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柴記

拾柴記

《拾柴記(一個家庭的寫作文本)》是隴中會寧山村孕育出的一個家庭的寫作文本。父親發表的十幾篇小說、詩歌、散文和未發表的日記、詩作,年老體衰的母親翻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碼”出的“意識流”體作品,大兒王韌上國中時寫的鏗鏘日記,小兒王拙在英國進修時寫的《布萊頓筆記》,以及三個孫子、孫女稚嫩的作文、日記,勾勒出這箇中國普通家庭樸素的日常生活和寫作姿態。讀者或許從《拾柴記(一個家庭的寫作文本)》中能看到自己或家人的依稀身影,感受到枯枝野草點燃的些許溫暖。

基本介紹

  • 書名:拾柴記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 頁數:386頁
  • 開本:16
  • 作者:王韌 王拙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王韌、王拙編著的《拾柴記(一個家庭的寫作文本)》記錄了一個家族的寫作經歷。父親發表的十幾篇小說、詩歌、散文和未發表的日記、詩作,年老體衰的母親翻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碼”出的“意識流”體作品,大兒王韌上國中時寫的鏗鏘日記,小兒王拙在英國進修時寫的《布萊頓筆記》,以及三個孫子、孫女稚嫩的作文、日記,勾勒出這箇中國普通家庭樸素的日常生活和寫作姿態。

圖書目錄

拾柴小敘/王漢英
冬梅/5實心眼啟啟/11水躍金霞/18華主席送來紅五卷/29禮物/30喜事
/38送別/42心/47潔白的雪花/57老友/66騾殤/68大樹那邊的人與我/70
區別/74書情/77沉澱的回憶/79拾柴小敘/82病房日記/91《雲深齋書錄》
序/101《拾柴小敘》後記/104

灰鴿子/白蘭芳
灰鴿子/111曇花夢/168與蚊子戰鬥到底/171生產隊長的回憶/175打鬼
/182小狗種碗/188我也是小偷/192靜寧行/196筆記三則/200

恰同學少年/王韌
國中日記第一本——1982年6月2日一1983年3月2日/209
國中日記第二本——1983年3月5日一1983年8月31日/253
給弟弟的一封信/281詩三首/283病閒雜記/285沒有心情/300香港印象/301
從1978年說起/303開心表演/305賽事瑣記/307

布萊頓筆記/王拙
Karl一家人/315晨起雜記/316第一次漫步/316我是老外/317寬容/318Paul
講貓的故事/319旅遊專題課/319朴次茅斯/320教堂/320今天有點累/321
倫敦初探/321沙特王子/322迪利亞/323伊斯特本(Eastbrone)/323年關檢
討/324過年/325信手寫來/326利茲堡和坎特伯雷/328小城Lewes/330轉載
同學日誌《生活閒談》/331布萊頓的春天來了/331大英博物館/331轉載:
倫敦博物館/334做客布萊頓/336穿街走巷看牛津/338轉載:腐朽的資本主
義國家/339轉載:Sophie扭傷了腳/340圖書館裡有天地/341重大發現!
/341被抓了!!!/341不精明的英國人/344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德/345談
Fuck色變/346你好/346小林均、日本人及海嘯/347日本瓷器/348慈善
/348悼念一個剛剛離去的人/349示威遊行/349仿佛昨天板藍根/350紅鼻子
/351大遊行警報/352偷得浮生半日閒/352急救小分隊/354說幾句英國交通
/355蘋果遐想曲/355康橋堤上金柳/356英國農村考察報告/357風笛聲里蘇
格蘭/359英國教育見聞/362這樣的考試受歡迎/364記一次野餐/365解救蒙
奇/365難忘的一節課/366跳蚤市場(fleamarket)/367尾聲:時有鷗聲入夢
采/368

小荷才露尖尖角/王甲地、王牧雨、王書來
椅子壞了/375看電影/375假如我是國小校長/376爬山記/377我的小叔叔
/379我的二哥王甲地/380你也是一顆珍珠/381為人性而感動/382我的妹
妹——牧雨/383

