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爾夫
- 外文名:Golf
- 類別:室外運動
- 別稱:小白球
- 管理機構:R&A USGA IGF
發展歷史,比賽規則,規則要略,總則,基本規則,比桿賽與比洞賽,判罰規則,打法技巧,基本要領,基本打法,主要技巧,使用器材,球僮,服飾,球具,球桿,場地設施,球場布置,球場設施,著名球場,常用術語,運動精神,禮儀,注意事項,重要賽事,國際賽事,國內賽事,與亞運會,在中國,
發展歷史
荷蘭起源說
荷蘭人一直都不認同高爾夫起源於蘇格蘭的說法,他們認為最早的高爾夫是起源於荷蘭的。荷蘭人把一個名叫“kolven”的古老運動稱為最早的高爾夫,而且他們認為這個運動是通過兩國的商品貿易傳進蘇格蘭的。但是,很多人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反對者指出:“kolven”是一種室內運動,而高爾夫是一種戶外運動,這是兩者最基本最本質的區別。而且,“kolven”運動所使用的球要比一般的高爾夫球大,球桿要比高爾夫球桿重,更重要的是這項運動所使用的桿是沒有角度的。所以,人們並不認同高爾夫起源於荷蘭的說法。
蘇格蘭起源說
流傳最廣的一種是古時的一位蘇格蘭牧人在放牧時,偶然用一根棍子將一顆圓石擊入野兔子洞中,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後來稱為高爾夫球的運動。因此,高爾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蘇格蘭議會中的檔案中。這是唯一一個有議會檔案記錄的說法,而且得到了世界大部分高爾夫熱愛者的認同。其中聖安德魯斯球場被認為是高爾夫的聖地。每一個高爾夫球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親身在聖安德魯斯球場打一場高爾夫球。它還是高爾夫規則的制定機構,所有的大型比賽規則都必須符合它的基本要求。蘇格蘭起源說是最權威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說法。
中國起源說
公元前二三百年時,中國有種被形象地稱為“捶丸”的球戲,而公元前27年至公元395年的古羅馬有一種以木桿擊打用羽毛充塞製成的球的遊戲。相傳在明朝,皇室有一種類似高爾夫運動的遊戲,叫“捶丸”,明朝時期所繪的“宣宗行樂圖”也印證了此觀點。它被描述為:在走路的過程中用棍子擊球的運動。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在中國至今仍保存著關於這種運動的壁畫。這也是高爾夫起源於中國的唯一證據。
法國起源說
正如我們今天所了解的,這項運動的歷史就是蘇格蘭高爾夫的紀錄。但是在歐洲也有反對這種說法的,主要是法國和荷蘭。荷蘭宣稱他們的證據是,他們的桿和球的運動叫"kolven";法國是"jeu de mail"。但是他們唯獨沒有最簡單,也是高爾夫最獨一無二的因素:洞。高爾夫運動是將球在球場上驅動,球場上分布著設計的障礙物,這些障礙物阻止球從開始點飛向空中,而後到另一個點的前進,以球進入洞中而告結束。這是高爾夫運動獨一無二之處。
結語
有檔案記載的最早的俱樂部是"雷斯紳士球手",後來於1744年成為"愛丁堡高爾夫球手榮譽公司"。當時,第一個高爾夫球固定在愛丁堡城市委員會贈送的銀球桿上。第一個勝利者,John Rattray,被授予"高爾夫首領"稱號。銀球桿獲勝者將成為下一年的"首領",這一做法成為傳統。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由前首領委員會選出的聖安德魯皇家古代高爾夫俱樂部的首領要親身參加9月舉行的俱樂部秋季獎牌爭奪賽開場賽。為了保持優勝者擔噹噹年首領的傳統,優勝者是比賽唯一的參賽者,一旦他擊出第一桿,他就自動成為優勝者。加農炮的轟鳴標誌著獎牌賽的開始,撿回首領擊出的球的球僮被授予一枚金幣。
比賽規則
規則要略
從事任何運動之前,均須了解該運動的基本規則方能盡興,並免於貽笑大方。高球運動看重紳士風度之展現,對基本規則的認識更不能等閒視之。因此,就高球基本規則、比桿賽與比洞賽之差異、各種擊球狀況的正確判斷和處理以及參加比賽注意事項等加以說明。高爾夫是一項需要集中的精神和技術控制能力的戶外運動,選手以14個高爾夫球棍擊球入洞,18洞為一輪,桿數最少者為勝,選手的得分要點主要是在於完成所有的進程所需的擊球次數。與其他項目不同的是,高爾夫的目標的自己的揮桿的次數越少,成績越好。高爾夫與其他球類項目不同,他很少固定比賽的場地,他的軌道變化很多。每個球洞的級別取決於它的距離。比賽的標準桿數往往是72,這也是我們所說的一輪比賽。通過4天4輪的比賽來決出勝者。
總則
1.高爾夫球比賽是依照規則從發球區開始經一次擊球或連續擊球將球打入洞內。
2.對球施加影響除按時規則行動以外,球員或球童不得有影響球的位置或運動的任何行為。
3.商議的違反規則球員不得商議排除任何規則的套用或免除已被判決的處罰。
基本規則
1.雖然高爾夫有許多規則,然而最基本不外乎下列兩點:
a.參賽者務必在公平的條件下進行比賽。
b.比賽過程中必須要能客觀地處理對自己有利的狀況。
2.至於其他各項規則,都是基於以上兩點基本原則所制定的。
遵守規則由自己做起,高爾夫規則雖是由高爾夫協會所制定的,但絕大多數仍是委由選手本身執行實際上的管理。當比賽進行時,每位選手皆負有使比賽公平公正之責任;並且基於公平競爭的精神,每一位選擇應要求自己成為一位遵守規則的裁判。
3.以擊球方式將球打進洞
a.所謂打高爾夫球最基本原則就是將一顆球自球檯連續打擊至其進洞為止。簡而言之,即是由第一桿開始,接著第二、第三桿,重複地擊球,將球打進洞,除此之外便別無他法。若是拿著球移動,或是利用投擲、滾地等方法,都是違反規則的。
b.待球處於靜止狀態後,始繼續進行比賽。當球被擊出後,不論是在何種狀態下行進,都應該等到球處於靜止狀態後才可繼續進行比賽,此乃高爾夫不變的法則,絕對不可觸摸或挪動球的位置,亦不能為求便於揮桿而改變周遭的環境。
比桿賽與比洞賽
形式上的差異,高爾夫的比賽形式比桿賽及比洞賽兩種。無論是職業賽或業餘賽均以比桿賽的形式較為常見。
1.所謂比桿賽,就是將每一洞的桿數累計起來,待打完一場(十八洞)後,把全部桿數加起來,以總桿數來評定勝負。
2.比洞賽亦是以桿數為基礎,然其不同處於比洞賽是以每洞之桿數決定該洞之勝負,每場再以累積之勝負洞數來裁定成績。
3.省略進洞之差異。比桿賽規定必須待球被擊進球洞後,才可移往下一洞的開球檯去開球。而比洞賽是在每一洞就決定勝負,因此只要對方同意就不必堅持球皆需進洞之原則。
4.罰則之差別。在比桿賽和比洞賽中,選手違反規則所受之處罰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比桿賽的罰則是罰兩桿,而比洞賽的罰則為處罰其該洞輸球。
