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動物簡介,發現意義,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動物簡介
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研人員,對委內瑞拉新發現的一種恐龍骨骼化石進行分析後,確認這是一種古老的恐龍新物種。走進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最醒目的展品就是大廳中央這具卡內基梁龍骨骼化石,不過最近,館內科研人員關注的焦點並不是這頭“梁龍”,而是委內瑞拉新發現的恐龍新物種。8月6日,博物館古生物學家保羅·巴雷特領導的科研小組發表論文詳細描述了這種恐龍新物種,它被命名為“委內瑞拉拉金塔龍”,是體型最小的一種雙足恐龍,體長大約只有1米,雖然長著細長的牙齒,但它們主要以昆蟲和植物為食。“拉金塔龍”生活在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是“鳥臀目”恐龍的早期物種,其他“鳥臀目”恐龍還包括劍龍和禽龍等。
科研人員對骨骼化石研究發現,它們至少屬於四頭恐龍,年齡從3歲到12歲不等,因此猜測,“拉金塔龍”具有較強的“群居性”,這一發現也為“鳥臀目”恐龍的群居行為提供了早期證據。除了恐龍骨骼化石的發現令人興奮,發現地點也引起了科研人員的興趣。
之前人們已經了解到南美洲是恐龍的發源地之一,不過大部分恐龍骨骼化石都出自南美洲南部地區,本次在位於南美洲北部的委內瑞拉發現恐龍蹤跡,對於研究恐龍的生活軌跡和滅絕原因具有重要意義。
發現意義
報導稱,新型恐龍化石發現的地點在委內瑞拉,學名為委內瑞拉拉金塔龍(Laquintasaura venezuelae),大約在三疊紀時期滅亡。
新型恐龍在3至12歲時為群居,牙齒呈三角形,又長又彎,既可以食用植物,也能捕食昆蟲,為雜食類恐龍。這種恐龍生活的時間比鳥臀類恐龍更早,可以由此推測鳥臀類恐龍的形態和生活習慣。鳥臀類恐龍因骨盆與鳥類相似而得名。
研究人員說,發現新恐龍讓人感到十分興奮,經過分析後發現,早期恐龍的活動範圍可能比預想的更為廣闊。
形態特徵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恐龍,大約在公元前2億前滅亡,這種恐龍身長僅1米,與變色龍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