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肩榛雞(學名:Bonasa umbellus):共有15個亞種。雄鳥體長4350厘米,體重500-750克;雌鳥體長40-47厘米,體重450-600 克;翼展55.9-63.5厘米。披肩榛雞和花尾榛雞、斑尾榛雞是同類,該物種有紅尾和灰尾兩種不同的色型。雄性披肩榛雞在炫耀的時候尾羽也是豎立成扇面形,樣子和火雞的尾羽非常相似。具有蓬鬆的羽毛,主要特徵是雄鳥頭頂有短羽冠,具方形尾巴,其具有朝向尖端的寬闊的黑色帶,呈扇形展開。
林棲鳥類,繁殖季節不成群,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有3-4隻或6-7隻一群,也有多到10餘只的。一般在拂曉便開始覓食活動。雜食性,吃各種各樣的植物性食物、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包括葉子、芽、種子和水果。是北美洲分布較廣泛的一種松雞,在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的很多地方都能見到。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披肩榛雞雄鳥體長4350厘米,體重500-750克;雌鳥體長40-47厘米,體重450-600 克;翼展55.9-63.5厘米。羽毛色澤斑駁,同時具有灰色、棕色、淡褐色和黑色。下胸部和腹部的羽毛顏色較淡。該物種有兩種顏色變形存在:灰色形和紅色形,它們之間的差異在鳥的背部最明顯,特別是尾巴。灰褐色的物種在在北美北部占主要地位,而紅色種在北美南部占主要地位。這些種群之間的中間體也存在。
披肩榛雞具有蓬鬆的羽毛,主要特徵是雄鳥頭頂有短羽冠,具方形尾巴,其具有朝向尖端的寬闊的黑色帶,呈扇形展開。羽毛從前額延伸到具棕色的彎曲的鳥喙上。
如同其他松雞種類一樣,披肩榛雞的腿上也被有鬆軟的細細的柔軟的羽毛,覆蓋在腳踝之間,灰藍色的爪是裸露的。在秋天,沿著鬆弛的腳趾的外邊緣生長了許多牢固的突起,類似果膠。這些生長物被認為有助於披肩榛雞雙爪緊貼冰冷的樹枝,在雪地和春天流下的冰冷的雨水中上散步。
披肩榛雞的雌雄看起來都非常相似,但實際上還是有些不同。例如尾部的圖案:雌鳥羽毛的尾帶紋不連貫,臀部羽毛各自包含一個白斑,而雄鳥的尾帶紋是不間斷的,臀部羽毛每個包含多個白點斑。雄鳥通常具有紅色或橙色的眼睛梳,就是眼睛上方的彩色貼片,而雌鳥的眼梳不太明顯或不存在。
亞成鳥看起來與雌鳥相似,但在尾巴附近沒有黑帶紋,並且具有不太明顯的頭冠。幼鳥被棕褐色帶和褐色條紋。
棲息環境
冬季大多活動在河流兩岸及針闊葉混交林內,鑽到地面的雪覆蓋中過夜,其它季節常在地面有蕨類植物並且稠密的灌木叢的松林和臭松幼林內活動。冬季食物缺乏時,活動範圍一般也相應擴大。
生活習性
披肩榛雞是一種非候鳥,是林棲鳥類,繁殖季節不成群,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有3-4隻或6-7隻一群,也有多到10餘只的。一般在拂曉便開始覓食活動。尋食時榛雞群分散開,各自找食,彼此間保持有一定的距離。平時多在松樹枝杈間隱蔽,有時人們走到附近,仍然不動:在林下灌叢間緩慢走動,受驚時能急跑,急跑幾步再起飛,有時也直接起飛,飛行時兩翅鼓動很響,飛行迅速,一般飛行2-3米即落於樹上低枝處,在人接近時復又起飛。遇驚時,常緊貼樹枝上或隱蔽在樹枝中。大雪覆蓋後的冬季,在樹上活動的時間較多,但不在樹上棲息,而在地上雪窩裡過夜。每天的活動時間和日出、日落時間的長短緊密相關。
叫聲高而尖,音調相同,特別是在繁殖期鳴叫最為頻繁。用叫聲相互聯繫,會發出各種嘶嘶聲,啁啾聲和窺視的聲音。