判罰規則
1.界外(OB)
界外系禁止打球之地區,常以界樁或圍籬標示。界外之界限應以界樁(不含支架)或圍籬內側最靠近地麵點決定。如在地上以標線標示界外時,界外線系垂直向上向下延伸,且線之本身即作界外論。
2.遺失球。下列情況即可認定為遺失球:
a.球員或其同隊、或彼等之桿弟在開始找球後五分鐘,仍找不到球;或是雖經找到,但球員無法辨認是否為其所用之球。
b.球員按規則已用另一球當作比賽球,而未尋找其原球。
c.球員已自可能為原球所在地,或較原球位靠球洞之點擊出代替球,因此該代替球即成為比賽球。代替球:原球可能在水障礙以外遺失、出界而了以代替之球,稱為代替球。
3.水障礙(包括側面水障礙)
水障礙系指任海、湖、池塘、河川、溝渠、地面排水溝或其他露天水渠(不論其中有無積水),以及其他類似者。
a.凡在水障礙界限內之陸地或水,地屬於水障礙的部分。水障礙之界限系垂直向上延伸,用以標明界限所用的界樁、界標皆算在障礙內。
b.水障礙(除側面水障礙外)應以黃色界樁或標線標明界限;側面水障礙則是以紅色界樁或標線了以界定。
c.水障礙中的球。向水障礙方向打出之球,是否在障礙以內或障礙以外遺失,乃是一項涉及事實的問題。如認為系障礙內遺失者,必須有之證據證明球確落入障礙內;如無確定之證據時,則應視為遺失球,按規則處理之。
d.如球落入、觸及或遺失在水障礙中(不管球是否位於水中),球員要受一桿之處罰,並依下列方法處理:(1)儘可能在接近上次擊球之原位打次一桿。(2)在原球最後通過該水障礙邊緣之一點與球間之直線,於水障礙後方拋球,至於應離水障礙後方多遠處拋球並無限制。(3)球落入、觸及或遺失在側面水障礙中時,可以選擇下列特別措施:在障礙外距原球最後通過之水障礙邊緣;或距離球洞相等距離之另一邊水障礙邊緣;於兩支球桿長度以內拋球。球應拋下及停留在不得較原球最後通過水障礙之邊緣地點更接近球洞處,按規則,所撿起的球不可擦拭。
打法技巧
基本要領
基本要領包括:握桿、擊球姿勢和腳位。
握桿
雙手握牢球桿,防止滑動,又要確保兩手腕的靈活性,達到最大的桿頭運行速度和控制桿頭方向的目的。握桿後將手臂、手掌和球桿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擊球。一般握桿的方法有:重迭式、連鎖式、十指式等。
重迭式:右手小指嵌入左手食指與中指間,雙手部分重迭。
連鎖式:右手小指與左手食指咬合。
十指式:雙手除拇指外,八個手指掐在桿柄上,兩手手掌相向,但不重迭。
擊球姿勢
按握桿要領握好球桿後,身體自然站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頭輕鬆下俯,注視桿頭。雙膝稍彎曲,使桿頭底部著地。身體左側與目標(果嶺或球道)保持適當角度,身體重心平均落在兩腳上。
腳位
指準備擊球時兩腳站立的姿勢,分為正腳位、開腳位和閉腳位。
正腳位:指兩腳尖聯線與準備擊球線平行的腳位。若全力擊球,無論使用哪種球桿,均可採用正腳位。
開腳位:指左腳稍微後撤的腳位。往往在用短鐵桿擊球時採用,擊出的球路向左彎曲。
閉腳位:指右腳稍向後撤的腳位。常在開球和球道上擊球時採用,擊出的球路向右彎曲。無論在擊球時採用哪一種腳位,右腳與擊球方向成直角,左腳與擊球方向成45度。
基本打法
握桿、站姿
1.左手:把桿子從食指靠掌的第一指節斜著橫貫上緊緊地靠著掌緣下端的厚肉墊,大拇指跟食指的“V”形紋要指著右眼。
2.右手:全用指頭去握桿,桿子直著壓過靠掌的指節上,一定要握在手掌之外。中指及無名指吃力最重,在練習右手握桿的時候,把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拿開,拇指和食指形成“V”形紋指著下巴。
3.合:兩手握桿的時候,要聯結在一起形成一體。右手的小指頭在左手指和中指之間的夾縫裡;左手的大拇指正好平穩地被藏在右掌拇指下的窩裡。
4.站姿:右腳方方正正的抵著假想中與彈道平行的一條線呈90°。左腳向外開1/4,以5#鐵桿為準,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比5#鐵桿長的就開得寬;比5#鐵桿短的,雙腳就向內攏一些。雙臂和關節儘量向身體靠緊,雙腳向內指。
主要技巧
若在主方賽場兩記球打出了5個標準桿,做如何感想?如果能夠用5鐵桿而不是3鐵桿打出4個標準桿呢?這些都只是可能,水平也會提高。如果想球擊的更遠些,下面是需要掌握的5個基本要點。
1.拓寬揮桿弧線
Tiger Woods和Davis Love都是利用寬擊球和大揮桿弧線來遠擊球的典範。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在上揮桿時儘量伸展手臂。如果能夠保持寬的揮桿弧線,可以不要非常用力揮桿就能擊出桿頭速度非常快的擊球。
2.減小握桿力度要想擊出遠球,不一定要非常用力
事實上,用力過大會起到反作用,而且會導致肌肉緊張,最後導致桿頭速度非常慢。放鬆上軀後,獲取額外力量的關鍵在於適當的握桿力度。比如,握桿力度在1到10的範圍內達到7。在真格揮桿過程中保持這個力度,以獲得較快的桿頭速度,同時保持對球的控制。如果配有桿頭速度測試儀,將揮桿進行測量。在使用時,注意緊、松握桿力度時的桿頭速度變化。就會發現,身體壓力和握桿力度越小,桿頭速度會增加越快。
3.肩部進行大旋轉
Jim McLean,PGA最好的老師之一將肩部旋轉稱之為"X"因素。他對許多擊球遠的高爾夫運動員進行科學測量,發現他們的肩部旋轉比臀部旋轉都要大。這就意味著,大的臀部旋轉可能最終減弱形成力量和桿頭速度的能力,因為這時的力矩更小。保持下軀穩定(擊出),肩部旋轉至球後,這樣擊球動作就會姿勢正確。
4.隱藏肘部
最好體念恰當位置的方法是在上揮桿時將右肘藏於身體右側(左手球員使用左肘)。這樣做能夠避免在擊球過程中的普遍錯誤,這個錯誤會減小擊球力量。而且,當右肘保持原有狀態時,會延緩擊球―――這是獲得力量和恰當時機初秋的一個關鍵。若能夠正確隱藏右臂,右臂(右手球員)筆直,且雙手都在球後。
5.保持膝部穩定和彎曲
把雙腿看作揮桿的基礎。若基礎動搖或晃動過猛,就會出現力量泄漏,從而恰當卷球的力量就越小。在上揮桿的最高點時(左手球員使用左膝),保持右膝的穩定,並將重心放在腳內。若膝部和重心偏離腳部,就會出現傾斜,從而導致許多機械問題。為了保持雙膝之間的寬度,左膝應該保持相當靜止,不能做過大的橫向運動。我們先前出版的小貼士建議在兩膝之間放一個籃球進行訓練。
使用器材
球僮
——最重要的“裝備”。
