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同盟下的屈辱
在最為傳統的
古希臘人看來,
馬其頓王國實質上是希臘世界的邊緣叛徒。雖然其王室自稱源自南方的主要城邦
阿戈斯,但在日常制度和習慣上卻靠攏蠻族。加之馬其頓人曾臣服於
波斯帝國,為征服希臘城邦的大軍做過馬前卒,更是容易引起保守派政客的抵制。
但到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的崛起已成定局。相比關係更為疏遠的
色雷斯蠻族與斯基泰牧民,他們至少在宮廷文化層面親善希臘。因此,部分希臘城市的內部也出現了馬其頓派團體。
隨著
菲利普二世國王的軍隊四處擴張,已經將包括
雅典殖民地在內的眾多要地占據,希臘世界的意見分裂也就日益嚴重。哪怕有北部的帖撒利(
色薩利)地區成為其保護國,雅典和
底比斯這樣的希臘大城也絲毫不願意讓步。
最終,雙方的關係因
喀羅尼亞戰役而急速升溫。菲利普二世的馬其頓新型陸軍,在這裡完敗了實力猶存的雅典-底比斯聯軍,從而晉升為整個本土希臘的盟主。隨之而來的
科林斯同盟,成為了
亞歷山大東征時期的重要外部助力。除了需要出錢,
希臘人的艦隊、同盟軍和眾多僱傭兵一起,成為了馬其頓東征部隊的後勤補給守衛者。甚至在帝國版圖一路東擴的同時,許多新征服省份都由希臘部隊駐防。個別馬其頓將領指揮的次要戰役,也幾乎全部由科林斯同盟的士兵擔當。
然而,希臘人很快意識到,自己並不可能成為這個新帝國的二等階層。因為在亞歷山大這樣的野心家看來,眾多前波斯帝國留下的貴族勢力更值得安撫。
亞洲地區對帝王的崇拜與順從程度,遠超拉不下臉的希臘公民政客。
因此從東征的後半段開始,科林斯同盟軍被大量解散,亞洲籍的輔助軍比例急速上升。新的都城也從
培拉搬到了
巴比倫,使得希臘城邦看上去更像是遠離核心的邊緣地帶。一些因鬥爭失敗而被流放的希臘政客,也在亞歷山大的命令下返回家鄉執政,更激化了希臘人對馬其頓帝國的敵視。
希臘城邦的最後總動員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的死訊已經讓很多希臘人開始蠢蠢欲動。很快,馬其頓貴族們的
巴比倫分封協定內容也被雅典等城市知曉。他們突然發現,此時的帝國君主是有智力缺陷的菲利普三世(
腓力三世),而大部分馬其頓將領似乎已在彼此間有了隔閡。但最終促成他們下決心起兵的因素,大都源自馬其頓人自己。
曾擔任馬其頓大司庫的哈帕魯斯,因被人揭發貪污而四處逃竄。他在尋求雅典庇護之餘,也給了城市5000
塔蘭特白銀作為報酬。原本手頭並不寬裕的後者,便有了大量招兵買馬的資本。同時,大批有過遠征經驗的老兵在被遣散後回到希臘,但卻因為和平而失去了工作機會。部分在亞歷山大死前受僱的傭兵部隊,也因為政局變化而直接折返。因此,新的希臘起義者是不愁找不到足夠兵源。最後,雅典自身也在東征期間進行了改革。全部成年男性被要求為城邦輪流服役,所使用的的長矛和盾牌則由政府承擔採購費用。加上利用戰爭機會重組的海軍艦隊,使得他們看到了復興往日雅典帝國的機會。
相比之下,馬其頓人留在歐洲的駐軍卻是兵力不足。除了沒有成建制的海軍部隊外,常備陸軍也被分散在國內主要城市和幾個希臘地區的駐軍點內。希臘過去不敢造次,是因為擔心亞歷山大的主力軍能折返清算。如今,這層因素已基本消失,帶有反馬其頓性質的叛亂也就無所顧忌。
此外,為了進一步形成數量優勢,雅典的政治家們還在
愛琴海西岸四處活動。不僅爭取到西面的
埃托利亞同盟支持,也得到了諸如
阿戈斯、
福基斯乃至帖撒利地區的支持。近萬名雅典士兵首先開始北上,但在北面的皮奧夏(彼奧提亞)地區遭到了當地聯軍阻擋。由於當初慫恿亞歷山大摧毀底比斯城,這個地區的希臘城市依然選擇忠於馬其頓。但雅典傭兵司令里奧提尼斯(
