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萊定律

拜耳萊定律(英語:Byerlee's law),是描述地殼發生地質斷層裂紋所產生的切應力和正向應力(normal stress)之間關係的函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耳萊定律
  • 外文名:Byerlee's law
  • 定義:切應力和正向應力之間關係
  • 提出者:詹姆斯·拜耳萊
介紹,定義,斷層,貝切定律,

介紹

拜耳萊定律是由美國地球物理學家詹姆斯·拜耳萊用實驗數據解決莫爾-庫侖斷裂標準而求得的實驗物理定律。拜耳萊發現,地殼上部,正向應力高達200MPa時,切應力可簡化為:
而正向應力超過200MPa時,
此二式的切應力單位都是MPa。地殼並不是均勻的材料,而是含有許多岩石。因而材料常數會因局域而改變。
雖然拜爾萊定律的形式簡單,但它對所有情況都幾乎是足夠好的近似。當上層地殼的壓力和溫度(大過400度c)超過普通情況時,拜耳萊定律的準確性就會變差。

定義

拜耳萊定律(英語:Byerlee's law),是描述地殼發生地質斷層裂紋所產生的切應力和正向應力(normal stress)之間關係的函式:
其中:
切應力
是正向應力;S是材料的凝聚或內強度;P是岩石內的孔隙流動壓力,在小範圍內,它是一常數,而使岩石性能減弱。

斷層

斷層是指岩石形成節理構造破裂後,兩側岩層發生顯著的相對位移。斷層大小不等,大的斷層可縱貫整個岩石圈,水平則可綿延幾千千米。
由於相鄰地殼間可能會作垂直或水平相互滑動,因此在斷層處經常會發生地震。大型的斷層一般都是地球板塊邊緣,但在遠離活躍的板塊邊緣處也可以發現許多大大小小的斷層,例如歐亞板塊就是板內斷層十分發達的地區。由於較大的斷層通常都不只是一個簡單清晰的斷面,而是一組斷面的集合,因此人們又提出了斷層帶(或斷層破碎帶,(英文)fault zone)的術語,在地質學文獻中,規模巨大的斷層帶則通常叫做斷裂帶

貝切定律

貝切定律(英文;Birch's law),是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弗朗西斯·貝切於1961年建立的,指出在平均原子量為Mavg的岩石和礦物中,彈性波傳播速度vp與密度
成線性關係。其數學式為:
其中a(x)為某類函式,b為常數。
貝切定律所建立的彈性波速和材料密度的單一關係適用範圍較廣;不管由於晶體結構、壓力、成分或溫度所引起的變化,貝切定律都適用。有人用NaCl和KCl多晶做實驗,壓力高達17吉帕斯卡,NaCl體積壓縮達百分之40,KCl體積壓縮達百分之60的情況下,實驗數據顯示仍服從貝切定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