如果以對打球者的輔助作用為標準判斷,高爾夫球僮應該是高爾夫運動中最重要的“裝備”,尤其對業餘高爾夫愛好者來說。球僮在高爾夫球場上發揮著多重作用:運動員成績的記錄者、球員的陪同和輔助以及球場的即時維護者。合格的職業球僮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內容包括:掌握高爾夫運動的技巧和規則,熟悉場地上每一個球洞的長度、通道上障礙區的特點、果嶺的地形地勢,甚至當地的天氣、風速。球僮需要幫助來到一片陌生場地的球員儘快熟悉場地,為球員參謀制定打法和戰術,為球員每一桿的決定提出最合理的意見。當球飛進了複雜的障礙區,鑽進樹林、池塘,找回失球也是球僮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可以使球員免於加桿的懲罰。
除此之外,球僮還同時承擔著很多諸如運送球具等為球員服務的瑣碎工作。出於信賴和尊重,有修養的紳士球員把球僮稱作自己的“小夥伴”,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所有的球僮都只有一個共同的無姓氏的名字:“小妹”或者“小弟”。國際職業賽事規定不允許給參賽者配備球僮,這意味著球員在數小時與風吹日曬下的行走之外,還要自己背負所有球具,高爾夫比賽的辛苦由此可見一斑。但在最高級的高爾夫俱樂部中,或者像中國這樣人力成本極度低廉的國家,就有為業餘球員專門配備的球僮,為球員提供一些更體貼的服務。
服飾
——只求舒適。
Ashworth、Fila Lacoste等是傳統而專業的高爾夫服飾製造商,他們所生產的服飾都是從運動本身的需要出發,注重的是服裝的舒適以及防風、排汗的功能。由於從事高爾夫運動的是一特定人群,很多著名的奢侈品牌也加入高爾夫服飾製造的行列,著名的Salvatore Ferragamo生產的休閒高爾夫鞋開價在3000元以上,而事實上一雙可換膠釘的專業高爾夫鞋只要不到1000元就可以購買到,三分之二的價格差是Fevagamo作為著名奢侈品牌的價值。高爾夫對禮儀有嚴格要求,表現在服裝上,就是要求服裝款式端莊大方,舒適而適宜身體動作,並不追求品牌、質地和剪裁。無論你穿著普通的棉服T恤還是精緻的拉爾夫·勞倫,沒有人會因此在高爾夫球場上對你區別對待,而一件有著BMW LIFESTYLE標記的上衣也不會幫你把差點縮小一個。
球具
——耐用品。
世上僅有這樣一支古董高爾夫球桿:以紫檀為桿、純金為頭、鑲嵌翡翠,單是它本身材質的價格就已經達到數十萬人民幣。據說它曾經是某個歐洲古老王室的愛物,被一個低調卻狂熱的高爾夫球迷收藏。就如有純金鑲鑽的腕錶,有價值連城的球鞋,高爾夫球桿可以將奢華進行到極致,也可以普通到只講究耐用和物美價廉。木製球桿仍然在高爾夫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球桿的設計上,桿頭體積日益增大,容錯度也相應提高,精心安排的周邊承重及桿底設計,讓使用者能更輕易地打出遠而高飛的擊球;特殊鐵桿的桿面傾角和反彈角設計越來越精密,讓使用者的短擊球更接近球洞;推桿不論是傳統楔型還是鐮刀型,或者外形越來越特殊的大頭款式,目的都在於為使用者帶來最佳球感。
球桿
一套高爾夫球桿限定不得超過14支。整套的組成則視個人的喜好而定。
通常一套球桿包括下列幾項:鐵桿:3,4,5,6,7,8,9,PW。木桿:1,3,5及推桿。這並不表示每次打球都必須攜帶這些球桿。初學者可攜帶一支發球桿(1號木桿)或3號木桿,3,5,7各一支,以及9號鐵桿,外加一支推桿。
木桿
木桿主要用於開球,若能用它第一桿就擊出很遠的球,對以儘可能少的桿數打完一洞無疑邁出了決定性的第一步。當然,第一桿就打出“一桿進洞”(Hole in One),那就是開球木桿功勞的極限。木桿的特點是桿身長,桿頭相對而言較輕,這就導致便於揮桿。現代的發球桿(Driver)儘管一直都被稱為木桿,實際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發球桿已由金屬製造。高球界特別重傳統的“保守派”球手有些仍使用柿木木桿,但組裝的鋼製桿頭會影響擊球是否理想。帶有鵝形桿頸的桿頭的球打可以給一般球手較大的自信心。發球桿通常長100厘米。木桿分成四種,即l號木桿(Driver),3號木桿(Spoon)。4號木桿(Buffy),5號木桿(Cleek)。號碼越小,桿身長度越長,重量越輕;反之,號碼越大,桿身長度越短,重量越重。木桿如此,鐵桿亦然。l號木桿是長球桿,揮桿時是在草上滑動打過去。木桿桿頭從結構上看,不同的設計就有不同的特性與效能。一般來說,它對於擊打距離和結構頗有影響。桿頭根面與後方的長度大於前端和桿根的長度,可將球高飛打出,往往可以獲得預期的方向性和選擇球的理想落點。
鐵桿
鐵桿實際是不鏽鋼桿,或鍛造製成或鑄造製成。優秀高爾夫球手喜歡選用手工打造的桿面球桿。鑄造製成的,在外緣加重的鐵桿有較大的甜蜜點(Sweetspot)。大多數不鏽鋼桿身的鐵桿有著不盡相同的桿身彈性。通常鐵桿的長度為95厘米。鐵桿的特性是易於保持擊球的方向性,高爾夫球運動的主旨是用桿擊球接近目標,因此能最大限度確保方向性,使擊出的球即使未達到目標至少也接近目標就是首要目的。鐵桿擊球部位用軟鐵製造,它的底部比木桿底部要小,也不像木桿那樣厚,長度短。由於鐵桿重量較重,因此揮桿如割草,揮桿角度更佳,更易將草皮掀起。鐵桿共有9種,包括從3號鐵桿到9號鐵桿的7種以及劈起桿(Piching Wedge)、沙坑桿(Sand Wedgr)。實際上還有一種多功能特殊鐵桿。由於劈起桿、沙坑桿和多用桿在揮桿時都無需做出大振幅的充分動作,因而這些鐵桿的桿身彈性只具有三等重要性。它們的一般長度也更短,約為90厘米。全部14支球桿為一套球桿,即四木九鐵一推;取其奇數就是半套球桿(Half Set)。本世紀30年代鐵桿盛行時,製造商為了拓展市場銷路,紛紛標新立異,推出不同重量的鐵桿,加上桿身長度和彈性均有區別,令買家面對五花八門的球桿而眼花繚亂,不知所從。製造商還挖空心思的研製和開發不同球位、不同險惡地勢及障礙情況下的特製鐵桿。當時有些球手甚至背上20支或更多的球桿在球場上奔走。1938年1月1日,美國高爾夫協會宣布:一套球桿組合的最大限度是14支球桿,不得超過。蘇格蘭的皇家古代高爾夫俱樂部在一年之後亦回響,確定上場球桿上限為14支。
推桿
推桿是用來在果嶺上朝球洞方向推擊球的專門球桿。推桿與鐵桿在規格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推桿桿身較短,桿面傾角最大不超過5度。此外,推打形狀與材質千奇百怪,究竟哪一種好,要看球手使用起來是否順手,更重要的是看效果,即推擊成功率高低。打高爾夫球這件事,第一利器是球桿。但是這不等於說,哪個牌子有名,哪個桿子最貴,或者說哪種桿子是大牌明星使用的,你就購置它。球桿選擇走錯一步棋,不僅不利於你提高球技,降低差點,還浪費了金錢,效果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分辨技巧
1.價格上的差異。通常市場上正品球具和仿冒產品還是存在一定的價格差異,消費者會有一種希望少花錢也能買到優質球桿的心理,也正因為這樣一些不法之徒也就有了瞞天過海的藉口,隨之而來的就是鼓吹其產品是以走私,偷盜,違規代銷等諸多理由來欺騙購買者,其實一套正品球具從生產加工到檢驗測試要經過多重極其繁瑣複雜的工序,其成本和零售價格自然成正比,所以,細心的您一定要警惕切勿占便宜而自己吃大虧。
