隻,舉目無親。這裡,即使做夢,也該是淒涼的。但今宵所作的夢,卻把自己帶回了往昔繁華的舊都。“海角”與“長安”,不僅表明空間距離遙遠,而且標誌著喪亂與繁華、戰爭與承平兩個不同的歷史環境。“卻”字正突出強調了這不同的歷史環境所給予詞人的心理感受,其中有意外的欣喜,更含無限的感愴。
“翠帳犀簾,依舊屏斜十二山。”二句展示夢境中京師繁華舊事的一角。華美的居室里,翠帳低懸,犀簾垂地,床前的屏風,曲曲斜斜,依舊展開著十二扇屏山。這裡只寫“翠帳”、“犀簾”、“屏山”,而它們所暗示的往昔汴京士大夫的繁華生活、溫馨舊事不難想見。“依舊”二字,不但貫通上下兩句,而且貫通上下兩片。夢中,這一切都是那樣熟悉、親切,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實際上這一切已經成為不可回復的舊夢。夢中“依舊”正暗示出夢後的蕩然無存。
過片“玉人為我調琴瑟,顰黛低鬟。”緊承上片三四句,續寫繁華舊夢。美麗的歌妓宴席上為自己調琴理弦,彈奏樂曲,斂眉低首,若不勝情,說不盡的溫馨旖旎,風流綺艷。上片三四句側重寫環境,這兩句側重寫人的活動。兩匯合,即一幅華堂夜宴圖。由此可見詞人所懷戀的汴京繁華,實際上就是上層士大夫的樂宴生活。
“雲散香殘,風雨蠻溪半夜寒。”眼前面對的,是荒寒的海角淒涼之地;耳畔聽到的,是夜半風雨交加中蠻溪流水的淒寒聲響。
作者介紹
朱敦儒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學創作上,其詞作語言流暢,清新自然。他的詞風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詞風濃艷麗巧;中年的詞風激昂慷慨;閒居後詞風婉明清暢。由於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時,經常狎妓怡游,尋訪洛陽一帶的山川名勝。他在後來所寫的詞中,曾對這段浪漫快樂的生活做過深情的回憶。在《雨中花》中寫道:“故國當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馬長楸。對蔥蔥佳氣,赤縣神州。好景何曾虛過?勝友是處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斷狂游。”在《臨江仙》中寫道:“生長西都(洛陽)逢化日,行歌不記流年。花間相過酒家眠。乘風游二室,弄雪過三川。”詞中提及的伊川、洛浦二室(嵩山的太室峰、少室峰)、三川(伊水、洛水、黃河,泛指河洛大地)都是洛陽一帶的山水勝地。“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與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他的輕狂和傲骨,通過這幾句激情洋溢的詞,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