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麥19是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半冬性中熟品種,由冀麥32優良變異株雜交選育而成。
捷麥19幼苗半匍匐,葉片綠色,株高75-85厘米,株型緊湊,葉片上沖,穗紡錘形,穗粒數28-34粒,長芒,紅殼,白粒,千粒重39-42克,籽粒大小均勻,飽滿度好,光澤好,容重750克/升,基本苗22萬~25萬,畝穗數38萬/畝。2011—2013年平均畝產350千克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捷麥19
- 作物名稱:小麥
- 親本來源:冀麥32優良變異株
- 選育單位: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 審定編號:冀審麥2015009號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捷麥19(原名71-321-19)在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科學研究所1996年自育品種冀麥32生產田中選擇500穗變異單穗,經過多年系統選擇培育而成。
1997年單穗單行種植進行選擇鑑定。1998年將入選的48個表現優良株系分別種植鑑定其特徵特性及產量表現。1999年根據既定選擇標準進行選擇,有19個株系入選。2000—2002年對入選19個品系進行鑑定評價,從中選擇出產量性狀和抗逆性表現優良的第19個株系,進行新品種比較試驗。
2006—2009年參加本所的品比試驗,表現抗旱耐鹽,產量突出。
2011—2013年度參加河北省黑龍港流域旱薄組區域試驗,2014年進入河北省黑龍港流域旱薄組生產試驗,完成河北省區試程式。
2015年9月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冀審麥2015009號。該品種確定在河北省黑龍港流域冬麥區旱薄地種植。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平均生育期247天。比對照冀麥32早熟一天左右。幼苗半匍匐,葉色綠色,分櫱力較強。畝穗數39.4萬,成株株型較鬆散,株高79.5厘米。穗紡錘形,長芒,紅殼,白粒,硬質,籽粒較飽滿。穗粒數32.2個,千粒重38.2克,容重760.0克/升。熟相好。
- 品質特性:2013年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質(乾基)13.23%,濕麵筋29.1%,沉降值26.8毫升,吸水量54.4毫升/100克,形成時間3.2分鐘,穩定時間3.8分鐘,最大拉伸阻力294EU,延伸性149毫米,拉伸面積63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
2011—2012年度黑龍港流域旱薄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23.8千克;2012—2013年度同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78.6千克。2012—2013年度黑龍港流域旱薄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79.4千克。
適種區域
捷麥19適宜在中國河北、天津、山東地區旱薄鹽鹼地種植。
栽培技術
- 精細整地:前茬作物收穫後播種期如遇乾旱應及時造墒,及時耕翻精細整地,耕深20厘米,耙耱平整,達到上虛下實,無坷垃及作物根茬。
- 合理施肥:重施底肥,畝施磷酸二胺30千克、尿素15 千克、耕地前施入深翻;冬後小麥返青前畝追施尿素8-15 千克;小麥中後期可結合“一噴三防”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每畝用磷酸二氫鉀50-80克對水50千克,預防乾熱風。
- 播期播量:黑龍港濱海平原區旱地小麥播種,適播期在9月27日到10月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日前後。播量每畝基本苗22萬-25萬。按照播期早晚墒情好壞,地力好壞適當減、增播量,適播期過後播種每晚播2天播量增加1千克,旱薄地適當增加播量。
- 播後鎮壓:播種深度要求3-5厘米,力求一播全苗。播種後隨播種隨鎮壓。越冬前適時進行鎮壓保墒。鎮壓可壓碎坷垃,破除板結,彌封裂縫,使土壤與根系密接,保證小麥安全越冬。春季鎮壓使經過冬季凍融疏鬆了的土壤表土沉實,可促使土壤下層水分上移,保墒抗旱,有利於小麥養分水分的吸收利用,減少水分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