2.防偽標記。很多著名的品牌高爾夫球桿都有其獨特的標記,比如CALLWAY的鐵桿桿頭的右下角就刻有一個小指甲大的橢圓形的防偽鋼印。幾款1號木桿的第一個大字母里會印有一個很小的其加工廠英文名稱第一個字母的小寫,廣大愛好者可以通過瀏覽其官方網站和諮詢當地代理商來以此識別真假。
3.品牌經銷商。仍有很多世界著名品牌高爾夫球桿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所以只會有少部分從國外零售回來的個別款式,其中多為愛好者的個人珍藏。所以,只要是國內沒有正式代理商的品牌進行大批量的銷售,必然是仿冒產品。只有通過正當渠道購買的球具,才會確保其質量的恆久遠。
4.細微差別。個別品牌高爾夫球桿的新款球具在上市之初,市場普及率較低,一些急於獲利的仿冒商便會在沒有詳細資訊的前提下,通過查看正品的廣告介紹或其他種種途徑來臨摹仿造,但常常會出現用以往舊款式仿冒的球桿套和舊款球包來魚目混珠。
5.組裝做工。一支假高爾夫球桿最常見的就是使用一段時間後,非常容易磨損報廢,所以購買時一定要仔細觀察球頭和桿身連線處做工是否正規牢固,不結實的連線通常很容易折斷損傷,假桿由於成本低廉故此在選材上一定漏洞百出,桿身和握柄質量是否優質便取決與此。
場地設施
球場布置
包括會館、標準球場、練習場及一些附屬設施,球場的主要規格有9洞和18洞等,需根據場地和球會要求決定。正規18洞球場劃分為18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場地,每塊場地均由發球檯(開球檯)、球道、果嶺和球洞組成。標準球場的總長為5943~6400m,寬度不定,球場四周應有界線,關鍵地段設有界樁。
障礙區:是指球場中的沙坑、水塘、小溪等擊球非常困難的區域,障礙區的設定,使得每個球洞的比賽都顯得更富挑戰性。
球洞:球洞內設有一個供球落入的杯,杯的直徑為11.43厘米,深10.16厘米。
旗桿:是指設定在球洞中心的帶旗幟、可移動的桿。旗上標有洞序號碼,能為遠離果嶺的選手指明方位。通常19號洞插黃旗,1-18洞插紅旗。
比賽從1號洞開始,依次打完18洞稱為一場球。比賽的勝負取決於各選手擊球入洞的總桿數。標準桿數是指選手將球從開球區擊到球洞內所需要的擊球次數。每個洞的標準桿數由該洞場地大小而定。男選手的標準桿數:250碼以內的球洞為3桿,251-470碼為4桿,471碼以上為5桿,女選手的標準桿數:210碼以內的球洞為3桿,211-400碼為4桿,401-570碼為5桿,571碼以上為6桿。一般高爾夫球場設4個3桿洞,4個5桿洞和10個4桿洞。
球場設施
1.會館。也稱高爾夫俱樂部,多設於球場的入口處,是為球員提供休息、更衣、餐飲的場所。會館前設有停車場,並且一般常設定可供球員登高遠望的觀景點。
2.發球檯。發球檯是每個球道擊球的開始,一個球道常包括3個遠近不同的發球區,分別為女發球區(比男發球區接近果嶺20%)、男發球區及比賽發球區(位於開球區後離果嶺最遠處),有時也將3個發球場合併成一個大的發球區。發球區應高於四周地勢,以利於雨天排水。
3.球道。球道是球場中面積最大的部分,是從發球區到果嶺所經過的路段,球道兩側是起伏的地形或樹叢,使球道和球道相分離,球道為寬闊的草坪,球員一般能夠在發球區看到果嶺。根據運動員的擊球距離,常在落球區和果嶺周圍有計畫地設定沙坑、水塘、小溪等障礙物,用於懲罰運動員不正確的擊球,並提高比賽的刺激性和激烈程度。
4.果嶺。果嶺是每個球道的核心,是球洞所在地。球被打進球洞後,也就是該球道的結束,進入下一個球道。果嶺的面積為111~2545平方米,形狀有圓形、橢圓形等,高度比四周地勢高30-100厘米。
5.練習場。練習場是供初學人員學習打球的地方,可以設在城市中或高爾夫球場附近。
著名球場
“都柏林身邊的美學”——波特馬諾克高爾夫俱樂部(Portm arnock Golf Club)
被公認為“真正完美球場之一”的波特馬諾克高爾夫俱樂部球場位於都柏林北邊,距離市中心約12英里。波特馬諾克球場的挑戰性體現在18個經典的球洞,而且每個球洞的方向都不同。這裡的地形和球洞布局,要求球手在擊球時考慮許多技術性的問題。
歷史:這座舉世聞名的球場始建於1894年,因其地理位置優越,品質超群,從而成為眾多重要賽事的理想舉辦場地,從1949年的英國業餘高爾夫球錦標賽到1960年的加拿大杯賽,再到1991年的沃克杯賽以及重新舉辦的愛爾蘭公開賽12站比賽等。這個球場已經被公認為是“不列顛群島十佳高爾夫球球場”之一。
“擁抱大海的波瀾壯闊”——巴利巴寧球場(Bally bunion)
巴利巴寧球場是完美的林克斯球場,因善於開發、利用自然地形而聞名。巴利巴寧球場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設施完善。這裡有兩個18洞錦標賽球場,老球場和凱欣球場,各有特色,但均屬真正的林克斯球場。特殊的地理位置:球場位於壯觀的北凱裏海岸,處於香儂河與凱里岬之間,美麗而崎嶇的大西洋海岸形成了球場的背景版。
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高爾夫勝地,或許要歸功於愛爾蘭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風景。世界上大約有30%的天然林克斯球場錯落於愛爾蘭島的海岸線上。在林克斯球場打球,你必須要戰勝風的力量,把球從堅硬的高爾夫球道上射出,使其穿過一大片沙丘,並落在翠綠的草地上———這真是一段令人激動振奮的經歷,讓你意猶未盡。愛爾蘭島的球場不僅以風景著稱更以其悠久歷史為人稱道。1891年成立的愛爾蘭高爾夫聯盟(the Golfing Union of Ireland)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爾夫聯盟了。
波特馬諾克(Portmarnock)、巴利巴寧(Bally bunion)、皇家鄉村(Royal County Down)和皇家波特拉什(Royal Portrush),被並稱為愛爾蘭島的四大高爾夫球場。“百年高爾夫樂園” ——北愛爾蘭皇家鄉村高爾夫俱樂部(Royal County Down)人們常用三個之“最”來形容這個球場,愛爾蘭島最古老的高爾夫俱樂部之一、世界上最美麗的球場之一、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球場之一。
球場構造:石楠花和金雀花簇擁的球道在巨大的沙丘下輾轉曲折,輪廓精巧的果嶺周圍是野草叢生的沙坑。這裡宛如世外桃源景色美不勝收,打起高爾夫球更是驚心動魄。
