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邏輯與國族話語:中國電影批評的戰時生態(1937-1949)》是一本202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拯救邏輯與國族話語:中國電影批評的戰時生態(1937-1949)
- 作者:張波、曲春景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 頁數:245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8149366
- 叢書系列:中國電影批評思潮史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論述1937年到1949年這一特殊的戰爭時期的電影批評。這一時期電影批評以其隸屬於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自我身份和責任倫理而展開的批評話語活動。這種批評受到來自政治身份、國族認同等範疇的洗禮,呈現出電影批評群體內部話語交鋒的動態流變。本卷通過探尋主宰電影批評文本的話語權威以及構成批評文本的各種複雜思想觀念的資源,進而從文本層面深入到影響該時期電影批評思潮的文化精神層面。
作者簡介
曲春景,女,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電影學院影視藝術學科帶頭人;上海大學影視批評中心主任;中國高教影視學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影視敘事學、電影敘事倫理批評、觀眾心理研究等;先後主持完成過多項國家課題,獲得過多次獎項。
張波,濟南大學文旅學院副教授,新聞傳播學博士後,電影學博士,兼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評論專委會理事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一等資助項目等;已出版《新媒體通論》,在專業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目 錄 001
總 序 曲春景
引 言
第一章 走向中國電影批評的深處與背後
第一節 中國電影批評的研究現狀
第二節 研究思路概要
第三節 研究內容提要
一、國族詮釋話語 011
二、現實主義的電影理想 012
三、批評主體身份建構中的多重視野 013
四、批評主體自我意識的凸顯與反思 013
五、由“地域與身份”建構的批評話語權威 014
第二章 國族詮釋及其畸變
第一節 國族詮釋的問題域
第二節 電影批評中國族詮釋的愛國立場
一、為“國防”而作 024
二、拓展電影放映範圍:下鄉、入伍、出國 031
三、國族本位的電影觀 035
第三節 國族詮釋下的畸變:《新影壇》與“事仇民族主義”姿態
一、親日影評與“事仇民族主 義” 039
二、批評立場的建構與失衡 049
第四節 國族詮釋的背後——批評的思想資源與社會
影響
一、影評中國族詮釋的話語權威 058
二、影評者的愛國者身份 064
三、國族意識來源的多重向度 06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家國理想與“現實主義”變奏
第一節 現實主義電影理想的多重維度
一、反映抗戰現實與鼓動抗戰 076
二、“民族電影”提法中的現實主義訴求 081
三、反映現實的電影創作主張與反公式化 086
第二節 現實主義電影理想的批判立場
一、反對專制與呼籲民主 088
二、從社會與階級的角度切入批 評 091
三、政治是非判斷下的電影藝術創作評價 093
第三節 現實主義電影批評的思想資源與影響
一、現實主義影評立場的思想資源 096
二、現實主義電影批評的影 響 10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觀他:外國電影面面觀及其背後
第一節 外國電影“威脅 論”
一、對電影商業利潤乃至國家經濟利益的蠶食 110
二、“辱華問題”的變與不變 114
三、“毒素”問題:社會教育與意識形態 117
第二節 兩種評價:關於日本電影的優劣
一、抨擊日本影片和日本電影政策 125
二、來自《新影壇》的肯 定 130
第三節 國家民族視野下的批評方式
一、“敵我”思 維 136
二、反法西斯維 度 140
三、重視觀眾接受 1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審己:影評者的自我反 思
第一節 對電影批評地位及功能的認識
一、引導觀眾與鼓動觀 眾 155
二、服務民眾與服務“人 民” 158
第二節 對批評者的要求:關於立場和修養
一、公正客觀的批評立場 163
二、專門的理論修養 167
第三節 影評中的一個觀點:缺乏“合格影評 者”
一、質疑影評者群體素質的批評話語 170
二、“軟硬之爭”影響的延續 171
三、淡化“技術批評”的緣由 17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文本之外:地域、身份與話語優勢
第一節 指摘港滬:來自大後方與“偽滿映”的評價
一、對香港、上海的猛烈抨 擊 182
二、後方批評者身份的“居高臨 下” 186
三、“偽滿映”的凝視與敵 意 190
第二節 來自港滬:辯解與自我建構
一、辯解與契 合 195
二、關於古裝片與民間故事片的評價問題 200
第三節 批評話語權威的建構與“批評暗 流”
一、圍繞《木蘭從軍》的評 價 207
二、附逆影人與偽片問 題 218
本章小結
結 語
參考文獻
一、報刊、資料 237
二、回憶錄、傳記、文集、口述歷史 239
三、研究性文獻 240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