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古典主義美學是西方美學思潮之一。形成並流行於古羅馬時期。主要代表有賀拉斯和朗吉弩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丁古典主義美學
- 代表人物:賀拉斯、朗吉弩斯
拉丁古典主義美學是西方美學思潮之一。形成並流行於古羅馬時期。主要代表有賀拉斯和朗吉弩斯。
拉丁古典主義美學是西方美學思潮之一。形成並流行於古羅馬時期。主要代表有賀拉斯和朗吉弩斯。公元前1世紀是羅馬文藝的鼎盛時期,由於古羅馬與古希臘在社會性質、文化教育、語言等方面具有種種聯繫,在美學上也就較多地接受了希臘古典遺...
拉丁古典主義 拉丁古典主義即“古典主義”。形成並流行於古羅馬時期,西方美學思潮之一。公元前一世紀是羅馬文藝的鼎盛時期,這時的羅馬統治者的主要任務是維持政權,無力在哲學和文藝方面另闢天地;由於古羅馬與古希臘在社會性質、文化教育、語言等方面具有種種聯繫,形成了接受希臘古典遺產的基礎。
到了18世紀中葉,龐貝城的發掘,德國學者溫克爾曼美學思想的傳播,引起了人們對古典主義的興趣,古典主義又重新復興起來,故稱新古典主義。法蘭西人作為拉丁民族,是古羅馬的繼承人。在政治上羅馬帝國始終是法蘭西人心目中的光輝的榜樣。“帝國”這個響亮的稱號是當時法國統治階級所心醉神迷的。他們想在法蘭西的土地上恢復...
新古典美學主義設計風格是結合生活,藝術,空間概念的綜合美學理念,通過對空間的二次塑造及整合,體現古典與現代美學之間的平衡,並以空間的實際使用角度出發,提升環境與使用者的互動,這是鐘信波先生在空間人文塑造與理念詮釋之後的一個全新設計視野.他的經典之處就是將取之於古老文化的東方元素適度融入到現代空間,目的是...
拉丁美洲文學的古典主義時期是在十七、十八世紀。當時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文學,都是巴羅克風格的貢戈拉主義占統治地位。因此,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的文學,基本上也是屬於貢戈拉主義的。殖民地總督宮廷里的文人學士,都是這種流派的模仿者。但是在這些模仿者之中,卻出現了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民族文學特點的女詩人...
在墨西哥的聖地亞哥城,爆發了是繼續堅持過去的西班牙式的古典主義美學觀,還是接受法國浪漫主義新的美學思想的爭論,最終他們在法國式的浪漫主義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十九世紀末,自然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幾乎同於進入拉美。其時拉丁美洲的許多作家剛剛擺脫了感傷主義,對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採取了兼收並蓄,不加區分的態度...
美學思想基本上從古希臘繼承下來,以希臘為典範,被稱為古典主義。羅馬時期的美學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賀拉斯、郎加納斯和普羅提諾等。賀拉斯(公元前65~前 8)的主要著作是《詩藝》。他繼承了希臘“藝術是模仿”的觀點,認為模仿希臘就是模仿自然。他提倡“寓教於樂”,“既勸喻讀者,又使他喜愛”,並把類型化當成...
第四講 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早期的哲學美學 一、希臘化時期的藝術和美學風貌 二、美在於適度和比例 三、寧靜的審美體驗 第五講 羅馬文藝美學 一、羅馬文化的若干特點 二、羅馬的拉丁古典主義的奠基者 三、作為審美範疇的崇高 第六講 普洛丁 一、太一、理智和世界靈魂 二、美的等級結構 三、審美上升歷程 四、...
鮑姆嘉通的《美學》原文是以拉丁文寫成的,分為“理論美學”和“實踐美學”兩大部分,中譯本只選其“理論美學”的重要章節,但是基本概括了他的主要美學主張。首先,鮑姆嘉通在《美學》第一章里這樣界定了美學的對象:美學的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這就是美;與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認識的不完善,這就是醜教導怎樣以...
《古典主義建築:秩序的美學》對古典法則進行研究,即古典主義建築的各部分是如何組合而成一種形式的結構,以及這樣的結構是如何創造出一種悲劇式的闡述,從而形成蘊涵著爭議性、道德性和哲學意義的公共藝術。對那些將古典建築作為一種象徵性和建構邏輯的對象而從事的研究,相信我們這種論述對此是一個補充。我們的研究...
(Sonata)原是義大利文,它是從拉丁文“Sonare”(鳴響)而來,而與“Cant 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詞相對立,是大型聲樂套曲體裁之一,原意為“用聲樂演唱”,一個是“響著的”,一個是“唱著的”。起初奏鳴曲是泛指各種結構的器樂曲,到十七世紀後期在義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開始用幾個互相對比的樂章...
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德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鑑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斯...
關於技藝,作者這樣認為:“在本書中,具有這種含義(指作者在前面論述的影響對“藝術”概念正確把握的陳舊含義)的‘藝術’將被稱為技藝。這正是古拉丁語中的Ars和希臘語中的“技藝”所指稱的東西,即通過自覺控制和有目標的活動以產生預期結果的能力。”(《藝術原理》第15頁)。從上述引文中我們可以看出,關於...
FLAVIE,中文名芙洛薇,知名時尚品牌。源自法國。法語來自於拉丁語的Flavia,是指耀眼的金黃色,代表優雅和謹慎。芙洛薇的法國設計師認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簡約主義在現在已經成為歷史,於是他們將時下古典主義風潮滲透到時尚舞台的每個角落,飾品設計更是著重於極富裝飾性的巴洛克風格。品牌背景 提起法國,最先讓您...