最新動態:在Donald Steel的指導下,這塊球場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使沙丘前方的球道相對平緩,並且在金雀花和歐洲蕨叢中修建了幾個非常有魅力的球洞,其中有一兩個還是非常難對付的。
“堤岸海岸上的明珠”——皇家波特拉什高爾夫俱樂部(Royal Port rush Golf Club)
北愛爾蘭自治區的皇家波特拉什高爾夫俱樂部也是世界上最俱挑戰性的球場之一。皇家波特拉伸觸擊球場第5洞的難度較大,需要從發球檯將球準確地並落在狹窄的球道上,接著再揮動8號、9號鐵桿將球擊入處於峭壁區附近的果嶺。
名字來由:站在公園13世紀的鄧盧斯城堡遺址(Dunlucc Castle)上可以俯視整個球場,皇家波特拉伸鄧盧斯球場(Dunlucc Course)因此得名。
中國禁止新建高爾夫球場
中國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2011年4月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從2004年開始,高爾夫球場的建設是作為暫停的禁止性項目。總的方針是先清理、後規範。在正式的規範性檔案出台之前,新建任何高爾夫球場都是被禁止的,都是違法的。20世紀80年代,高爾夫運動被引入現代中國。自2004年起,由於擔心開發商違法占用農田興建度假場地,中國政府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暫停高爾夫球場的開發建設。據報導,儘管有禁令的存在,開發商們還是可以從地方政府獲得批准開辦建設,或將高爾夫球場稱作公園或者空地,以規避相關規定。
據公開報導資料顯示,中國仍有大約250個在建高爾夫球場,同時600個高爾夫球場已列入未來建設規劃。國土資源部官員表示,以體育公園、休閒公園為名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借發展旅遊觀光農業之名大量占地,違規進行旅遊房地產開發和違規新設、升級、擴大園區等現象有所抬頭。國土資源部對高爾夫球場的清理工作從未停止。國土資源部最新通報的湖南省一起違法占地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處理情況顯示,2010年3月,郴州小埠古村生態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建設小埠生態園為名,違法占地、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實際占地1631.77畝。違法占用1631.77畝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及設施已被限期拆除,恢復土地原狀。
常用術語
發球檯(Tee):高爾夫選手每洞發第一個球的平坦區域。他們必須在發球檯兩個標誌之間發球。這也指高爾夫選手只可以在第一次擊球使用的木製或者塑膠制的spike,把球舉起來,這樣打球更容易一些。
果嶺(The Green):在球洞周圍非常平坦的區域。這個區域的草很特殊,有利於選手將球推到洞中。
球道(Fairway):從發球檯到果嶺之間寬闊的草區域。
長草區(Rough):球道的邊緣區,草更長一些,所以不容易打球。
洞(Hole):高爾夫球場上一共有18個洞。由發球檯、球道和果嶺組成。洞也指事實上高爾夫選手想把球打進的洞,通常裡面插一隻旗來指示。
洞(Pin):是事實上洞的另一種說法,有一隻旗來指示。
標準桿(Par):是指高爾夫選手把球打進指定洞裡應該使用的標準或者打球的特定數目。通常由洞的長度和難度決定,一般為3-5桿。18洞的總桿數應為72桿。當選手打完一洞用完同等數量的桿數,那么他們就使用了為這個洞設定標準桿同樣的數量。
小鳥球(Birdie):是指高爾夫選手使用了為一洞設定標準桿少一桿的數量打完一洞。例如標準桿是4桿,但選手只使用3桿就打完這洞。
老鷹球(Eagle):是指高爾夫選手使用了為一洞設定標準桿少兩桿的數量打完一洞。
博基(Bogie):是指高爾夫選手使用了為一洞設定標準桿多一桿的數量打完一洞。
沙坑(Banker):在球場周圍設的沙坑。有一些特殊規則適用於選手怎樣從沙坑裡打出球。從沙坑裡打出球非常困難。
障礙(Hazard):選手不容易打球的地方或者事物。有一些特殊規則適用。包括池塘、河流和湖,這些叫做水障礙。如果他們把球打到障礙里,選手可以棄球,然後從一個特殊地方打球,也可以招致罰球。
草皮(Divot):高爾夫選手削下來或者擊球後削下來的草皮。
木桿1號(Driver):有圓的大桿頭的大木桿,用來擊出長距離的球。高爾夫選手自己的球袋裡可能沒有準備。大力擊球就是用1號木桿擊出長距離的球。
推桿(Putter):有小平頭的球桿,用作在果嶺上推球,使球進洞的桿。To “putt”是用推桿推球。
鐵桿(Iron):用金屬做的桿,有角度的桿頭是用作中距離的擊球。高爾夫球手會帶很多這種桿。桿號越小(例如4號鐵桿),球擊得越遠。
Pitch:劈擊出一桿非常短而高的擊球,通常在果嶺邊緣附近擊出,或在沙坑外面或要越過某物體。
沙桿或劈起桿(Wedge):是一種特殊鐵桿,在桿頭有更大的角度,後部設計得光滑,用作從沙坑處非常短而高的擊球。
球僮(Caddy):負責在球場中為專業選手背高爾夫球桿包,建議高爾夫球手桿的選擇和技巧的人。球僮通常獲得他們服務的高爾夫球手獎勵的10%-15%。
低於標準桿(Under PAR):高爾夫球手的擊球數低於標準桿數。例如,低於標準桿3桿是指高爾夫球手在當天的比賽中獲得了低於目標三桿的成績。
切(Cut):當比賽舉行兩天以後,從156名選手降至(“切”至)大約70名選手。如果選手“獲得了切”,他們將在後兩天中繼續比賽。如果他們“失去了切”,將被排除來競爭之外。
輪(Round):一“輪”是18個洞。每天選手們進行一輪的比賽
9前/後9(Front/Back):18球洞的球場被分為兩組9球洞。前9(1-9洞)被稱為前9或外9,而後9(10-18洞)被稱為後9,或內9。
職業選手(Pro):Professional(職業選手)的縮寫,指那些以打高爾夫球為生的人,已獲打高爾夫職業比賽的資格。
巡查(Tours):指官方正式的監管職業比賽的專業高爾夫組織。這包括歐洲巡查、亞洲巡查或澳洲巡查
PGA:代表職業高爾夫協會
Fore:當高爾夫球被意外地擊向另外一人時,該詞被喊出,以警告該人躲藏閃避。如果你聽到這個詞,用手蓋上你的頭和臉
第19洞(19th hole):在高爾夫行話中指的是會所中的酒館,在那裡高爾夫球手們在他們打完18個洞後,盡情享受Johnnie Walker黑牌。
運動精神
“高爾夫禮儀與行為規範”並非可有可無,而是屬於高爾夫規則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凡不遵守高爾夫禮儀與行為規範的行為,同樣屬於“違規”,正式比賽的情況下,一般性的違反禮儀可能會被“警告”,程度嚴重時則可能會直接被“DQ”(取消比賽資格)。
