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將壇
- 別名:拜將台
- 所處地區:陝西省漢中市城區風景路
- 建築年代:漢朝
- 門票:12元/張
歷史人文,主要景點,南台,北台,世紀大鐘,相關辭文,辭文一,辭文二,辭文三,辭文四,辭文五,辭文六,辭文七,辭文八,辭文九,
歷史人文
拜將壇,亦稱拜將台,位於漢中市城區,距離古漢台西南約200米處,由南北兩座石台組成,台高3米多。總面積為7840平方米,相傳為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南台四周用漢白玉欄桿圍砌,台場平坦寬敞,台腳下東西各樹立一石碑,東碑陽刻“拜將壇”3個字,碑陰刻《登台對》。西碑陽刻“漢大將韓信拜將壇”8個字,碑陰刻七絕一首:“辜頁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 拜將壇現已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並建立文管所,對其加以保護。
拜將壇主體由南北分離的兩座夯土基石台築成,台高3米多。總面積為7840平方米,此壇為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面積與古漢台接近,是當年劉邦駐漢台拜韓信為漢大將軍,舉行隆重的授印儀式時所築的紀念性建築。
漢中拜將壇
歷史典故
相傳在公元前206年,劉邦為王,就國南鄭南。韓信便到南鄭投靠劉邦,雖經蕭何多次的引薦,但是劉邦並不韓信加以重用,韓信傷心就此逃走。蕭何聽到韓信私自逃走的訊息,在來不及稟報劉邦的情況下,親自將韓信在青橋驛附近追回,並在劉邦面前反覆陳述重用韓信的利害,因此說服劉邦,曰:“擇良日,設壇場,具禮。”拜韓信為大將。
歷史記載
韓信,淮陰人。秦末,農民起義軍與六國舊貴族起兵反秦,韓信投奔項梁部下,項梁敗後屬項羽.公元前206年,劉邦為漢王,都南鄭,韓信“亡楚歸漢”投奔劉邦。同年,劉邦採納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一代英傑早已長逝,但這座拜將壇卻長存人間。1938年,馮玉祥曾在拜將壇立碑,上刻:“蓋世勛名三傑並,登壇威望一軍驚,”(碑石今已佚失)。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拜將壇的保護工作,撥出專款進行了維修。壇的四周菜畦碧綠,榆柳成蔭,風景綺麗。拜將壇正以新的風姿,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
主要景點
南台
北台
北台上建有一亭,頂部是斜山式。斗拱飛檐翹角,下邊枋檁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蘇式彩畫。此亭形體舒展而穩重,氣勢雄渾而大方,金碧輝煌,十分壯觀。北台亭閣有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在漢中期間的題聯:“蓋世勛名三傑並,登壇威望一軍驚。”正是這個拜將壇,把具有軍事才能的韓信推到了楚漢相爭這一軍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吒疆場,所向披靡,助劉邦打下半壁江山。從某種意義說,拜將壇實際上是漢王朝的奠基台。
世紀大鐘
相關辭文
辭文一
[明] 何景明
漢王西封日, 淮陰拜將時①。
壇場如往昔②, 朝代幾遷移。
王氣風雲歇③, 雄圖日月垂④,
江山空故國, 誰復見旌旗?
【注釋】
①“漢王”二句,公元前206年,項羽佯尊懷王為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轄巴、蜀、漢中,都南鄭(即今漢中)。劉邦以蕭何為丞相,並接受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淮陰,指韓信。韓信是淮陰人,滅項羽後封為楚王。固有人告韓信謀反,降為淮陰侯。
③“王氣”句,指漢王朝早巳覆亡,王氣,王朝的氣運;歇:這裡指衰敗。
④“雄圖”句:指韓信的雄才大略如日月一樣垂映千古。
辭文二
[明] 侯居坤
漢水城南萬木叢, 高皇曾此拜元戎①。
興劉赤幟多多善②, 拒徹丹心耿耿忠③。
項蹶烏江功已最④, 身擒雲夢計何窮⑤?