利奧斯典納斯)很快從西北方向趕到,並帶來了其他15000名同盟者和僱傭兵。皮奧夏人在兩面夾擊下迅速崩潰,也讓出了通往北面色薩利地區的通道。
塞莫皮萊之戰
公元前323年秋季,擔任
歐洲總督的
安提帕特還在苦等援軍趕到。根據東方傳來的訊息,原本應該有悍將
克拉特魯斯指揮一支強力部隊從巴比倫折返。但因為亞歷山大的突然死亡和一系列紛爭,援軍的步伐被大大牽制。封鎖海區的雅典艦隊也讓去往亞洲的部隊難以順利抵達。
因此在繼續向亞洲的各位總督求援後,安提帕特率領自己從本土和
色雷斯湊出的13000人部隊南下。他期望可以在帖撒利地區擋住希臘聯軍,既要避免本土遭殃,也不願意讓當地的城市徹底倒戈。由於大批馬其頓貴族被路線抽調去亞洲服役,所以這支軍隊主要由出身平民階層的步兵擔任,僅有600名騎兵負責支援作戰。為此,安提帕特還是向已經不堅定的帖撒利盟友請求援助,並得到了一支當地精銳騎兵的加入。
當兩軍在地勢險要的塞莫皮萊山口遭遇後,帖撒利騎兵在指揮官
門農的率領下反正。在隨後爆發的塞莫皮萊戰役中,這些曾在亞洲經歷過血戰的希臘騎兵首先獲勝,將剛剛組建的小隊馬其頓貴族騎兵擊潰。接著,雅典-
埃托利亞聯盟的步兵以2:1的數量優勢,壓向同樣稚嫩的馬其頓新兵方陣。四面楚歌的安提帕特只等努力維持全軍陣線,並讓各方陣團在重壓之下穩步後撤。
最終,馬其頓主力在完全崩潰前逃入了附近的
拉米亞城。聯軍也一路尾隨,並將這座城市團團圍住。之後的半年時間裡,雙方都圍繞著該地進行爭奪。由於消耗了整場衝突的半數時間,拉米亞也被後人用來命名這次戰爭。但希臘聯軍因缺乏必要準備,始終無法攻破城市的外牆。當他們不斷強化挖掘的圍城塹壕時,還經常遭到城中馬其頓守軍的突然襲擊。作為全軍靈魂人物的傭兵司令里奧提尼斯,就在一次遭遇戰中被打死。
海上交鋒
此時,已經有超過20000人的馬其頓援軍準備渡海進入希臘。但總數達170艘船的雅典艦隊也已經提前封鎖了
赫勒斯滂海峽,讓兩頭的馬其頓陸軍只能在岸上乾瞪眼。好在馬其頓人在財力和人力資源上都更勝一籌,足夠湊出突破封鎖的海上力量。
在公元323年年底,首批馬其頓戰艦從北面趕來。這應該是安提帕特利用國庫從色雷斯沿海招募的兵力,也出乎雅典艦隊司令歐伊申的預料。儘管沒有留下詳細記錄,但雅典海軍的封鎖被暫時打破。包括克拉特魯斯在內的20000名步兵和1500名騎兵得以越過赫勒斯滂,徑直衝向南面的帖撒利地區。
但只要雅典艦隊的主力猶存,那么馬其頓軍隊的側翼就永遠會受到威脅。歐伊申自然是深諳此道,並帶著艦隊不停在愛琴海各地機動。安提帕特組建的臨時部隊,只能為守護海峽而苦等原地,沒有向他們發起挑戰的能力。
到該年的5月下旬,第二支馬其頓海軍分隊從南方沖入了愛琴海區。這是“白髮”
克利圖斯指揮的腓尼基-賽普勒斯聯合艦隊,從
黎凡特沿海的
西頓等地集結而來。雅典人對此完全缺乏心裡準備,將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一個名為阿莫爾戈斯的島上休息。
這是因為艦隊中的4-5列槳戰艦極少,大部分3列槳船員都需要在夜間到附近岸上吃飯睡覺,所以很容易被對手抓個正著。等到使用更大戰艦的馬其頓海軍突然出現,雅典人才慌不擇路地起航迎戰。但後者的240艘戰艦數量,足以碾壓雅典耗費全部財力湊出的最後艦隊。因此在擊沉了克利圖斯的3-4艘戰船後,歐伊申的部眾便紛紛調頭撤離,依靠對海區的熟悉而避免全滅厄運,但
阿格莫斯海戰以雅典人的失敗告終。
