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一般指本詞條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是2008年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蘭·拉金(Alan Lakein)。

該書是一部倍受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推崇,在全美銷量突破300萬冊的時間管理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 作者:阿蘭·拉金(Alan Lakein)
  • 譯者劉祥亞
  • ISBN:9787800847639
  • 頁數:252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5-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字數:200000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2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圖書序言,

編輯推薦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特別推薦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榮登年度經管勵志暢銷榜第一名
★最佳團購人氣社科好書
★一本領導送給下屬、父母送給子女、朋友之間互贈的人生效能手冊讀這本書,你將換來的是:
○ 如何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學業,幫助你學會區分那些重要和不重要的活動;
○ 擺脫毫無成就的生活,停止拖拉,立即行動;
○ 更好地在壓力下工作,準確及時地完成計畫;
○ 更好地賺錢,更好地利用時間;
○ 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
更為重要的是,它將教會你如何更加聰明地(而不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 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或朋友在一起;
○ 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你以前因為“沒有時間”而推遲的夢想;
○ 不再受制於外界因素,學會控制這些因素,
○ 樹立自己的個性、人生目標和對於未來的規劃。
一旦學會掌握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你將從生活中獲得更大的自由。
就從你拿起本書的今天開始!
法學院剛畢業那會兒,我還是個小伙子,十分期待著馬上開始自己的生活。這時,我突發奇想,把本來想要看的小說和歷史書暫時束之高閣,出去買了本“如何做”一類的書:《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作者是阿蘭·拉金。該書的主要觀點是,我們必須開列出自己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生活目標,按其重要程度進行分類,例如A組最為重要,B組次之,C組第三等等。然後,在每一個目標下列出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行動。這本簡裝書我依然保留著,距今已近30個年頭。我敢肯定,這個單子準還埋藏在某個故紙堆中,儘管一時無從查找。然而,那個A組的單子我還真沒忘記。我要當個好人,娶個好老婆,養幾個好孩子,交幾個好朋友,做個成功的政治家,寫一本了不起的書。
——摘自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的回憶錄《我的生活

內容簡介

讀這本書,是最有價值的時間投資,這就是造就美國總統和千百萬精英的著作,還在繼續影響著每一個渴望卓越的人士。 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樣,也是因為“太忙”而沒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話,那請你一定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他們比你更忙,結果卻完成了更多的工作。這些人並沒有比你擁有更多的時間。他們只是學會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而已!有效地利用時間是一種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巧,就像駕駛一樣,有效利用時間,不是成為時間的奴隸,而是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本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樣,也是因為“太忙”而沒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話,那請你一定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他們比你更忙,結果卻完成了更多的工作。這些人並沒有比你擁有更多的時間。他們只是學會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而已!有效地利用時間是一種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巧,就像駕駛一樣,有效利用時間,不是成為時間的奴隸,而是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一切完全取決於是否能夠成功管理自己的時間,這就是所有成功的秘訣所在。 讀這本書,你將換來的是:如何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學業,幫助你學會區分那些重要和不重要的活動;擺脫毫無成就的生活,停止拖拉,立即行動;更好地在壓力下工作,準確及時地完成計畫;更好地賺錢,更好地利用時間;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更為重要的是,它將教會你如何更加“聰明”地而不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三十年後,中國讀者將首次體驗這一世界級的時間管理法“勤奮不一定有好報,要聰明地工作”;“更多地享受生活、不要過於追求‘井井有條’”,要“少幹活,多得結果”,“不會計畫就是計畫著失敗”……阿蘭·拉金要讓讀者珍惜生命賦予我們的兩件最偉大的禮物:時間,以及如何利用時間能力。

作者簡介

阿蘭·拉金,Alan Lakein ,哈佛大學MBA,美國“時間管理之父”, 他率先創立了科學的時間管理方法,後由史蒂芬·柯維(超級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的作者)繼承並發揚。本書是時間管理領域最為傑出、最為經典、影響最為持久的作品,其主要內容曾先後在《讀者文摘》《紐約》雜誌以及《大都會》雜誌上刊登。國外重要媒體對《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及其作者的評價是很高的。“阿蘭·拉金拯救了時間。”(《華爾街日報》)“阿蘭·拉金的時間管理思想推動了美國社會的發展。”(《紐約雜誌》)“阿蘭·拉金是即時效率方案的專家,卓越的時間計畫者”(《洛杉磯時報》)