高爾夫運動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沒有裁判員執法或仲裁者監督的情況下進行,主要取決於球員自身是否誠實、是否能隨時為他人考慮及是否能自覺遵守規則;無論比賽和競爭多么激烈,球員都應隨時表現出自律、禮貌和良好的體育道德——這就是高爾夫運動所倡導的精神。
《Rules of Golf》開宗明義第一節便是明確強調“高爾夫精神”。
可以說,“高爾夫精神”是高爾夫運動的精髓,也是高爾夫這一所謂“紳士運動”特定的行為準則。
簡而言之,高爾夫精神可以集中概括為一句話:“誠信、自律、隨時為他人考慮”;凡在球場上弄虛作假、不守規則、不講禮貌、藐視規則、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等,都屬於違背“高爾夫精神”的行為。
禮儀
高爾夫是一項高貴優雅的紳士運動,講究是他們的特點。
安全:球員在揮桿之前,要保證揮桿範圍內無人站立,或可能擊起的石子,球等不會傷及別人。當前組球員未走出(約300碼)擊出球的射程及範圍之前,後組的任何球員不得打球。
禁聲:球員在擊球時,周圍要保持安靜,不可有談話聲或車輛聲及其它干擾球員擊球的噪音。
打球速度:為了大家的利益,球員打球時不得得延誤時間,如果一組球員在球場上進行遲緩並落後前面的打球員整一個洞以上,應該讓後續的一組先行通過。
優先權:二人一組較三人一組或四人一組有優先權,並有超越這些組先行通過的權利,而這些組應請二人球組先行,單獨球員無此權利而應讓任何其它組先行通過。
球品勝於球技,以紳士風度享受高爾夫運動,讓我們共享提倡高爾夫禮儀。
A.別人打球,禁聲勿動
B.落後一洞,禮讓後組
C.練習揮桿,勿傷草皮
D.填平沙坑,人人有責
E.打球過慢,人人討厭
F.注意穿著,保護果嶺
注意事項
嚴禁遲到
參加高爾夫比賽的最大禁忌就遲到。
1.若是與朋友間的比賽遲到,定會被列為最不受歡迎的球友;若是正式比賽場合中遲到,輕則受罰,重則喪失比賽資格。
2.遲到的罰則可依比賽形式分為兩種:比桿賽中對遲到者處罰兩桿;比洞賽則判第一洞輸球。由此可知,比賽遲到是參賽者的一大恥,應該極力避免。
事先了解參賽條件
每位參賽者必須於賽前了解球場所定之比賽條件:
1.比賽之正確時間;2.各組成員之編排;3.自己被認可的差點;4.第一洞是一號或十號;5.比賽當天當地之規則。
球桿數只限十四支
在正規的競賽中,每位選手只能攜帶十四支以內的球桿參賽,球桿若少於十四支時可補充到十四支。比賽中可更換損壞或不堪使用的球桿,但以不耽誤比賽為原則;而且不論補充或更換球桿,皆不得向球場上任何一位參賽者借用。球桿一旦借出後,直至比賽終止,借出的球桿將供借用者使用,借出的一方不得使用之。
球的位置
球的位置是所有比賽規則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所以為了保證自己對比賽規則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因犯規而失利,一定要記住以下有關規定:一、當整個球處在界外時,球為出界;判斷標準是界線柱最內側的點在地面上的連線,或有些情況下為邊界線;二、當球的任何部分接觸到水障區標記線時,球就是處於水障區了。要記住標誌柱本身也是水障區的一部分;三、當球的任何部分接觸到果嶺時,球就是位於球洞區了,如果球在果嶺邊緣,有一部分突出於果嶺之外,則不能算是在球洞區;四、如果球的任何部分位於發球區內,則應視為在發球區內架球。發球區是一個長方形的區域,寬度為兩個球桿的長度,前面和側面由發球區標記的外界限來決定。
重要賽事
首次的美國公開賽是在1895舉行的,當時採用的是9洞賽,獲得冠軍的是在英國出生的霍雷斯·萊溫斯。英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在1901年在英國的首都倫敦建立,15年之後美國的PGA公開賽創立,在1971年英國PGA加入了歐洲的高爾夫球協會,並且成為了當今非常著名的歐巡賽。在亞洲、日本、歐洲、美國和南非都有成功的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其中英國公開賽、大師錦標賽、美國公開賽和PGA比賽是爭奪最為激烈的4大賽事。
PGA錦標賽是唯一一項由大名鼎鼎的世界高球第一組織PGA(職業高爾夫協會,美巡賽舉辦組織)親自主辦的大滿貫賽。全名美國職業高爾夫錦標賽(USPGA Championship),通常簡稱PGA Championship。1916年1月17日,美國著名百貨公司企業家羅德曼·瓦納梅克(Rodman Wanamaker)創辦了PGA,並在同年10月9日自掏腰包,在紐約舉辦第一屆PGA錦標賽。比賽共有31人參加,詹姆斯·巴內斯(James M. Barnes)捧起了最後的冠軍獎盃“瓦納梅克杯”(Wanamaker Thorpe)。美國PGA錦標賽是四大賽之一,它的獎金額在四大賽中獎金總額第二位,冠軍獎金額僅次於美國名人賽,列第二位。1916-1957年採取比洞賽方式,1958年開始採取比桿賽方式。Walter Hagen 和Jack Nicklaus分別贏得5次冠軍,是此項賽事獲勝最多的球員。在男子高爾夫四大滿貫賽中,89年的歷史只比美國大師賽悠久;而與其他三大滿貫相比,它也沒有更多的文化與歷史積澱;在比賽形式上,和美國公開賽類似的它也沒有太多特色。但沒有球手會因此小視PGA錦標賽,它吸引了世界最好的100名高球手中的97個。PGA錦標賽是四大滿貫賽事中唯一的僅限職業選手參加的比賽。同美國大師賽一樣,PGA錦標賽不設資格賽。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選手才能獲邀參賽。
歐巡賽是一個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著廣泛的業務,而其首要的任務是管理職業高爾夫賽事。這項獨特業務的目標就是要為會員謀取福利。會員其實也就是參加比賽的球員,他們通過比賽,贏取賽事獎金。歐巡賽國際賽程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成長的國際品牌。歐洲挑戰巡迴賽注重培養未來之星。歐洲常青巡迴賽則為那些年滿50歲的冠軍們提供一個新起點,讓他們獲得競技第二生命。歐巡賽首席長官奧格雷迪帶領著108人的管理隊伍,以英國薩里溫特沃斯為總部。歐巡賽的董事會由12名選舉產生的董事構成。成為董事必須是歐巡賽會員。歐巡賽另外還設有一個賽事委員會,由14名球員組成。董事會由以下成員組成:尼爾·科斯(主席,英帝國勳章獲得者)、安琪·哥蘭多(副主席)、羅傑·查普曼、保羅·伊爾斯、湯米·霍頓(英帝國勳章獲得者)、大衛·瓊斯、羅伯特·李、約翰·奧李利、大衛·拉塞爾、奧烏·瑟伯格、傑米·思朋斯和讓·范德維德。賽事委員會則包含以下成員:傑米·思朋斯(主席)、讓·范德維德(副主席)、湯瑪斯·比約恩、羅傑·查普曼、達倫·克拉克、安德魯·柯爾塔特、約金·哈格曼、希門尼斯、伯納德·蘭格、羅伯特·李、保羅·麥克金尼、科林·蒙哥馬利(英帝國軍官勳章獲得者)、馬克·羅伊和亨利克·斯滕森。