登壇舊跡今猶在, 千古人懷國士風⑥。
【作者簡介】
侯居坤,明代人,生平事跡不詳。
【注釋】
②劉:指劉邦。赤幟:劉邦軍隊的旗幟為赤幟。多多善: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劉邦與韓信談到韓信能帶多少兵時,韓答:“臣多多益善耳。”
④“項蹶”句:漢五年,項羽被韓信軍追擊,自刎於烏江岸邊。
辭文三
拜將壇
[清] 鄭日奎
漢皇拜將處①, 突兀但荒台②。
王氣芙蓉冷③, 秋城鼓角哀④,
秦山日浩渺⑤, 炎鼎久塵霾⑥。
緬想風雲際, 憑高首重回⑦。
【注釋】
①漢皇,指漢高祖劉邦。
②突兀,高聳突出貌。但:只,僅。全句言劉邦當年拜將之處,只留下一個高聳的荒涼土台。
③王氣:帝王興趣之處的祥光瑞氣。
④鼓角,戰鼓和號角,軍中用以傳號令,壯軍威。
⑤秦山,秦地之山。浩渺:廣闊貌。
⑥炎鼎:指漢王朝。漢朝自稱因火德而興起,鼎足立國重器。塵霾,灰塵。此句言漢朝早巳成為歷史陳跡。
⑦憑高:居高,站在高處。
辭文四
拜將壇
[清]張潮
不見將軍登古台①, 空謀相國為雄才②。
五年籌策數言定③, 萬里煙塵百戰開。
猛士計成夸善將④, 《大風歌》起動悲哀⑤。
閒亭獨倚江城外, 惆帳斜暉滿綠苔⑥。
【注釋】
①將軍:指韓信。
③五年:指進行了五年的楚漢戰爭。籌策:籌謀畫策。數言定:數言定論。《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佰被拜為大將後,為劉邦籌劃了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戰略決策,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I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I以義兵從思東歸之:何所不散I……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劉邦大喜,“遂聽估計,部署諸將所擊。”這句意思是說,楚漢間五年戰爭的結局早在韓佰的幾句話中就作了定論。
④猛士,指韓信.計成:指韓估施展高超的計謀終於消滅了項羽,助劉邦統一了天下;夸善將,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劉邦消滅項羽後,用計將耶倌擒捉,降為淮陰侯。劉邦曾與韓信論兵,韓信說劉邦不過能將十萬兵,而自己將兵多多益善。
⑤“《大風歌》句《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討平英布叛亂後回到故鄉,與沛中父老飲酒歡宴,席間作歌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句是說劉邦殺害了善於統兵做戰的猛士韓信,在作《大風歌》時才悲哀地感嘆沒有猛士為他鎖守四拜將壇。
⑥“惆悵”句:此句是說自己望著夕陽下長滿綠苔的拜將壇,弔古傷懷,心中無限惆悵。
辭文五
拜將壇
[清] 李 柏
無情風雨入荒台, 黯淡愁雲鎖不開。
一統山河平上將①,萬邦奠定忌雄才。
【注釋】
①“一統”句:指統一的國家靠韓信平定建立。上將,指韓信。
⑤良弓高鳥: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漢六年,有人上書韓信謀反,劉邦計擒韓信。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 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巳定,我固當烹。”這末二句言人們不要奇怪張良為什麼在天下大定之後卻要去修仙學道,那是因為他深深認識別“高鳥盡,良弓藏”的歷史教訓,因而借學道以避禍全身,言外之意是說韓信缺乏張良的明智。
辭文六
拜將台懷古
[清]張炳蔚
江流咽盡鼓鼙聲①, 誰似淮陰善將兵②?
學劍早輕萬人敵③, 登壇還使一軍驚④。
從龍幾見侯封遂⑤, ?(雉)翻教禍水成⑥。
【作者簡介】
張炳蔚,清代人,邑諸生,生平事跡不詳。
【注釋】
①鼓鼙:古代軍:古代軍中之鼓。
②淮陰,指韓信。漢六年,劉邦降韓信為淮陰候。善將兵:《史記·淮陰侯列傳》:“上(指劉邦)常從容與信(即韓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③學劍:據《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少時好帶刀劍,項梁渡淮時,韓信“仗劍從之”。
⑥?雉:雌性的野雞。這裡指呂后。呂后名雉。禍水成:指呂后設詐謀殺害了韓信。禍水:舊時稱惑人敗事的女子。這見指呂后殺韓信事。
辭文七
將台懷古
[清] 章 炬
高秋乘興一登台①, 雲淨天空四望開。
重瞳慢敵誰知勇④? 隆準輕儒實愛材⑤。
推轂築壇千載事⑥, 英雄過此盡徘徊。
【注釋】
①高秋:秋高氣爽之時。
②遠浦:遠處的水濱。岫,峰巒。
③平蕪:長滿野草的平地。篙萊,野草。
⑥推轂:《漢書·馮唐傳》:“上古王者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寡人制之,閫以外將軍制之’。”後因稱帝王信用將帥為推轂。推轂即推車輪軸,助車前進。築壇: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答套用韓信為大將,要召韓信來拜將,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於是劉邦便鄭重地築起高壇,拜韓信為大將。
辭文八
拜將壇
[清] 張正蒙
拜將台高此暫存, 英雄千載屬王孫①。
炎劉未帝心先詐②, 強楚方張氣已吞③。
拒徹數言恩不倍④, 王齊一策禍為門⑤。
閒來不盡登臨意, 漢水秦山草木昏。
【作者簡介】
張正蒙,清代人,曾任郡守。余不詳。
【注釋】
①王孫:指韓信。參見郭士藩《漢台》詩注④,
③“強楚“句:指韓信在項羽力量還很強大之時就已氣吞強楚,預言了他必然敗亡。
⑤王齊一策:據《史記·淮陰侯列傳》,漢四年,韓信平齊,派人邯漢四年i韓倌平齊,派人對劉邦說:“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變。”當時,劉邦正被項羽困於滎陽,聞知大怒,後接受張良、陳平之策,才假作慷慨說:“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封韓信為齊王。此句言韓信請封齊王一事已為後來被殺害啟下禍端。
辭文九
漢高皇拜將壇
[清] 黃作棣
幾丈荒壇閱雨風,殘碑斷碣已全空。
漢家四百靈長祚①,猶在城南夕照中②。
【作者簡介】
黃作棣;清代人,邑困生。
【注釋】
①“漢家”句:漢代共420年歷史。靈長祚:綿延長久的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