作品目錄

第1章 為什麼要學會掌控時間
第2章 你將得到的回報:掌控你的生活
什麼叫“掌控”
留意時間狂
你自己來決定吧
第3章 人是如何做出決定的
沒有人是萬能的
每個人都想占用你的時間
無法擺脫過去
為什麼做決定如此困難
人是如何做決定的
第4章 要想控制生命,首先要學會進行規劃
控制開始於規劃
向專業人士學習
你現在知道如何為工作排序了嗎?
ABC排序系統
第5章 你到底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
寫出你的人生目標
第二個問題:如何度過今後三年
第三個問題:只活6個月怎樣過
進一步考慮這三個問題
如何解決目標衝突
如何排序
第6章 現在開始
如何根據你的A級目標列出活動
刪除那些不重要的工作
第7章 日程安排的作用
“誰有時間來進行規劃?”
如何為A級活動擠出時間
改變你的時間管理方式
你有兩種類型的黃金時間
不要把日程排得太滿
第8章 如何擠時間
放鬆的意義
家庭主婦的特殊問題
最大限度地利用過渡時間
如何利用上下班時間
如何利用喝咖啡的時間
一頓午餐的真正代價
如何利用等待時間
如何利用睡眠時間
如何打破帕金森定律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分空閒時間
第9章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排序
只有堅持每天列清單才會有用
把什麼樣的任務列入清單
不要為無法完成所有任務而焦慮
如何做更多重要的事情
第10章 有些事做了不如不做
80/20法則
為什麼不要做C級活動
當C級任務變為危機的時候
你需要一個C級抽屜
每個家庭主婦都應當有自己的辦公桌
廢紙箱
怎樣處理檔案
每件事情只做一次
如何應付信息過量
用讀報紙的方法讀書
你要嘗試速讀嗎?
第11章 調整你自己以及周圍的人
學會說“不”
有效的折衷
時間共享
第12章 給自己一些安靜時間
如果打擾者是個四歲小孩,你該怎么辦?
聯絡時間和思考時間
為自己安排接待時間
可能出現的問題
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昵?
如何應付社會交往
第13章 拉金式問題
學會提出拉金式問題
什麼時候應該追求完美,什麼時候不
第14章 學學瑞士乳酪師
你的A一1任務選對了嗎?
拖延是……
如何開始令人不快的A—l任務
5分鐘能做什麼
該放棄時就放棄
第15章 如何找一些短期內可以完成的任務
制定更加詳細的計畫
獲取更多信息
嘗試誘導性任務
利用現在的心情
跟自己對話
對他人許諾
第16章 嘗試新的方式,保持對工作的熱情
不需要厭煩
課間休息與工作休息
沒有足夠的信息,或者太多?
永遠也沒做出來的靠墊
第17章 有時候慢些比快些好
第18章 不要讓恐懼擋了你的路
如何消滅恐懼
如何包容恐懼
如何引導恐懼
放飛你的恐懼
第19章 拖拉的真正代價
問題逐漸嚴重起來
拖拉的代價到底是什麼?
考慮一下風險
壓力的負面作用
第20章 學會強調收益
如何獎勵自己
第21章 如何克服逃避心理
七種常見錯誤
承認你是在浪費時間
如何切斷你的逃避路線
如何積極地拖拉
第22章 下次怎樣做得更好
意志力培養練習
如何讓自己擺脫電視
不妨多堅持幾分鐘
第23章 盡力而為,結果如何,都視作成功
嘗試與成功的價值
附錄:我是如何節約時間的

圖書序言

我有些時候會應邀做一些時間管理方面的講座,給正在大學讀書的20歲左右的青年人,或者給30歲一40歲之間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一張張期待的臉上我看到一種共同的困惑,一次次話語的交流我聽到一種共同的經歷: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人們渴望找到一種靈丹妙藥,徹底改變自己的時間赤字局面,從窘迫的時間債務中逃脫出來。
時間不夠用,成了現代中國人的常態。你也許會提醒我不該在斷言中加上中國這兩個字,“現代人”會更有普遍意義。但事實上,我著意想突出中國人的時間窘境,是要戳穿一個欺騙性的訴說,一個我們都生活其中並引以為傲的讚譽一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勞的。
也許我是在最不合適的時機挑戰。中國正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焦點,對於全球的年增長率起到了關鍵作用,很多世界大公司把目光投向中國(如果總是看《參考訊息》的話,你會覺得中國光輝得了不得)。法國一位商學院的院長討論起法國的經理人員的情況時憂心忡忡地對我說:“跟中國人比,他們不夠努力、不夠勤奮。”為什麼這么認為呢?他說:“他們晚上不願意加班,周末也不願意工作”。同樣的,在很多國際性企業中,大家會普遍覺得中國分公司或者辦公室的下班時間最晚,周末經常連軸乾。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刻板效應”——中國人幹活是不要命的!
中國人確實是幹活不要命了。我不願意再列舉出那些五十、四十甚至三十多歲就失去生命的精英,讓他們安息吧;死當然是極端的情形,但是,即使不死,這樣的忙忙碌碌,帶給了我們幸福嗎?
聽到這個問話,很多人首先是已經覺得這個詞好陌生了——幸福。接著就會有不少人開始講起自己的財富或者職務進步,來作為衡量幸福的尺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