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原色說,黑林(Ewald Hering)提出了另一種顏色理論,稱拮抗理論(opponent-process theory),也簡稱四原色說。他提出人眼對光反應的視覺的基本單位是成對組織的,有紅、綠、黃、藍四種原色,加上黑與白共成三對,在光波影響下起作用。每一對的兩個要素如紅與綠、藍與黃,其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現是其中一個停止作用,另一個就激活。
拮抗原理也能解釋顏色互補現象。如果產生兩種顏色的光波相混合,結果出現灰色,則兩種顏色互補,或稱為互補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拮抗理論
- 外文名:opponent-process theory
- 簡稱:四原色說
- 提出者:黑林
除了三原色說,黑林(Ewald Hering)提出了另一種顏色理論,稱拮抗理論(opponent-process theory),也簡稱四原色說。他提出人眼對光反應的視覺的基本單位是成對組織的,有紅、綠、黃、藍四種原色,加上黑與白共成三對,在光波影響下起作用。每一對的兩個要素如紅與綠、藍與黃,其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現是其中一個停止作用,另一個就激活。
拮抗原理也能解釋顏色互補現象。如果產生兩種顏色的光波相混合,結果出現灰色,則兩種顏色互補,或稱為互補色。互補色在色環上的位置比本相對,紅與綠、藍與黃是互補色。根據拮抗原理,互補現象是由於兩個互補色以相反方向刺激統一視覺單元,結果相互抵消而造成的。這三對相互拮抗的活動已得到研究證明。它們不是在視網膜上,而是在視神經通路坐功圖的神經結細胞(ganglia)發生的。
總之,三原色說可以解釋視覺感受器的活動,拮抗理論可以解釋視覺信息自感受器輸出後在神經節細胞上的活動過程,兩種理論相互補充,在解釋人類色覺的複雜現象中都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