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語全名Maurits, Prins(Prince)van Oranje, Graaf (Count) van Nassau沉默的威廉次子,由叔叔拿騷的約翰一手帶大。他和堂哥Willem Lodewijk一起在海德堡讀書,後來才到萊頓跟他的大哥菲利普一起學習。在那裡,他得到了工程師數學家西蒙·斯蒂文的教導。 由於他父親在投入反抗西班牙統治的起義中,用掉了所畢生的財富,他的教育費是由荷蘭省及澤蘭省支付的。1585年父親死時,莫里斯僅有16歲。正在萊頓大學求學,由於長兄在西班牙做人質,不顧法國的亨利四世和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的反對,他立即被荷蘭省議會選為執政(最高行政長官)。後來還陸續被選為澤蘭、烏德勒支、上阿爾瑟和海蘭德蘭等省的執政。在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的政治支持下,他們兩人和莫里斯的弟弟腓特烈·亨利一同組成強有力的三人執政團。在他們的強有力領導下,鞏固了尼德蘭北部各省反對西班牙的力量,使它們成為貿易和船運中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主持內政和外交,他擔任軍隊總司令,由弟弟亨利輔佐。莫里斯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好數學 、彈道學和軍事工程學。任總司令後,能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他首先縮小軍隊的編制和改進軍隊的組織,使士兵得到良好訓練和充足的軍餉。並加強正規訓練,他精通包圍戰藝術。16世紀90年代,他不斷攻占敵人的堡壘。經過一系列戰鬥,西班牙人從各條戰線上龜縮回去,荷蘭共和國開始有當代的局面。荷蘭各城鎮開始向他的救星表示敬意。在贏得蒂倫豪特戰役與尼烏波特戰役兩大騎兵戰之後,莫里斯的軍事才華獲得全歐洲的認同;莫里斯曾試圖重新統一由於西班牙征服而陷於分裂的尼德蘭南北兩部。他率部進入弗蘭德,但遭到徹底的失敗,被迫在1609年同西班牙籤定十二年休戰協定。尼德蘭仍處於分裂狀態。此後,莫里斯和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展開了爭奪最高權力的鬥爭,他耐心等待時機,悄悄鞏固自己的勢力,1618年8月將奧爾登巴內費爾特逮捕,次年5月處死後,他便擁有極大的權利,成為奧蘭治親王和拿騷伯爵,1620年,堂哥Willem Lodewijk去世後,格羅寧根、德倫特省也落入了莫里斯的手中。他在實質上成為國王。然而,他只是一個偉大的軍人,並不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在1590年---1609年曾經擊退西班牙人,擴展並保衛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疆界,然而他不但未能重新統一整個尼德蘭,而且使荷蘭共和國永久的分裂為奧蘭冶派和反奧蘭冶派。莫里斯雖然跟Margaretha van Mechelen以及Anna van de Kelder都有私生子女,但他沒有結婚,也就沒有合法子女,執政的位置由他弟弟腓特烈·亨利和侄子威廉二世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