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夫-格爾達爾
- 外文名:Ralph Guldahl
- 國籍:美國
- 體重:79 kg
基本信息,高壇經歷,美巡賽冠軍,
基本信息
姓名:拉夫-格爾達爾 Ralph Guldahl
身高:1.88m
體重:79kg
國家:美國
家庭:妻子Laverne 兒子Ralph Jr.
出生日期:1911年11月22日
出生地點:德克薩斯州達拉斯
死亡日期:1987年6月11日(75歲)
死亡地點:舍曼奧克斯,加利福尼亞
轉職業:1931年
退役:1942年
職業冠軍:16個
高壇經歷
1939年,拉夫-格爾達爾是當時高爾夫球界的巨人。作為高爾夫球場上的傑出人物,這個寡言少語的德州人似乎是從天而降,連續摘取了1937年和1938年的美國公開賽以及1939年的美國大師賽的桂冠。但在他寫完《盡情享受高爾夫》——一本為初學者編寫的、循序漸進指導球技的書籍——之後,格爾達爾再也沒能贏得一場比賽。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PGA)成員、冠軍保羅·魯尼恩(Paul Runyan)說:“他以世界上曇花一現的最佳球手之身份橫空出世,最後卻成了一個幾乎完全不會玩高爾夫的人。”自那時起,這個問題就困擾著許多的高爾夫球手:該項運動的這位不世之才漸行漸遠,是因為他“想的太多”么?
“你怎么能在擊球的同時思考呢?” 一語中的的美國棒球選手Yogi Berra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在一位被遺忘的偉大高爾夫手——一位高個子、害羞的、名為拉夫-格爾達爾的德州人——頭上盤旋了幾十年。
1911年出生於達拉斯,父母是挪威移民,年輕的格爾達爾一開始遊蕩在當地的高爾夫球場做球童,希望能賺些零花錢。他並沒有太多工作,反而把時間花在了觀摩那些球手們上面。然後到了晚上,他就偷偷溜進球場、模仿他看到的擊球動作。他無法進進球場的時候,他就在空閒的棒球場上練習擊球入壘。這個自學成才的神童很快贏得了當地的一些比賽,他的職業生涯就此定下了軌道。
到1931年,格爾達爾已經成為了職業選手,加入了PGA的巡迴賽,取得過一些令人沮喪的、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成績,在1933年美國公開賽中也只勉強位居第二。格爾達爾奇特的、放鬆的球風甚至令素來沉著的高爾夫圈內人都大惑不解:他在每一洞之前都會有個停頓、梳理一下頭髮,而且他不留一點懸念:他總是提前宣布他打算把球送到哪兒。他的冷靜聞達於世。他的對手薩姆·斯尼德(Sam Snead)開玩笑說:“如果格爾達爾給哪個病號輸點血,這個人都會凍死的。”
格爾達爾在巡迴賽的頭幾年裡並未取得過多大的成功。之後他還曾試著銷售汽車,不過仍然時運不濟——據一些人說,他唯一推銷出去的一輛車就是賣給了自己。放棄售車生涯之後,格爾達爾淪落到要賣掉自己的高爾夫球桿以維持生計。然後,他流落於華納兄弟片場,作為製作電影布景的木工,工作時有時無,而他的運氣由此發生了改變。有一些演員認出了他,並湊足了錢讓他回到了巡迴賽。這回,格爾達爾沒有讓人失望。
動作古怪地揮出了有力一桿後,格爾達爾贏取了三大重要賽事,而且好幾年都贏得了大滿貫。在目睹他贏得1939年的美國大師賽之後,高爾夫界的傳奇人物鮑比-瓊斯(Bobby Jones)稱,格爾達爾是他所見過的最高水平的球手。一個體育記者宣稱,格爾達爾現在是世界頂級的高爾夫選手,是“美國高爾夫運動的穩定性的新代名詞” 。
隨之而來的除了平常的產品廣告、電影客串的洽談外,一個不尋常的契約出現在格爾達爾的面前,其內容是關於寫一本指導學習高爾夫的書。他從賽期中抽出了兩個月時間,為《盡情享受高爾夫》一書寫了大量的附註,一本具有創新性的“運動電影”書——格爾達爾動作的高速攝影圖片連續出現在每一頁,快速翻書,就如同播放一部“電影” 。 解釋了每一根球桿的作用之後,格爾達爾讓讀者相信,即使專業人士也必須對這項運動進行仔細的思考; “足夠優秀,以至於從來都不必斟酌清楚一系列事情,就能讓自己在揮桿時處於最佳狀態”的人,是不存在的。然後,他放下了筆,重返巡迴賽的賽場。他再也沒能贏得一次冠軍。
幾個賽季都未能奪冠,格爾達爾離開了賽場。高爾夫球界最偉大的明星出什麼問題了?一些人說,這個結果是由那本書導致的,而多年來這一說法已根深蒂固,普遍地為大眾所接受。“當他坐下來寫這本書,” 1972年,格爾達爾的妻子拉弗(Laverne)稱,“他就輸掉了他的比賽。”
他坐下來寫這本書之時——他輸掉了他的比賽之時
1999年,他的兒子小拉爾夫在接受採訪《高爾夫文摘》採訪時說:“我母親警告過他不要這么做。”他聲稱,寫《盡情享受高爾夫》這本書使得他父親過度分析自己的球技,並對他通過反覆地實踐而學會的揮桿動作有了誤解。從那以後,格爾達爾之謎的解開已成為了一個警示故事。但是,事實真是這樣的么?
