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現評估法

折現評估法是最敏感的問題之一便是物價上漲與之相關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通貨膨脹與現值,現值分析,折現分析的要點,實例,

通貨膨脹與現值

最敏感的問題之一便是物價上漲與之相關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同樣的10元錢在兩年前可以買到比現在更多的東西,換句話說,即“現有的10元錢要比將有的10元錢更有價值”。一般說來,情況的確如此。世界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的歷程均表明,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現象。正是基於這一事實,現代財務學便產生了一個新名詞--“現值”,它是除了利潤(報酬)與風險折平以外的又一個重要概念。這一概念對於股票投資評估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上述的本益比本利比、獲利率等分析。實際上,採用上述比率分析時,除了考慮報酬與風險的關係,也必須重視“現值”的分析。

現值分析

所謂“現值”,是指人們把未來可能實現的利益或虧損折算成目前的價值,以便於比較,從而作出合理化的決策。舉例來說,假設甲、乙兩人同樣以2000元為本金投資股票A種股票是新發行的股票,而且須待兩年以後才能上市。B種股票已上市,市價高於面值(50元A股)1倍,為每股100元,甲覺得新股面值發行便宜,故買進40股A種股票;乙卻認為A企業為新組建的股份制公司,其股票2年後才可能上市,在此期間僅能領取股利,而無差價收益,所以決定買進20股B種股票,以謀取差價利潤。在這裡,甲顯然著眼於長期投資,等候發展。而乙卻覺得未來不可測,況且兩年後即使A種股票上市並且價格上漲,但其時物價早已高漲,誰知股價上升幅度能否超過通貨膨脹率?不如投資已上市股票,一來2年內還有機會謀取差價,二來老企業股利較為穩定,有可能相對較高(因留存收益緣故)。上述兩位投資者,如果從現值的概念分析,乙的投資決策較為全面。如果我們作如下假定則更為明顯。甲乙兩種股票,市價都是120元A股,購買甲股票,三年內每年可得股息15元;如購買乙股票,則第三年才可一次領取45元股息。拋開複利計算,僅從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三年後的45元顯然不能與三年中每年15元等值,必然小於三年中每年15元現值的總合。這就是說,評估某種股票的價格時,還必須加入現值的概念;不然,投資者評估的高報酬(高收益)很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已補貼給高物價了。
所謂折現法,就是利用某一折現率,將公司未來各期盈利或股東未來各期可收到的現金股利折現為現值,這一現值即為股票的價格。

折現分析的要點

運用折現法實際上並不好把握,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究竟是用公司盈利或股東股利來作為折現的對象?一部分股票價值分析理論持前一種看法,因為股票的價值(帳面價值內在價值)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而並非股利派發;而大多數股票價值分析理論則持後一種看法,原因在於,投資者投資股票,如果不是投機性質,則主要期望的收益便是股利。實際上,這也涉及到前述的本益比本利比在投資者看來誰更重要的問題。這裡僅介紹以股利為折現對象的方法。
其次,在運用折現法時如何確定折現率?一般認為,折現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某種股票風險的大小以及預期報酬率的高低。風險越大,預期報酬率越高,折現率就應越高;反之,風險越小,預期報酬率越低,現金股利的折現率也就越低。換句話說,折現率應等於類似風險投資的預期報酬率。預期報酬率可通過證券市場線求得。

實例

設某公司每一普通股的折現價為V0,t期末的價值為Vt,t期末股東收到的每股現金股利為dt,折現率為k,則每一普通股價值的折現公式為:V0=d1(1+k)+d2(1+k)2+…+dH(1+k)H=∑Ht=1dt(1+k)t即是說,普通股價值等於每一普通股的折現價,等於各期股利折現值的總和。根據這一公式,無論投資者持有普通股的時間是一年,還是數年,以至無限期地持有股票,都可以計算出該普通股的折現價值。
由於上述公式的折現對象是未來預期的現金股利,所以這一折現方式又稱為股利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