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針葉胡頹子(原亞種),常綠直立或蔓狀灌木,高4米,無刺或老枝上具粗而短的刺。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常綠直立或蔓狀灌木,高4米,無刺或老枝上具粗而短的刺;幼枝淡黃白色或淡褐色,密被銀白色和淡黃褐色鱗片,老枝灰色或灰黑色,圓柱形;芽銹色。葉革質,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5-14厘米,寬1.5-3.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稀闊楔形,邊緣全緣,反卷,上面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具光澤,乾燥後褐色,下面銀白色,密被銀白色鱗片和鱗毛,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側脈8-12對,與中脈開展成45度的角,上面顯著,下面不甚明顯;葉柄長5-7毫米,黃褐色。花淡黃白色,下垂,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褐色鱗片和鱗毛,常3-5花簇生葉腋短小枝上成傘形總狀花序;花梗纖細,銹色,長3-5毫米;萼筒圓筒形,長5-6毫米;在子房上驟收縮,裂片寬三角形,長2.5-3毫米,頂端漸尖,內面疏生白色星狀柔毛,包圍子房的萼管橢圓形,長2毫米,被褐色鱗片;雄蕊的花絲極短或幾無,花葯橢圓形,長1.5毫米,淡黃色;花柱直立,幾無毛或疏生極少數星狀柔毛,柱頭長2-3毫米,達裂片的2/3。果實橢圓形,長12-15毫米,直徑5-6毫米,密被褐色或銀白色鱗片,成熟時紅黃色;果梗長3-6毫米。花期8-10月,果期次年4-5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25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緣。
分布範圍
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
主要價值
果實藥用,可止痢疾,有的引種栽培作觀賞。
本種提示
本種與胡頹子 E. pungens Thunb. 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側脈8-12對,與中脈開展成45度的角,網狀脈在上面不明顯,花柱多少被星狀柔毛;幼枝淡黃白色或淡褐色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