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魁星

拜魁星

拜魁星是古老的中國民俗及民間信仰活動。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中國民間謂“魁星主文事”。閩東一帶讀書人於“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祈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拜魁星”儀式亦在月光下舉行,在閩東一帶, “七夕”這晚,天井裡往往擺上“拜織女”、“拜魁星”二張香案,仕女聚會一堂,又被分為兩個面面相對不同性別的小天地,非常熱鬧有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魁星
  • 別稱魁星生日
  • 節日時間:農曆七月初七
  • 節日起源:清代
簡介,拜魁星,魁星形象,民間傳說,準備活動,

簡介

 農曆七月初七,俗稱“魁星生日”。“魁星”系北斗一星宿名。中國民間謂“魁星主文事”。閩東一帶讀書人崇敬魁星,僅次於孔子,於“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現在各地的魁星樓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為現代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家長個個望子成龍,學子無不企盼金榜題名,於是都來拜魁星,每個魁星樓都有當地歷年高考文、理狀元榜。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
拜魁星拜魁星

拜魁星

七夕女兒祝織女,男士廟中拜魁星
佑我科舉登榜首,供神豬頭代三牲。
清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忙於屠狗祭魁星,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舉高中,官運亨通。清鄭大樞《竹枝詞·七夕》詩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錢琦《竹枝詞·拜文昌》詩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斗,天上人間各自忙。』當地人稱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魁星形象

 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隻角,整個仿佛是的造型。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朱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占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造型魁星的造型

民間傳說

根據中國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鬚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準備活動

作為一種古老的中國民間祭祀活動。“拜魁星”事先要糊一個紙人(魁星):高二尺許,寬五六寸,藍面環眼,錦袍皂靴,左手斜捋飄胸紅髯,右手執朱筆,置案上。祭品隆重不可缺的是羊頭(公羊,留須帶角),煮熟,兩角束紅紙,置盤中,擺“魁星”像前。其他祭品茶酒等隨便。參加拜魁星的,於燭月交輝中進行,鳴炮焚香禮拜罷,就在香案前圍桌會餐。席問必玩一種“取功名”的遊戲助興,以桂圓、榛子、花生三種果乾,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以一人手握上述三種果乾各一顆,往桌上投,隨它自行滾動,某種果乾滾到某人跟前停止下來,那么,某人即狀元、榜眼或探花;如投下的乾果各方向都滾偏,則大家都沒有“功名”,須重新再投,稱“復考”;都投中,稱“三及第”;其中二顆方位不正——比如桂圓,榛子都不中,只花生到某人跟前,而某人即中“探花”。這樣投一次,飲酒一巡,稱“一科”,而謂“這科出探花”,大家向“探花”敬酒一杯。敬酒的“落第考生”下“一科”繼續“求取功名”,而有了“功名”的不參加。這樣吃吃玩玩,一直玩到大家都有“功名”為止。散場時鳴炮燒紙鏹,“魁星”像也和紙鏹一起焚燒。
“拜魁星”儀式亦在月光下舉行,和拜織女相類似,所以,在閩東一帶村莊裡居民,若是一家人丁旺盛寬敞的屋子,“七夕”這晚,天井裡往往擺上“拜織女”、“拜魁星”二張香案,仕女聚會一堂,又被分為兩個面面相對不同性別的小天地,非常熱鬧有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