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日望

拜日望

白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蘭坪、瀘水、碧江一帶。農曆二月十三至十九舉行。在瀾滄江西岸高山井趕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日望
  • 時間:每年農曆二月十三至十九日
  • 意義:以紀念一次戰爭中死去的先人
  • 類型:白族民間傳統節日
由來,節日內容,服裝,

由來

居住在瀾滄江兩岸的白族那馬人每年農曆二月十三至十九日都要舉行高山井趕街集會,以紀念一次戰爭中死去的先人。這一活動當地稱為拜日望會拜二月
拜日望

節日內容

第一天,先在傳令地豎一根“栽棍”(吉祥棍),旁邊放一刻有圖像的木板。第二天,三名青壯年身著不同象徵性的服裝跳舞。表演結束,人們赴集體。十九日下午放倒“栽棍”,表示會期結束。

服裝

穿黑披氈,紅面罩,手持無名棍,進三步退三步前進,象徵著躍馬揚鞭,隨時準備為保衛本民族而鬥爭。
穿黑披氈,但戴黑面罩,這人手揮無名棍表演一番後,隨意把無名棍指向觀眾中任何一人,這人就得向他磕頭,表示對戰爭中死去的英雄致敬。
男扮女裝,「她」身掛值勤帶,腰佩兵器,威風凜凜,黑色面罩反戴在後腦部,表示前方有躍馬揚鞭的勇士,後方也有勤勞賢慧的婦女在家耕耘並操持家務,男女共同協作,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