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詐欺

招生詐欺

招生詐欺類似高考詐欺,該類案件中犯罪分子基本都是虛構自己有替他人辦理入學的能力,他們經常虛構自己是機關領導幹部,領導秘書等,有時還虛構自己是國家部委工作人員或者各高校教師。

高等學校招生詐欺是近年來較為多發的一種詐欺活動,不法分子主要以高等學校招生預錄取狀態的高考學生為特定對象,利用考生及家長強烈的入學願望,通過發布虛假信息等手段,誘惑學生及家長,謀取錢財的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招生詐欺
  • 外文名:Admission fraud
  • 別名:高考招生詐欺
  • 類型:信息詐欺
  • 針對群體:畢業生家庭
主要形式,受騙原因,案件實例,

主要形式

騙術一:發布虛假查分網站、虛假招生信息行騙。不法分子利用考生考後希望早知道分數的心理,發布虛假查分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盜取考生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資料,進而盜取考生的網路支付賬號,甚至複製手機SIM卡,盜取網上銀行信息。還有不法分子通過編造虛假招生院校、設立虛假招生網站、謊稱虛假合作辦學單位等途徑招攬生源進行網上錄取,聲稱考生可取得正規學籍。更有甚者,惡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網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網上公示錄取名單、偽造省級招辦錄取考生名冊和高校錄取通知書。
騙術二:謊稱通過“特殊渠道”招生,或冒充軍隊、高校招辦人員行騙。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誤導家長,謊稱通過“內部指標”保證錄取,或擺出“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特殊培養”“機動指標”“國防生”“特長生加分”等名目,騙取錢財。不法分子還會冒充高校招辦工作人員,租用辦公地點、考試場地,設立小語種、藝術類提前招生考試現場,偽造高校招生檔案、印章,私自組織考試,騙取考試費和錄取費。實際上,經教育部批准進行特殊類型招生的高校已對社會公布,考生均要參加高考並達到規定的分數線後,通過填報志願,經各省級招辦統一辦理錄取手續。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須按省級招辦規定程式進行申請、審核、公示,任何個人和機構都不可能通過“特別途徑”加分。
騙術三:利用公開信息行騙。針對部分家長和考生不了解熟悉高校招生信息公開渠道,不法分子查詢本屬於正常投檔和錄取結果,卻向考生家長邀功請賞收取錢財。
騙術四:利用補錄環節行騙。騙子利用考生及家長不熟悉招生程式和規定的弱點,打著補錄旗號行騙。實際上,各地招辦對落榜考生會進行網上公開徵集志願錄取,不再打電話,更不會派人找家長。
騙術五:故意與其他教育形式及非學歷教育混淆行騙。一是不法分子把普通高等學校與現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網路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國際教育,聲稱只要花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可以上名牌院校。二是不法分子打著學歷教育的幌子,以自考助學班、網路教育班等入學通知書矇騙考生及家長,實際招收非學歷教育學員。
騙術六:偽造錄取通知書行騙。對於所謂“招生中介機構”或“招生代理人”給的錄取通知書,或是莫名收到某學校寄來的錄取通知書,首先要上網查詢,核對真偽,如網上一時查不到,應到當地招生主管部門當面諮詢或電話查詢,以防上當受騙。考生接收錄取通知書時無須向任何人或單位繳納任何費用。
騙術七:“低分高錄”“跳擋”錄取行騙。招生期間,不法分子聲稱有辦法讓不夠一本線的考生錄取到一本院校,讓專科分數線段的考生錄取到本科院校,向考生家長騙取錢財。

受騙原因

一、不了解招生資格院校
學生頻頻受騙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了解招生資格的院校,截止2016年,我國具有招生資格的院校有2879所(包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獨立院校,成人高等學校),其餘的院校機構都沒有招生的資格,而違規招生的單位,其所招學生的學籍、發放的畢業證書國家均不予承認。如果學生對招生院校有所疑問,除了通過網路平台查詢之外,還可以向招生辦電話諮詢。如果已被錄取,並且已經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可以通過所在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指定渠道核實錄取信息。
二、不了解招生程式
國家嚴格控制各省招生計畫,省級招辦和高校也嚴格公布招生計畫,所有錄取均按程式進行,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教育部表明,高校錄取實行電腦遠程錄取,各個升級的招辦的電腦會自動檢索到考生所填報的志願,如果考生的成績不夠投檔線,系統不會檢索到考生的志願,更不會被錄取。國家對於降分違規招生的院校會進行處理,而交錢就補錄的行為更是無稽之談,任何組織或個人都無法通過交錢占有“擴招”或“補錄”名額。
三、不了解特殊招生
很多學生指示聽說有自主招生,軍校招生,國防招生,專項計畫招生,貧困地區招生等特殊招生,但是不了解招生政策和程式,被一些騙子說的天花亂墜反而認為是非常有道理,比如有的騙子說自主招生就是拿幾萬元就可以錄取,說自己掌握國防生和軍校的名額等,口才一流,看似有理有據,實際上真正了解了特殊招生,這些留言就不攻自破了。
四、病急亂投醫
這裡主要是成人教育、網路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而部分高校同時部分學校同時具有普通高考教育、網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非學歷教育等招生資格,這就更讓家長和學生摸不清頭腦,在“手裡一堆通知書”的背景下家長急病亂投醫,結果上當受騙。

案件實例

花錢順利入讀名校是騙局
王某的父親通過關係找到自稱是中國政法大學的老師劉某,協商以30萬元價格辦理統招生入讀。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劉某告知王某先以插班生的身份入學,給其一張課表讓其上課,並以校內宿舍緊張為由安排校外宿舍。劉某為王某辦理了學生證,被學校保全以有問題為由沒收;期末時王某無法參加考試,劉某告知其成績可以人為操作;王某發現在學校區域網路上沒有其信息,劉某說學校查得嚴畢業的時候會辦好。
王某畢業時劉某給其畢業證、學位證、三方協定、報到證,但其參加工作後單位無法在教育部網上查找到畢業證書編號。王某知道被騙後報警。劉某等人通過類似手段共實施詐欺9起,犯罪金額220萬元,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海淀法院法官表示,虛假入學是近年來開始成形的作案手法,罪犯通過偽造錄取通知書、安排學校附近入住、旁聽學校課程、山寨軍訓、虛假學生證、就餐卡等造成錄取假象。
該種手法格外嚴重處在於,為取信或捆綁被害人,罪犯會授意被害人不參加高考、放棄填報志願或背離分數報考、虛假就讀,在造成財產損失的同時,會對考生求學造成不可逆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