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村委會隸屬雙柏縣法脿鎮,地處法脿鎮西南方,距法脿鎮政府所在地28公里,到鄉鎮道路為通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7公里。東鄰雨龍,南鄰大麥地鎮的野牛,西鄰妥甸鎮的和平,北鄰妥甸鎮的新會。轄冷風箐、白沙坡、硝水塘、馬嘎田、箐頭、楊萬沖、獨家村(含雙壩小組、倉房小組)、克頭、龍竹田(含大河小組)、下村、大村(含領崗小組)、龍樹、下榨房(含向陽村小組)、新村、瓦房、凹子等16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71戶,有鄉村鄉村人口1137人,其中農業人口1132人,勞動力74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747人。全村國土面積33.4平方公里,海拔1890米,年平均氣溫14.83度,年降水量75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蠶豆、油菜、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143.9畝,人均耕地1畝,林地47204.2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折苴村
- 面積:33.4平方公里
- 人口:1137人
- 海拔:1890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43.9畝(其中:田639.11畝,地504.79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糧煙等作物;擁有林地47204.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8.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核桃、桑、石榴、蘭桉等經濟林果;草地面積400畝;荒山荒地138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委會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已通自來水的戶數115戶,有55戶飲用井水,有10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分別占農戶總數的42.27%、20.22%和37.5%); 有27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45戶(占農戶總數的9.。0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0戶,(分別占總數的90.07%和84.55%)。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未建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農用運輸車32輛,拖拉機4輛,機車21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50畝,有效灌溉率為%,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面積0.27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8戶;建有小水窖28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0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8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其他結構房屋的農戶數19戶。
農村經濟
2010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16.1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1.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4.68% ;畜牧業收入73.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3.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0頭,肉牛128頭,肉羊1058隻,出欄家禽2586隻); 漁業收入0.9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28%;林業收入51.44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5.51%;第二、三產業收入49.05萬元,占總收入的15.51%;工資性收入20.60萬元,占總收入的6.51%。農民人均純收入1292.00元,農民收入以種種養殖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8人(占勞動力的12.74%),在省內務工107人,到省外務工21人。
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72戶,共有鄉村人口1128人,其中男性608人,女性520人。其中農業人口1123人,勞動力1004人。該村以少數民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87人,彝族84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6人,占人口總數的2.3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66人,參合率94.92%;享受低保85人,五保戶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雨龍分院,衛生所面積為4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鎮衛生院22公里。該村建公廁13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6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村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75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距離雨龍中學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5人,其中小學生109人,中學生36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組道路建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重點發展烤菸種植、增強壯大核桃、蠶桑產業及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