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升斗,“折腰五斗”等比喻忍受屈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腰升斗
- 拼音:zhé yāo shēng dǒu
- 解釋:折腰:彎腰
- 典源:〈隱逸列傳·陶潛〉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折腰升斗
【拼音】zhé yāo shēng dǒu
【解釋】折腰:彎腰。升斗:少量的米。為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同“折腰五斗”。
詳細釋義
典源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
陶潛字淵明,或雲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裋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陶潛字淵明,或雲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裋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釋義
晉朝時陶潛(字淵明)先後做過幾次官,因當時吏治非常腐敗,他不願同流合污,更不願為五斗米官俸而自取屈辱,就辭官歸隱。他隱居山澗,穿粗麻布衣,自己勞作,晚年貧病交加,江州刺史檀道濟請他去做官,他婉言拒絕。 陶淵明不願意為五斗米的薪俸去對那些“鄉里小兒”鞠躬下拜。後遂用“折腰五斗”等比喻忍受屈辱。
同源典故
不事小兒 五斗折 五斗折腰 五斗祿 五斗米 五斗粟 低頭為米 元亮折腰 屈腰 折為督郵腰 折腰五斗 折腰升斗 折腰吏 折腰為五斗 折腰為米 折腰營口腹 折腰祿 折腰辱 斗粟 淵明五斗米 為米折腰 為米負初心 督郵束帶 腰恆折 腰折
運用示例
宋 楊澤民《六么令·道骨仙風》詞:“折腰升斗,辜負當年舊松菊。”
唐·劉長卿《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詩:“折腰五斗間,黽勉隨塵埃。”
宋 辛棄疾《水龍吟》:”白髮西風,折腰五斗,不應堪此。“
唐 孟浩然 《京還贈張維》詩:“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
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詩:“初辭五斗米,唯奉一囊錢。”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詩:“顧惜五斗米,無辜自拘囚。”
宋 王禹稱 《賢人不家食賦》:“入官未免於五斗,探學徒窺於數仞。”
清 唐孫華 《同年沉昭嗣明府談杭州西溪之勝》詩:“辭官歸養母,恥折五斗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