後記·平凡的寫作/王拙

文摘

冬梅
社員 王漢英
老隊長要去大隊林場當領導啦,我這個副隊長心上像拴了個秤砣,忽悠忽悠的沉。老隊長一走,這個擔子不是要我來擔了嗎?
老隊長是大隊黨支部委員,名叫耿忠。他這個老長工出身的基層幹部,思想紅,革命幹勁大,有他領頭,再大的困難,咱也不往眼皮里夾一夾,就用腳底板蹬了。
但是現在他要走了,我卻在心裡劃開了道道。
劃啥道道?因為在今天公社召開的生產隊長會議上,要討論當年糧食的增產問題。咱這當隊長的,心裡總得先有個譜呀!
我端著一隻大黑碗,正一邊吃飯,一邊在心裡掂量增產指標,忽然,“咚咚咚”一陣腳步聲,從門口闖進一個人來。我一看,是鐵姑娘隊的隊長冬梅。
冬梅見我正吃飯,就收住腳,二話沒說,就把一張大字報嘩啦啦抖開來,要我帶到公社會場上去。我一看,標題是“堅持前進,反對倒退”。嘿,頭等大事抓得不錯!我滿意地接著看下去。可是,越看越不舒服起來,因為大字報上提到的事,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卻看出是在批評我右傾保守,最後還把增產指標提得那樣高——增產三成,真是嚇死人!
我拿筷子狠勁地敲打著碗邊說:“咱這東坡生產隊,去年糧食產量在全公社冒了尖,多種經營也占了個頭,增產潛力挖了個底朝天,現在油水不大了!”
冬梅瞪著一雙明亮的大眼問:“那么,就到頂啦?”
我骨碌咽下一口飯,理直氣壯地說:“咱們今年不是又添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機,繁殖了三頭牛,一匹馬,四個騾,怎能說倒退?只是我想,戳破天,只能增個一半成了。”
冬梅嘩啦啦捲起大字報,“咚咚咚”地衝出了大門。
踏進公社的門,我立刻看到一夥人正圍在一張大字報前在議論,公社李書記也站在人圈外,笑眯眯地看著。我走近一看,啊,這不是冬梅那張大字報嗎!立時拴在我心上的那個秤砣更加忽悠忽悠地擺起來!
會議開始後,我正勾著頭在考慮發言。忽然一陣熱烈的鼓掌,打斷了我的思路。我抬頭一看,原來大家在歡迎冬梅!接著公社李書記宣布:請東坡鐵姑娘隊的隊長冬梅同志先發言。這一下把我弄懵了。我心想:這個愣頭青啥婁子捅不出來!她在這兒放炮容易,擔子卻要我挑呀!
我兩隻眼忙找老隊長,想叫他出面擋一擋,先不要捅婁子。老隊長靠牆蹲著,吱兒吱兒地抽旱菸。我“吭吭”乾咳兩聲,引他轉過臉來,就一個勁地向他打手勢擠眼睛,就差喊出聲來。可是老隊長手拿旱菸袋,四平八穩地蹲在那兒,朝站在李書記身邊的冬梅微笑著,看上去很高興,絲毫沒有阻攔的意思。唉,真沒辦法呀!
