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臭腳,1、明知被捧方是錯的(腳是臭的),也要千方百計說成對的。例如:管樺 《竹》:“有的官看皇帝眼色辦事,明知道皇帝錯了,他卻溜須拍馬,捧臭腳,一個勁兒地奉承:‘萬歲聖明!萬歲聖明!’”和紳就是個典型的捧臭腳的主兒。2、明知被捧方的本領不怎么樣(腳是臭的),還要推崇叫好。例如:一個不知名角兒出場,水袖還沒抖開,台下喝彩暴起,直掀屋頂。舊時俗話稱之為“ 捧臭腳”,意為專門為戲子捧場。如今叫“託兒”,往往還得花錢雇。從相對凌空虛蹈的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到研究“經世濟用”學說的經濟學家,故意“曲其學”、“淺其說”而阿世、而自肥、而捧臭腳者比比皆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捧臭腳
- 外文名:無
- 源於:北宋
- 含義:本領不怎么樣,還要推崇叫好
典故由來:
“捧臭腳”一詞源於北宋,當時宋神宗讓宦官李憲巡邊,邊軍文武聽說李憲的腳很臭,就爭先為其洗腳,脫靴捧腳之時常常先嗅上一番而後讚嘆道:“太尉之足,何其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