“想得太多”可能會導致其他專業人士栽跟頭——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暢銷書《閃爍》普及了這一觀點——在2007年,芝加哥大學的Sian Beilock測驗一組高爾夫球選手時,這種風險的展現是令人印象深刻的。Beilock發現,例如回想一組隨機單詞,分心會影響新手的表現,但專業選手並沒有那么容易掉鏈子——僅有一種例外情況。Beilock發現,想讓專業高爾夫球手出現失誤,辦法就是要求他們解釋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高爾夫這項運動無疑是極好的研究對象,因為它需要複雜的運動技能,人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練習並完善動作,” Beilock說,“即使最簡單的、經過長時間訓練的擊球動作都可能出錯。”
一旦跌倒,恢復緩慢。去年,安阿伯(Ann Arbor)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心理學家克莉絲汀(Kristin Flegal)和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麥可·安德森的研究表明,“邊說邊做”會產生持續的影響:在解釋了一個成功的推球入洞後,下一個球的入洞,這些熟練的球手們花了兩倍的推桿。 事實上,解釋最終造成了這樣的影響:所有的專業知識都暫時被拋諸腦後了。
問題是源於要描述已經成為本能的動作,實際上這將大腦從自動狀態調成了手動狀態。更糟的是,這使得注意力從運動技能轉到了語言以及組織語言來解釋一些自己通常不用想的動作之上了。
但是這種影響真的將持續多年么?在重新檢閱歷史資料時,對格爾達爾之隕落的傳統解釋被發現存在一些漏洞。泛黃的報紙體育專欄顯示,他在1941年節節敗退,但是他也有過一些發揮不錯的時刻,包括在1940年贏得了密爾沃基公開賽(Milwaukee Open)。畢竟,輸掉一個重要的比賽並非僅僅由於自身表現不佳:它還取決於競爭對手的實力。一個更客觀的成績指標是每場比賽中的擊球數。
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匹茲堡市(Pittsburgh)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派屈克(Patrick Larkey),以及大學城內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斯科特·貝瑞(Scott Berry),在1999年的研究中,調查了當時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高爾夫球賽冠軍的平均擊球數,並想出了一個衡量球員在登上職業巔峰後成績下降速度的方法。格爾達爾的速度為1.14,這僅略高於平均水平,但大大低其他美職業高爾夫球冠軍選手,如Cary Middlecoff(1.88)和Dow Finsterwald(1.97)。
如果格爾達爾的成績下降並非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急劇,《盡情享受高爾夫》也不是那么明確的誘因,那么,是什麼使得他在1942年退出職業生涯年?這就得問問格爾達爾本人了。在1979年接受《紐約時報》的一個採訪時,對於他在寫書的時候對鏡練習擊球動作、以及他的天分在寫作過程中被完全地摧毀了的故事,他給予了回應。
“胡說八道” ,格爾達爾矢口否認,“沒有這種事。” 他退休是因為時間到了。到1942年時,他已經對四處奔波的生活感到疲倦,希望和妻子以及7歲的兒子享受更穩定的家庭生活。隨著戰爭期間比賽腳步放緩,做出退出的決定就很容易了。他技術很快就退步了,而他也沒有因為想念比賽而再受訓。他承認:“對於勝利,我從來沒有過極度的渴望。”
相反,他安於在加利福尼亞州塔扎納(Tarzana)的一個豪華鄉村俱樂部做一個專家教練,教別人玩球,包括性情古怪的億萬富翁霍華德·休斯(Howard Hughes)。與此同時,《盡情享受高爾夫》的詛咒成了他傳奇故事的一部分。格爾達爾的命運與“想得太多”並無甚關係,而是與一個無師自通的達拉斯男孩愛在廢棄的高爾夫球場和棒球場裡獨自玩耍有著莫大聯繫。拉夫-格爾達爾想要的,遠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美好、安靜的高爾夫比賽。
美巡賽冠軍
1931 (1) Santa Monica Open
1932 (1) Arizona Open
1934 (1) Westwood Golf Club Open Championship
1936 (3) Western Open, Augusta Open, Miami Biltmore Open
1937 (2) U.S. Open, Western Open
1938 (2) U.S. Open, Western Open
1939 (4) Greater Greensboro Open, Masters Tournament, Dapper Dan Open, Miami Biltmore International Four-Ball (with Sam Snead)
1940 (2) Milwaukee Open, Inverness Invitational Four-Ball (with Sam Sn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