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印張:25.5
字數:260千字
定價:78元
裝幀:平裝
尺寸: 23.8 x 16.6 x 2.4 cm
內容簡介
拾年者,十年也,光陰重拾也。在二十一世紀最初的十年,北京城經歷了一場世紀糾葛。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加入世貿……中國的大門,不可逆轉地向世界敞開了。成功申辦奧運之後,北京認識到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城市發展的缺失——失去了雄偉的城牆,甚至險些失去故宮……這個世界上立交橋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最堵的城市,開始了一場自救,規模浩大的總體規劃修編工程2004年啟動,試圖改變1950年代移植於莫斯科,並被中國其他城市紛紛效仿的單中心城市結構。
可是,推土機仍保持著強大慣性,千重萬疊的矛盾被推演至2011年——這一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人,一季度捷運出行人數逾4億人次,北總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顯示,北京市共有969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
這一切,被著有《城記》《採訪本上的城市》的新華社記者王軍錄入筆下,匯成《拾年》一書。2012年8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作者簡介
王軍,新華社高級記者,供職於《瞭望》新聞周刊,北京市政協特邀委員,著有《
城記》《
採訪本上的城市》《拾年》。
他先後策劃“梁思成建築設計雙年展”(2001年)、“北京城記憶數字影像展”(2003年),發起“北京建築文化周”(2004年),參展法國波爾多“東西北南”藝術展(2004年)、“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2005年)、荷蘭“當代中國”展(2006年);應邀在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全美規劃大會、美國規劃協會總部、康乃爾大學、華盛頓大學、布萊恩特大學發表學術演講。2008年8月,應上海世博局之邀,為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提交展陳學術方案;2009年4月,應邀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公共政策問題,為中央黨校市長班授課。
他的著作曾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中國建築圖書獎、台灣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等。其中,《城記》被譯為英文、日文出版。《讀書》雜誌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東京大學分別於2003年、2005年、2009年召開《城記》研討會。
2011年6月,《紐約書評》以三個版面發表《城記》英文版評論,認為:“這本書與幫助人們改變城市環境思考方式的經典之作——簡·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相似,並成為這個國家新興的城市保護運動的核心著作。”
目錄
前言這一個十年
壹 守望古都
對宣南士鄉的最後拆除
尋找失蹤的北京城市史
中國傳統與現代主義的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