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二年(1913年),屬三合縣轄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置三都縣後實行新縣制,始設拉攬鄉屬縣直轄區。
1950年,全縣設4區、1鎮、15鄉,設落榔鄉(原拉攬鄉)屬第二區。
1957年,三都水族自治縣正式成立,落榔鄉屬普安區。
1958年,三合鄉、堯麓鄉、落榔鄉組建紅旗公社。
1963年,設城關區轄拉攬等公社。
1983年,城關區更名三合區。
1984年,建拉攬鄉,屬三合區。
2014年2月22日,撤銷拉攬鄉,新設定的
三合街道轄原三合鎮、拉攬鄉和原水龍鄉祥寨村、偉寨村,街道辦事處駐堯人山社區。
行政區劃
1984年,拉攬鄉轄5行政村、29村民小組。
2011年末,拉攬鄉轄拉攬、高寨、排燒、懂術、來樓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3年8月31日,拉攬鄉下轄5個行政村:排燒村、拉攬村、高寨村、來樓村、懂術村,鄉人民政府駐拉攬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拉攬鄉地處三都水族自治縣東部,東與
都江鎮、
打魚鄉、
壩街鄉接壤,南與
水龍鄉毗鄰,西、北與三合街道相連。轄區總面積11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拉攬鄉地處黔中山向廣西丘陵過渡地帶的中低山丘陵區,深切割中山地貌。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溝溪縱橫。境內山巒起伏,極少成片壩子。海拔320~800米。
氣候
拉攬鄉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無嚴寒。多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70~321天。
水文
拉攬鄉有都柳江流經境內,有支流巫檢河、爛牛河、新橋河等。巫檢河發源於拉攬鄉瑤人山,全長7.5千米,平均流量0.23立方米/秒,進出口落差440米。
自然災害
拉攬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倒春寒、冰雹等。
自然資源
拉攬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國有拉攬林場是省內著名的杉木林基地之一。盛產松、杉等用材林、桐油籽、楊梅、楠竹、麻竹以及蘭花草等林產品和野生中藥材。
人口
2011年末,拉攬鄉轄區總人口519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3人,城鎮化率6.2%,主要聚居水、漢、苗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7%以上。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拉攬鄉財政總收入66萬元,比上年增長6.45%。
農業
2011年,拉攬鄉農業總產值1700萬元,比上年增長34.3%,生產糧食2346噸。
工業
2011年,拉攬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80萬元,比上年增長35.2%。
交通運輸
拉攬鄉境域坐落在321國道旁,三都至都江公路貫穿全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拉攬鄉有鄉文化活動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個,農家書屋4個,藏書4萬冊。
2011年末,拉攬鄉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個。有線電電視綜合覆蓋率8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拉攬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個;病床5張。專業衛生人員7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96人次,出院病人95人次。2011年,拉攬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
社會保障
2011年,拉攬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2戶,支出127.1萬元,比上年增長40%,月人均58元,比上年增長48%;農村五保供養16人,支出2.09萬元;醫療救助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24人次,共支出9.13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臨時救濟2550人次,支出6.5萬元,比上年增長11%。
基礎設施
2011年末,拉攬鄉有郵政代辦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1個。
歷史文化
拉攬鄉原為“拉纜”,源於都江渡口,後演變為“拉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