哥特字型種類繁多,其主要特點為瘦削、細長、詭異、復古、華麗,帶有些許陰暗、神聖的色彩,黑白分明,常被使用在經文抄錄、古籍封面和紋身上,與其他哥特藝術形式相得益彰,哥特字型主要套用在拉丁字母體系(如英文、德文、俄文、法文等),中文字型檔中尚未出現廣泛普及的哥特字型。著裝 哥德式著裝並沒有統一的制式設計,...
1729年5月23日生於倫巴第的小城波西西奧一絲綢商人家庭。但家境並不富裕,9歲時到米蘭,在親戚的資助下接受學校教育。在校期間,他閱讀了大量拉丁和希臘的文學作品,對他以後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1752年,帕里尼的第一部作品《里帕諾·歐比利諾詩選》問世。它包括92首詩歌,風格簡潔,用詞嚴謹,深受輿論界好評。不...
阿拉托斯也是一位淵博的亞歷山大學者,他寫過一部論天文星象的長詩,曾多次被譯成拉丁文。公元前 3世紀著名的銘辭詩人還有阿斯克萊庇阿得斯和萊奧尼達斯,都寫了一些愛情短詩。那時還有一位較著名的詩人赫羅達斯,他寫的8首擬劇描繪世俗生活場景,塑造的形象十分鮮明。公元前80年左右,詩人墨勒阿格羅斯曾把古希臘的...
典型特徵是:牆體巨大而厚實,牆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以減少沉重感。西面有一兩座鐘樓,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鐘樓。中廳大小柱有韻律地交替布置。視窗窄小,在較大的內部空間造成陰暗神秘氣氛。樸素的中廳與華麗的聖壇形成對比,中廳與側廊較大的空間變化打破了古典建築的均衡感。3、...
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德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鑑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斯...
教堂的平面仍基本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門的兩側增加一對高塔。尖肋拱頂 從羅曼式建築的圓筒拱頂普遍改為尖肋拱頂(Pointed Arch,或者乾脆稱為Gothic Arch),推力作用於四個拱底石上,這樣拱頂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並且尖肋拱頂也具有“向上”的視覺暗示。飛扶壁 (Flying Buttress)扶...
今日英文中的形式“form”、法文中的“forme”以及德文中的“Form”,均語出拉丁文“forma”。而forma取代了兩個希臘文“μορφή”和“είσος”所具有的意義分歧,這在後來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其中,第一個希臘文主要適用於可見的形式,而第二個希臘文則主要適用於概念的形式,前者通常在美學意義上...
(公元前100—公元17年)“黃金時期”即為拉丁語和廣義上的拉丁文學(包括修辭、歷史和哲學)發展史上的古典或輝煌時期,涵蓋兩位著名人物的活動年代,即“西塞羅時期”(公元前70—前30年)和“奧古斯都時期”(公元前31—公元14年),利維烏斯去世的年代,即公元17年。西塞羅是公元前1世紀首屈一指的修辭學家和...
芙洛薇,英文/法文名FLAVIE,知名時尚品牌。源自法國。法語來自於拉丁語的Flavia,是指耀眼的金黃色,代表優雅和謹慎。芙洛薇的法國設計師認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簡約主義在現在已經成為歷史,於是他們將時下古典主義風潮滲透到時尚舞台的每個角落,飾品設計更是著重於極富裝飾性的浪漫風格。品牌背景 提起法國,最先...
法國哥德式教堂平面雖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橫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門入口,東頭環殿內有環廊,許多小禮拜室成放射狀排列。教堂內部特別是中廳高聳,有大片彩色玻璃窗。其外觀上的顯著特點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頂,西邊高大的鐘樓上有的也砌尖頂。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屋頂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牆垛上也都有...
正如古羅馬著名詩人賀拉斯所言:“被俘的希臘反使蠻族主人成為俘虜,她把藝術帶給了粗野不文明的拉丁姆。”羅馬和希臘都是奴隸制國家,又都是半島國家,但羅馬人主要依靠農業為生,在同自然的鬥爭中培養了對客觀事物冷靜思考和求實精神,所以務實是羅馬人的風格,不同於“外向型擴張”的希臘人的浪漫主義氣質。這就...
那些古羅馬的拉丁語天才儘管早已作古,卻似乎始終左右著法語文明發展的軌跡和方向。古羅馬人對秩序和理性的熱愛、對極端狀況的竭力避免等特徵被後來的法國人所繼承。然而這些特徵在法語文學中的體現卻並不明顯。儘管法國通常是新的文藝運動的發源地,但這無法改變法國人思維保守的事實。法國人歷來非常嚴肅的看待美學問題...
詹森(Samuel Johnson, 1709-1784)是18世紀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批評的巨擘,《莎士比亞戲劇集序言》(The Preface to Shakespeare)和《詩人傳》(Lives of the Poets)是他對文學批評作出的突出貢獻。他從常識出發,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新古典主義的框框,不乏真知灼見。詹森的散文風格自成一家,集拉丁散文的典雅、氣勢...
他致力於探索默想教義,是自拉丁教父以來一套極具分量的三一論神學作品。與希臘早期長老的教導相反,他非常重視神聖的「三位」是完全平等的,只在彼此的關係上有分別。他認為聖靈是“愛”,使父與子聯合,因此也把三位一體與教會結合在一起。借著新柏拉圖主義及聖經的啟示,他探討三位一體在人身上的類比,即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