歐巡賽這些年得到了長足發展,數據可以說明一切。2004年,歐巡賽國際賽程一共包括45站比賽,舉辦的國家或地區多達23個,賽事總獎金增至106,010.64歐元(73,308,983英鎊)。與之相比,歐巡賽1972年成立之初的獎金只有25萬英鎊。歐洲挑戰巡迴賽2004年的獎金達到4,370,779歐元(3,021,874英鎊),而歐洲常青巡迴賽的獎金則達到6,573,874歐元(4,545,053英鎊)。歐洲挑戰巡迴賽一共29站比賽,舉辦國家或地區總共21個。歐洲常青巡迴賽則有23站比賽,舉辦國家或地區達到了14個。歐巡賽的基金來自贊助商、供應商、政府、電視及門票收入等。這些基金培育出一個國際性的大圈子。在這個不斷擴展的圈子中,歐巡賽在各個水平上積極推廣高爾夫賽事。
國際賽事
世界高爾夫球競賽大約分為三大體系,即男子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PGA)、女子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LPGA)及區域對抗賽的萊德杯和總統杯。男子職業巡迴賽按規模、獎金和影響力排序可為:美國巡迴賽、歐洲巡迴賽、日本巡迴賽、南非巡迴賽、澳大利亞巡迴賽和亞洲巡迴賽。其中美巡賽是六個巡迴賽中最有影響力的比賽,每年在美國大約要舉行45個左右的常規賽,每站比賽的總獎金在500-530萬美元之間,美巡賽獎金排前125名的選手才有資格報名參賽。而歐巡賽每年的賽事最多,大約有50多個,總獎金在100-200萬美元之間,舉辦地遍布世界各地。日巡賽每年大約有30個比賽,每站總獎金在100萬美元左右,比賽只在本地進行。南巡賽和澳巡賽規模相對較小,每年各有10站左右的比賽,每站比賽的總獎金也不低於100萬美元。亞巡賽比賽數量更少,但近幾年來發展迅速,獎金數額也在不斷提升。
四大滿貫賽
在所有職業比賽中,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人氣最旺的比賽即美國名人賽、美國公開賽、英國公開賽和美國PGA錦標賽,該四項賽事被稱為四大滿貫賽。4月大師賽(名人賽)1934年創設,每年在喬治亞州的奧古斯塔球場舉行邀請賽。美國名人賽可謂是世界高爾夫球比賽的第一。它具有特殊的參賽規定,其總獎金和冠軍獎金是四大賽中最高的。它是四大賽中唯一場地固定的比賽,美國名人賽獲勝次數最多的球員是Jack Nicklaus,共6次。6月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1895年設立,由美國高爾夫球協會所主辦,是高球界最具權威且最難獲勝的賽會,職業與業餘球員皆可參加。美國公開賽的全稱是美國公開錦標賽,由美國高爾夫協會(USGA)主辦。每年6月在美國的不同球場舉行比賽。比賽分四天舉行,每天打18洞,共72洞。7月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世上歷史最悠久的高爾夫球比賽;1860年由英國高爾夫球協會開辦。英國公開賽的全稱是英國公開錦標賽,由皇家古代高爾夫俱樂部主辦。英國公開賽是四大賽之一,它是世界高爾夫史上最古老也是最負聲望的大賽,首屆比賽於1860年舉辦,當時只有8人參加。但如今從規模來看,它是四大賽中參賽人數最多的一個,1993年參賽人數達1827人。比賽為分四天進行的比桿賽,共打72洞。Harry Vardon是該項比賽獲勝最多的球員,共6次。8月PGA:由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所主辦,非會員無資格參加;1916年開始比賽,優勝者終其一生可以不經預賽即參加PGA主辦的比賽。1957年以前採用matchplay(比洞賽,以進洞數決勝負),1958年以後改採stroke play(以總桿數決勝負)。PGA錦標賽在四大賽中獎金總額第二位,冠軍獎金額僅次於美國名人賽,列第二位。每年8月舉行,是四大賽的最後一項。1916-1957年採取比洞賽方式,1958年至今採取比桿賽方式。Walter Hagen和Jack Nicklaus分別贏得5次冠軍,是此項賽事獲勝最多的球員。
區域對抗賽
在世界區域團體對抗賽中,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比賽即每年一次的萊德杯和總統杯兩大賽事。萊德杯賽是歐洲選手和美國選手的團體對抗,每次歐洲球隊由歐巡賽獎金和世界積分排名最靠前的10位選手和隊長指定的2名選手組成;而美國隊則由單獨的“萊德杯排名體系”確定10名選手和隊長指定的2名選手組成。比賽採用比洞賽制,三天共打四場雙人賽和一場一對一比賽。第一天上午為四人兩球賽,下午為四人四球賽,第二天上午和下午交換,最後一天為一對一,贏一場得1分,平為0.5分,負為0分,總分多者獲勝。總統杯是除了歐洲選手以外的世界一流選手與美國隊的對抗賽,其世界隊和美國隊的選拔方式與萊德杯相同,比賽的賽制也相同。
國內賽事
隨著近些年高爾夫球運動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國內的高爾夫賽事也逐漸成熟並豐富起來。在中高協的統一管理下,國內賽事主要分為三類:職業賽事,青少年賽事,以及業餘與教練員賽事。貫穿全年,縱橫全國多個城市,廣受各界好評。其中主要賽事具體包括:
職業比賽:中國職業高爾夫球錦標賽,全國高爾夫球團體賽,中國精英賽,中國職業高爾夫球錦標賽海外選手資格賽,滙豐冠軍賽,“精彩在沃”杯中國高爾夫職業-業餘配對賽,南山中國大師賽,5100球手系列賽,中國女子公開賽,“常德杯”中國女子高爾夫錦標賽,上海精英賽,武漢挑戰賽,全國高爾夫球團體賽,5100美蘭海南邀請賽,2012觀瀾湖世界明星賽等。
青少年賽事:全國青少年精英挑戰賽,世界青少年高爾夫球團體錦標賽,滙豐全國青少年高爾夫冠軍賽,廣東省青少年高爾夫球公開賽等。
業餘/教練員賽事:“皇冠杯”中國業餘城市精英挑戰賽,全國業餘高爾夫球希望賽等。
國內賽事的發展,不僅給我國的高爾夫選手更大的發展空間,讓高爾夫球愛好者更好的享受觀賽樂趣,更重要的是完善我國的高爾夫人才體系創造更加良好有益的運動氛圍。
與亞運會