冬梅臉紅紅的,一隻手按著桌角,代表鐵姑娘隊發起言來。我一聽她提的產量跟大字報上寫的一模一樣,生氣地想,增產,增產,誰不知道增產!誰不愛多打糧食?誰不願給國家多作貢獻?可就是這么個條件,你能咋?除非你能一下子把剩下的六十畝旱地變成水地!
“六十畝旱地能不能變成水地?”冬梅聲調激昂地說,“能!我們東坡隊的貧下中農決心把六十畝旱地全部變成水地,拿回更多糧食,支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可是有些人,卻背著‘增產到頂論’、‘唯條件論’的大包袱,直不起腰,邁不開步,說這‘油水不大了’,說那‘戳破天了’,眼裡只有牛馬騾,卻看不到貧下中農改天換地的無窮力量……”
聽,我這個隊長還沒“正式”哩,就有一大堆麻煩在那兒等著。我渾身上下像有三百隻螞蟻一齊抓撓,從裡到外不舒服。肚子裡的發言稿,早被攪得七零八落,還發啥言呢!只好抱了頭蹲著。
散會後,我兜著一肚子火氣往回走。 “哎!繼成,等一等——”聽到有人在背後喊我。我回頭一看,老隊長忽閃著青棉襖的前襟,噌噌地追上來了。我氣呼呼地站著,連臉也不轉。
“嗨,被‘將’了‘軍’啦!”老隊長樂呵呵地笑道,“‘小將’追上來了,咱們‘老將’得歡迎,也得加勁,要不就落後啦!”我氣鼓鼓地沖他說:“這個責任我可擔不起。到時候,就別怨我丟了先進。”言外之意就是說,隊長這副擔子現在是要我來挑呀!
老隊長好像全然不懂我的言外之意,仍然樂呵呵地笑道:“冬梅這會兒可成了闖將……”
“闖將!創業難,守業更不容易。”我還是沒好氣。
“當然,”老隊長緊走兩步說,“但是只守不創,那就不叫革命了。”登上山頭,老隊長指著對面山腳下那片果園,深情地說:“晤,看吧,那是守出來的,還是創出來的?”
經他這么一問,我倒不知說什麼好了……
吃罷晚飯,我懷著對年輕一代的關心,去找冬梅,想耐心地開導開導她。
冬梅的屋子裡亮著燈光。我推門進去,不見人影。桌上攤開著書和筆記本,看樣子,她出去不久。我坐在床頭,思考著六十畝水地的事,吱啦吱啦抽起煙來。
“咚咚咚”,一陣腳步聲,冬梅兩腿泥巴地進來了。她把被汗水粘住的短髮往後一掠,一雙大眼裡閃著興奮的光彩,說:“繼成哥,我正要找你。”她把手中的一捲紙打開鋪在桌面上,興沖沖地說:“這是我們鐵姑娘隊剛畫的一張草圖,先請你看看。”
我哪有心思看這個,只瞟了一眼,就說:“冬梅,你這炮可放得不小呀!六十畝水地,三年五年成,兩三個月可辦不到。我看,咱們還是壓壓產量,更保險些。”冬梅的眼瞪得大大的,在圖上指指劃劃,不服氣地爭辯說:“怎么辦不到?咱這東河坡度大,水量也足。先在這兒一閘,這兒開一條渠,再把水引到這兒蓄起來,就可以提上來澆地。搞得好,用不上三個月時間。”
我見她反而開導起我來,就不由得有點惱火。領導生產,哪能這樣顧前不顧後地蠻幹呢!
P5-7

