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刀

折花刀

折花刀是保全腰刀中的一種。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之一,與維吾爾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戶撒刀並稱我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花刀
  • 優點:硬度高韌性好實用價值高攜帶方便
  • 民族保全族
  • 所屬:刀具
相關傳說,傳說一,傳說二,鍛造過程,加鋼,溫度,工序眾多,淬火,現狀,

相關傳說

傳說一

保全腰刀是保全族人民所特有的一種民族工藝品,習慣掛在腰間,就稱其保全腰刀了。 據說在成吉思汗占領各國的時候,曾在兵器上大大的占了上風。當時各個部落在打拚的時候,有的刀因硬度高,和敵方大刀碰撞後折斷;有的因硬度低,經不起敵方大刀的猛砍。據說目前聚居在甘肅省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中保全三莊的保全族,是從前成吉思汗部下打制兵器鐵匠的後代,專為成吉思汗打制兵器,他們接到成吉思汗的令後,開始制刀。因特殊的製作工藝,打出來的刀剛柔相濟,在戰場上大派用場。成吉思汗又令他們打制更為上乘的刀,要千錘百鍊的。他們在以前精湛的制刀技藝上研究出折花刀。因為此刀將刀的硬度與韌性,結合到極點,與敵軍戰刀碰撞時,對方的不是被砍折,就是被砍的卷刃,而此刀既不折,又不捲刃,成為了當時成吉思汗部下將士的至愛,因為此刀製作過程複雜,工期漫長,所產數量少之又少,所以只有軍官級的才有資格佩戴。成吉思汗統一當時的中國後,這些刀匠與蒙古族、藏族等居住在一起,因保全族信仰伊斯蘭教,為穆斯林,與藏族的習俗有諸多的差異,當時那裡是藏民的天下,便將保全族人等追殺,逃至積石峽上方,居住地與附近大山只有兩里地,就是為了防止藏民追殺到這裡便容易脫身。
保全族折花刀保全族折花刀

傳說二

很早以前,保全族中出了一位技藝十分高超的腰刀匠人,他製作的腰刀聞名於世,人見人愛。可他一身正氣,鐵骨錚錚,只給好人打鐵,不給壞人做刀。有一年,他家鄉的縣官為了巴結上司,限這位鐵匠在三十天之內做出一百把刀來,否則就要砍去他的手。結果三十天過去了,鐵匠沒有給縣官做出一把刀。縣官再次以刀砍手相逼鐵匠,又被鐵匠拒絕,縣官惱羞成怒,下令砍掉了鐵匠的手…… 這位鐵匠後來再也沒有辦法製作腰刀了,但後輩保全族鐵匠為了紀念這位英雄前輩,就在自己製作的最精美最珍貴的腰刀刀面上刻下了一個五指併攏的右手的圖案。這個圖案,叫做“一把手”,一把手,就是保全族的刀神。

鍛造過程

加鋼

對於正宗的保全腰刀來說,都要求必須加鋼,這是為了使硬度和韌性合理平衡。 普通的民用刀具,基本上只加一層鋼,加鋼的關鍵在於火候。如果鋼加得不好,鋼線太靠近刀背,則刀刃即使磨得鋒利,也非常容易崩口,而如果鋼線太靠近刀刃,則磨過兩三次之後,刀子就不能用了。所以,對於保全腰刀來說,實用是最大的考驗。

溫度

保證實用的,則是加鋼的經驗和手法。這個就是溫度要相當高的,溫度不高的話鐵和鋼就融合不起來。打制刀刃:加完鋼以後,刀刃的打製成形也很考功力,如何能夠將鐵塊鍛打成有模有樣的刀刃,全靠手上的功夫。而這道工序,更多的是考配合。

工序眾多

每一柄保全腰刀在刀刃打好後,都要經過打磨、鑽孔等工序,做好一把保全腰刀,一般都有幾十道工序,多的甚至達到上百道,這些工序磨的就是時間和耐性,可正是這數百年的積澱,才成就了保全腰刀的名氣。

淬火

刻花完成後,再經過淬火一道工序,保全腰刀,就可以初露鋒芒了。 淬火就像畫龍時,點睛的那一筆一樣重要,淬火的手法和時機,以及淬火的液體溫度和性質,對於最後出品的保全腰刀的品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保全三莊裡,最好的淬火介質,莫過於濤濤不絕的黃河水,只有經過黃河水的激盪,保全民族血液里的火焰,才能升華成歷久彌新的信念。

現狀

折花刀鍛打技藝至文革時期已經開始淡化了,不是刀匠不會做,而是在製作一把折花刀,需要很長的工期,製作出來後代價很高,當時人們都無能力買折花刀,致使這保全族人民的精華工藝在文革後幾年失傳。現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