披肩榛雞是雜食性雉類,吃各種各樣的植物性食物、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包括葉子、芽、種子和水果。冬季,主要食物來源是芽,特別是高糖和蛋白質的白楊樹和樺樹的葉芽。在春天,吃各種植物的新葉子和芽,包括樹木、灌木和蒲公英。在夏天,則吃成熟的水果,包括黑莓和藍莓。雛鳥則餵食昆蟲和蜘蛛。
分布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美國。引進: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繁殖方式
披肩榛雞存在多配製的傾向,一隻雄鳥可以和多隻雌鳥交配。在繁殖季節非常隱蔽,極少活動,4月下旬或5月發情交配。繁殖期中,發情的姿態與松雞科其他鳥類相似,雄鳥張尾如扇,兩翅下垂,羽冠聳起,在地上奔跑時翅膀不停地划動,常把地面劃成淺溝。發情開始時比較寧靜,等巢區基本上都被占據後,雄鳥間常發生格鬥,不讓其他雄鳥進入自己巢區。雌鳥不參加搏鬥,它可以自由地在任一巢區找食。發情時雌雄鳥形影不離,相互鳴叫呼喚。此時雌鳥比較機警;稍有響動,就獨自飛走,待安靜後再互鳴重聚,一般是雄鳥飛向雌鳥。
交尾後開始營巢,巢築在山坡陽面林中、地面倒木或樹根旁,也隱蔽在下木較多、林相雜亂的林中。巢極為簡陋,呈凹窪狀。位於有很多樹木圍繞的凹地處。巢材為枯枝、落葉,內鋪以細乾樹枝、松針、乾草。孵卵期25天左右,孵卵僅由雌鳥擔任。雛鳥當絨羽一乾就能走動,幾天后能獨立覓食,三周后能起飛。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披肩榛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亞種 | Bonasa umbellus affinis | Aldrich & Friedmann, 1943 |
2 | 披肩榛雞溫哥華島亞種 | Bonasa umbellus brunnescens | Conover, 1935 |
3 | 披肩榛雞奧林匹克半島亞種 | Bonasa umbellus castanea | Aldrich & Friedmann, 1943 |
4 | 披肩榛雞內陸亞種 | Bonasa umbellus incana | Aldrich & Friedmann, 1943 |
5 | 披肩榛雞拉布拉多亞種 | Bonasa umbellus labradorensis | Ouellet, 1990 |
6 | 披肩榛雞明尼蘇達州亞種 | Bonasa umbellus mediana | Todd, 1940 |
7 | 披肩榛雞密西根州亞種 | Bonasa umbellus monticola | Todd, 1940 |
8 | 披肩榛雞加拿大中南部亞種 | Bonasa umbellus obscura | Todd, 1947 |
9 | 披肩榛雞洛基山脈亞種 | Bonasa umbellus phaios | Aldrich & Friedmann, 1943 |
10 | 披肩榛雞加利福尼亞州亞種 | Bonasa umbellus sabini | Douglas, 1829 |
11 | 披肩榛雞新斯科舍省亞種 | Bonasa umbellus thayeri | Bangs, 1912 |
12 | 披肩榛雞魁北克亞種 | Bonasa umbellus togata | Linnaeus, 1766 |
13 | 披肩榛雞阿拉斯加亞種 | Bonasa umbellus umbelloides | Douglas, 1829 |
14 | 披肩榛雞指名亞種 | Bonasa umbellus umbellus | Linnaeus, 1766 |
15 | 披肩榛雞育空亞種 | Bonasa umbellus yukonensis | Grinnell, 1916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