馬其頓人不願意錯失良機,在稍後又對雅典艦隊發起了第三次作戰。已經超出承受極限的希臘人,終於向克利圖斯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後者還特意允許雅典人的殘部帶著受損艦隊返回城市,以便讓所有人都目睹反馬其頓聯盟的失敗。他的勝利也意味著歐亞兩地的交通線被完全打開,馬其頓的諸多援軍可以在海的兩頭暢行無阻。雅典作為一個地區海軍強國的歷史,也基本宣告結束。
希臘世界的完敗
由於海上封鎖被突破,20000多馬其頓援軍開始順利殺向安提帕特所在的拉米亞城。後者也提前從城市中開溜,趕來迎接自己的救命力量。首當其中的便是曾擔任亞歷山大近侍的大將里奧納圖斯(
列昂納托),他麾下的部隊也基本由經歷過東征波斯戰爭的老兵組成。
迫於馬其頓人兵威,雅典-安托利亞聯盟選擇了向南撤退。但不依不饒里奧納圖斯的立刻率軍追擊,並很快迫使對方停下來同自己展開會戰。馬其頓人依照經典的布陣模式,首先由右翼的騎兵擔任主攻,再讓方陣部隊依次向前推進。希臘步兵則選擇首先後撤,出動精銳的帖撒利騎兵與馬其頓人交戰。結果,里奧納圖斯因過於自信而陷入近身混戰,被全希臘最有名的騎兵斬落馬下。但馬其頓老兵部隊依然陣列完整,在對方步騎兵的聯合逼迫下後退,一直到不利於騎兵迂迴的山口位置組織防禦。希臘人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只能讓部隊繼續向南撤退。
第二天,安提帕特和
克拉特魯斯也帶著新部隊趕到戰場。除了拉米亞城裡的部分殘軍,還有更多從馬其頓本土徵召來的新銳騎手。這讓他們的軍隊數量增加到40000名重裝方陣步兵、3000名標槍和弓箭手,以及至關重要的5000名各類騎兵。與之對陣的希臘聯軍卻依然只有25000名各類步兵,但還是通過動員帖撒利人而將騎兵數量增加到35000人。
面對兵力上的巨大劣勢,接任聯軍指揮官的安提菲拉斯決定繼續以騎兵作為突破口。他期望採取類似之前的模式,陣斬對方的主要領頭人物,從而迫使馬其頓步兵選擇撤退。但安提帕特和克拉特魯斯也吸取了教訓,準備以強悍的步兵方陣作為進攻嚮導。
因此在隨後爆發的
克蘭農戰役中,50000名方陣步兵幾乎同時沖向了武裝狀況不佳的希臘人。面對排山倒海般的槍陣突擊,只有短矛的希臘步兵被迅速擊潰。但憑藉大量身經百戰的僱傭軍老兵支持,聯軍還是沒有因徹底潰散而遭到屠殺。他們接著撤到一處山頭位置,並頂住了追擊而來的馬其頓輕步兵襲擊。
聯盟的即將失敗,還是被帖撒利人看在眼裡。一旦宣告徹底失敗,那么他們的城市將首當其衝地遭到懲罰。加上眼前已是5000名來自歐亞兩地的資深騎士,讓他們立場完全出現動搖。為了避免自身遭殃,這些全希臘最好的騎兵開始主動逃離戰場,並分頭回到自己城市中等待結果。
以雅典人為首的聯軍步兵,也絕望地向安提帕特求和。但後者卻要求每個城市單獨來和自己談判,等於要徹底肢解希臘城邦間的有機聯繫。同時,馬其頓人留下半數部隊監視對方,用其餘分隊開始進攻謀反的帖撒利城市,將聯軍的本地支持者們逐個剷除。
最終,大部分希臘城市開始拋棄盟主雅典,單獨與安提帕特的馬其頓勢力媾和。他們不僅需要交納戰爭賠款,還有幾個重要城市需要接受馬其頓人駐軍。高傲的雅典也在最後派來了和談代表,並因此被馬其頓人強行改變體制。曾是古希臘世界一絕的民主政體,將徹底被外部勢力扶持的寡頭取代。整個拉米亞戰爭也就在希臘世界的哀嚎中落幕。
雖然拉米亞戰爭不是城邦政體的終結,也不會是希臘人最後一次同強敵兵戎相見,但卻徹底擊碎了源自古典黃金時代的驕傲。
此後的希臘本土,無論是地區聯盟還是強勢邦國,都不可能成為一股單獨勢力。在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交鋒中,只能以二流參與者的形象示人,區別僅僅在於支持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