亞運會的高爾夫總共設4個項目,男女子個人和團體賽。在第15屆亞運會上,高爾夫將會按照美國國家高爾夫球協會和安德魯斯皇家高爾夫俱樂部的比賽規則進行。每個參賽國或者區域可以選出3名或4名男選手,2名或者3名女子參加比賽。在比賽隊伍中,男子總分最少的3隊和女子總分最少的2隊可以組成一個隊來進行18洞的角逐。4輪賽後,得勝隊伍的總分即為比賽得分。假如一開始有平局出現,比賽將進入一個兩洞只的附加比賽。假如在個人比賽中出現平局,第四輪的得分低者將成為勝者。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首次將高爾夫球作為參賽項目。在亞洲,日本的高爾夫球運動最為發達。他們不僅包攬了1990年和1994年亞運會的男子個人冠軍,而且在國際比賽中亦取得好成績。中國運動員在1986年漢城亞運會上,首次在國際比賽中亮相。
2010年10月,第十六屆亞運會在廣州舉行,高爾夫項目成為本屆亞運會的亮點之一。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的九龍湖高爾夫球會成為第十六屆亞運會高爾夫項目比賽場地,而位於花都汽車城的風神高爾夫球會成為第十六屆亞運會高爾夫訓練熱身及比賽備用場館。
在中國
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展起步雖晚,發展卻相當迅速。高爾夫首次傳入中國是在1916年,然後在1917年時上海虹橋高爾夫總會開始投入運營,這家球場是一個九洞的球場,不過後來有很長時間這項運動在中國大陸無聲無息了。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爾夫再次在中國大陸興起,並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1985年5月24日,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正式在北京成立,這是一家全國性的民眾體育組織,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其職能是宣傳、組織廣大民眾積極參加高爾夫球運動;組織舉辦國際性比賽,促進國際交流;組織全國性的各類、各級競賽和訓練工作;擬定有關管理制度、競賽制度和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技術等級制度;組織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的培訓工作;選拔和推薦國家隊教練員、運動員,負責組織國家隊集中和參加比賽;組織科學研究工作等。
高爾夫遊戲
隨著高爾夫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與普及,也衍生出了許多高爾夫運動的其它產物,如高爾夫遊戲,大陸新推出的《高爾夫達人》就是很好的說明,通過一種低門檻把高爾夫這樣一項運動推到公眾的面前,讓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有權利成為一個參與者。
發展現狀
中國內地省市的GDP和實際利用外資情況與當地高爾夫球洞數高度相關,相關程度分別高達55%和89%。
北京:超越高爾夫單純的運動內涵
北京的高爾夫球洞列在全國城市的首位,但其GDP和實際利用外資卻顯遜色。究其原因,當然與其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獨特地位密不可分。由於這種特殊性,北京的高爾夫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運動涵義,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據業內人士介紹,北京高爾夫的起步雖然不是最早的,但它的發展速度卻是很快的,已由“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並涉及諸多領域和行業,北京的高爾夫產業正躍躍欲試、蓄勢待發。
上海:中國高爾夫的故鄉還有潛力
作為100多年前中國第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的誕生地,如今又成為高爾夫球新的樂土,只不過打球的人已經滄海變桑田。上海現有球場12個,球洞數234個,但與其GDP(2001年為4951億元)和實際利用外資額(2001年為44億美元)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還較為遜色。上海高爾夫的發展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經濟基礎和文化背景關係很大,而且還帶動了整個江浙地區高爾夫的發展。包括浙江、江蘇在內的大上海區共有球場21個,球洞441個。就整體的發展而言,不僅上海,甚至整個大上海區內高爾夫球場的數量與之強勁的經濟的發展速度相比都顯不足。
廣東:高爾夫全民總動員
廣東省是全國擁有高爾夫球場最多的省份,也是高爾夫人口最多的省份。不僅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使球場易於保養、全年每天都可以打球,而且由於經濟發展較早、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在廣東的球場常看到先生和先生打,太太和太太打,孩子和孩子打的全家齊上陣的情景。”深圳航港高爾夫球場教練張偉說。在這樣的土壤下,廣東的高爾夫產業已經形成規模,從而帶動了高爾夫以及相關經濟的發展。也可以說,高爾夫從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廣東經濟的發展。包括廣州、深圳,廣東省共有球場48家,球洞1188個,其2001年度的GDP為10556億元,增長率9.5%,實際利用外資額158億美元,增長率8.1%,儘管這些數字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擁有的球洞數與GDP和實際利用外資額相比還是略微快些,即高爾夫球場的發展超過了經濟的發展速度,顯然存在資源過剩的現象。京滬粵三區高速的經濟發展和迅速崛起的高爾夫產業遙相呼應,總體來看,GDP、實際利用外資額與高爾夫球場的發展規模相比已基本達到平衡狀態。
海南:高爾夫經濟“錢”途光明
海南地處熱帶,四面環海,是光、熱、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一年四季都美麗如畫。海南省現有球場9個,球洞171個,而海南2001年度的GDP僅566億元,在全國排名倒數第四,實際利用外資額為5.73億美元。雖然從絕對數上看,海南的球場是過剩了,但是海南省政府卻很會善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