後記

平凡的寫作
我對童年的記憶,總有種影影綽綽的感覺,這和我的近視不無關係。雖說記憶模糊,但有三條山路在頭腦中永遠鮮明。一條路,通往深深的溝底。每天傍晚,二哥和我抬著水桶,沿著崎嶇的山路下到溝底,裝滿一桶泉水,然後慢慢地上坡,回家。溝底有兩眼泉,一眼泉牲口專用,另一眼泉是人吃。黃昏,狹小的空間,驢、騾和黃牛,嬉笑打鬧的孩童,“叭嗒”、“叭嗒”抽著旱菸的大人,沐浴在晚霞中,等暮色四合,寂靜的山溝里只有泉水汩汩的流淌聲。
第二條路通往鄰村。沿著山腳,一路向西,其間一半上坡,一半下坡,約莫三里路就到了我就讀的國小——張灣國小。馮校長和我的父親曾是同事,對我的要求似乎更嚴些。上學時每天早上、中午、晚上我都要走過這條山路,一路上排著隊,浩浩蕩蕩。那時候的雪下得格外大,一腳下去沒至膝蓋。有時,我們從坡上一路滑下去,這樣沒多久,母親又要在我的褲子屁股位置加塊補丁了。
第三條路升往山樑,那裡有我家的幾畝薄田。春種時分,我挎著小籃子跟著牛屁股,把一塊塊切好的土豆撒到犁出的一條土渠里。夏收時節,頂著酷暑拔麥子,在滾滾麥浪中捉蝗蟲。哥哥在縣城上國中,有講不完的故事。勞作休息時間,我們在麥垛下縱情歌唱。老黃牛總是一副沉默寡言不為所動的樣子。麥田不遠處的山樑,野草有一人多高,是天然牧場。我和小夥伴牽牛趕羊,聚在山頂。把牛羊安頓好之後,我們拿小鏟子挖一些野生植物的根來吃,或甜或辣,都是天賜美味。不過也有大禍臨頭的時候,我的一個小夥伴家的羊誤入苜蓿地,結果吃多撐死了。於是有人挨打,卻換來全村人美餐一頓羊肉。
後來,我沿著其中一條山路,爬上坡,離開小山村進了縣城。那時,母親由於長年辛勞,心臟病、關節炎漸成氣候;然後大哥只上一年師範就得了嚴重的胸膜炎,綿延求治;再後來父親又患重病,幾乎不保。家境潦倒困頓已到極限。甚至是過年,一家分做幾處。有時候都不敢回想,這一家人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令父母欣慰的是,我們姐弟四人都先後完成了學業,有不錯的工作,也先後成家生子。每個春節,我攜妻女從南方踏上歸途,家的概念越來越明晰。只有在父母周圍,家才是完整和溫馨的。每次,在敲門之際,我都幾乎抑制不住自己,那個舉步維艱、走路搖搖欲墜的老頭子和那個頭髮銀絲遍布、屈著膝、幾乎要爬行的老婆婆,我的父母,我要深情地擁抱你們!
感謝生活給我珍貴的記憶,感謝平凡的寫作讓我分享這個家的喜怒哀樂。感謝父母溫暖的胸懷,讓我們永駐愛的港灣。
關於本書的結集出版,自始至終我感到忐忑不安。這本是大哥和我一種自娛自樂的想法。眼看父母年事已高,想把他們寫的一些東西列印裝訂起來,“老萊子娛親”,讓父母歡喜一番。這個集子充其量就是個“內部交流”。但是事情發展到現在,我真是又興奮又惶恐。又想到甚至要讀者自掏腰包,花“冤枉錢”,臉都要發燙。好在現在社會、人心都比較寬容,我們這才集聚起點點勇氣。
停筆喝杯熱茶,蒸汽裊裊而起。眼前,仿佛又見到黃土高原的大山。兩尺厚的積雪中,我吃力地走著,慢慢挪動。一個最簡單的信念在腦中:回家。坐在熱熱的炕頭,往火爐中添塊木柴,噼啪聲中,紅紅黃黃的火苗躥起來……
王拙
2012年2月26日於廣東惠東白花中學

