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媽風,網路流行詞,所謂“拼媽”,顯然已不僅是新聞中的現象,而是更多人不約而同感受的事實。時下,中國的很多年輕家庭對孩子的期望都比較高,由於媽媽們是照顧孩子的主角,因而她們樂此不疲地參與到各種比拼中來,初衷為為了孩子的成長,結果卻還不為所知。對於這股風潮的盛夏,我們暫稱之為“拼媽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拼媽風
- 性質:網路流行詞
詞語來源,發展經過,
詞語來源
媽媽們自嘲著,總結了一個“時下當媽標準”———“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改得了作文,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緒崩潰,熬得過歲月滄桑!”
其實,無論是被動“拼”,還是主動“拼”,媽媽們“見賢思齊”的心態基本一致———“小時候,自己的媽不懂這些,如今我也生了女兒,就想在她長大之前,能儘自己全力為她多做些準備工作,讓她的人生更好,更幸福,將來不留‘如果當初我媽知道就好了’的遺憾”。此外,微博、微信還有各種論壇里,關於“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的帖子,也是媽媽們自學、交流的來源之一。媽媽們看中的,除了知識、才藝等儲備,孩子的外貌“養成”也不可或缺。
發展經過
“‘拼媽’的核心應該是比拼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科學的親職教育手段。”《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認為,“拼爹”指的是比拼權力和金錢,比如為孩子安排工作或辦一些事情,是貶義詞。而“拼媽”則有關子女的教育和發展,有關子女的幸福感,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尹建莉認為,並不是媽媽動手參與了,就叫“拼媽”,得具體分析。有些行為是可取的,比如,組織同學間的聚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社交圈子,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但是,替孩子做手工作業並非必須,媽媽可以協助或啟發孩子做手工作業,而不必出於要得到表揚的目的替孩子代勞。至於幫老師發表論文,這就又回到了“拼爹”的套路上,無非是憑藉自己的權力來做事,想以此巴結老師,不利於孩子的培養,並不可取。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談,一般家庭中,父親決定孩子的心理健康,母親決定孩子的道德水平,二者缺一不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父母間融洽的關係和有商有量、共同關注孩子的目光。對於“拼媽風”的盛行,孩子在任何年齡階段的家庭都應理性對待,尤其不可一頭熱,媽媽們忙瘋了,而“爸爸去哪兒”卻無形中促成了親職教育的缺失。總之,“拼媽”現象雖然包含焦慮,但終究不是正常的事情。它要被關注,更要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