序言

溫暖的源泉
童年記憶中,土炕邊土台上一盞昏黃的煤油燈冒著黑煙,吃飯的炕桌旁父親蜷腿而坐,孜孜筆耕。下雨天他不出去,就給全家人念他小說的草稿,對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反覆推敲。比如《實心眼啟啟》最後一段大牛放車軲轆的聲音究竟用哪一個象聲字好,全家人展開熱烈的討論,嘴裡不斷模擬演示。“騰”“嗵”“噔”“轟”“砰”……一一揣摩,最後一致同意用“砰”更有氣勢,更形象生動。
父親的文學創作在他從事繁忙的行政工作後中斷了。他一直念叨著退休後重操舊業,未曾想1990年他因病住院後,手抖無法握筆寫字,勉強口述完成並發表了《騾殤》《區別》《老友》等幾篇小小說和散文。壯志未酬身先病,長使老父空嗟嘆。
我的姥爺白希聖原是甘肅省農事試驗總場的職工,平時也愛寫點“豆腐塊”在報上發表。20世紀60年代,姥爺到會寧縣農村支教,父親成了他的得意門生。姥爺假期回到蘭州在家人前不斷誇獎父親。母親是他的大女兒,不由對父親產生愛慕之情。書信來往,戀愛並成婚。造化弄人,那個年代學習成績好不一定就能上大學。父親高中畢業後回鄉務農,後來當上民辦國小的教師。住在蘭州安寧的姥姥在西北師範學院(現更名為西北師範大學)門前望眼欲穿卻成空,始終揪心牽掛在鄉間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的母親。姥姥的早逝與操心抑鬱不無關係。“文革”結束後,父親由國小民辦教師轉正為中學教師,後又調到縣教育局工作,成了城裡人,開會講話,說著“會普”(會寧國語)。生長在蘭州市的母親卻一直在村子裡務農帶孩子,把我們姐弟四個拉扯成人,現在說著一口我們全家最地道的會寧鄉村方言,衣食草率,最具農民本色。
母親早具文學天賦,上國小時作文常被老師做範文讀,同學們戲稱她為“白作家”。我以為惺惺相惜是她和父親城鄉戀的堅實基礎。父親病後,身患心臟病、關節炎等疾病的母親就一直服侍照顧著他。等到父親睡了,腿疼睡不著覺的她就開始歪歪扭扭地一字一句地寫作。多少年不寫字了,很多字都不會寫,她就翻著孫女的《新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查。如此艱難,2007年她竟然寫了幾十萬字的東西,僅《灰鴿子》就有16萬字。母親寫的東西多為沉浸在往事回憶中的絮叨,我稱之為“意識流”寫作手法。為了讓大家看著方便,我和王拙“左一刀右一刀”地橫砍豎削。母親不由得心疼,囁嚅著:“這些字弄得不容易。再說,字多了稿費也多……”是啊,那個年代,父親發表作品的幾元錢稿費可頂大用哩。如果告訴她,出版這本書,我們哥倆還得湊許多銀子,她就更心疼了。
耳濡目染,我和小弟王拙打小就愛看文學書籍,上學時作文一直得到表揚。這次將我初二、初三寫的日記編入,不加修飾,只想印證往日歲月留下的青澀足跡。一晃快30年光景過去了,同齡人或能從中也覓到自己的身影。有詩為證:祖厲河畔意彷徨,會師樓前說堅強。立志少年今何在?蘭山夜雨黃河淌。這些日記如今翻看,一個十四五歲的國中生,時時在自省,天天在勵志,為實現個人價值、為改變家庭境況、為祖國“四化”建設勤奮努力,孜孜以求。說實話,我現在上國中的女兒和她的大部分同學沒有這種自覺精神,就連耽於觥籌交錯、應酬頻頻的我回首往事,也恍如隔世,非常陌生。又自愧弗如,臉紅耳熱。看來,咬定青山不放鬆,知易行難。
王拙子承父業,考入父親當年夢寐以求的西北師範大學,工作後又榮獲廣東惠州市首席教師,如今又當上了中學校長。他是個天生的樂天派,走到哪裡,哪裡就有笑聲。文如其人,他的文字清新活潑,令人莞爾(舉才不避親,呵呵)。今年1月,他參加教育部一個出國留學項目所寫的《布萊頓筆記》,就很有看頭。將他在英國寫的筆記輯入,全書文字跨度從隴中山村延伸到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不敢說是衝出國門,走向世界,也多少有點拉大旗做虎皮的意思。
三個小孩子寫的日記和作文選了幾篇,除了以資鼓勵,也有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希冀。
關於書名。隴中貧瘠甲天下,小時候,稍有閒暇,大人就讓我們提個筐子漫山遍野拾柴去。將一些枯枝野草拾掇來,一來做飯,二來燒炕,解決溫飽。父母平時上地幹活,也要隨手提個筐子拾柴火。要是偶爾碰見幾塊別人沒發現的乾牛糞,就會喜出望外,如獲至寶。是啊,那會為貧寒的家中增添多少溫暖。這本書中的東西,除了父親發表的作品過得硬(乾牛糞?呵呵),其餘的零零碎碎,不成體系,恰如枯枝野草般。但拾掇在一起燃燒,也能給人一絲半縷的溫暖,增添些許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加之父親曾將他的一些詩作輯成一冊,起名《拾柴小敘》,故此書名為《拾柴記》。
其實,最初和王拙商議是將父母寫的文字整理成冊,內部交流。蘭州新華印刷廠市場部的王新祥部長看後,給予充分肯定,鼓勵我正式編輯出版一本家庭成員合集的書。他還邀了廠里的美工李中安老師共同編排設計。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林治波社長欣然題寫書名,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蘭州廣播電視總台台長謝鵬、甘肅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輯車滿寶也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同事唐和偉、方圓、王淼幫忙整理照片及文字,馬有清、顧世榮校對文字,在此一併致謝。姐姐王田田悉心照料病弱的父母,二弟王曉雷掃描、列印了大部分文稿,妻子王端行和女兒王牧雨給我許多精神鼓勵和生活上的關心,使我能夠集中精力和王拙一起將本書順利編完。
還有,父親反覆叮嚀我一定要聲明,書中許多紀實文字,涉及種種人事,未及細心修訂。無論褒貶,往事如煙,隨意飄散。不妥之處,萬望海涵。
王韌
2011.11.6於蘭州黃河畔鴻運潤園韌行齋,夜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