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盧溝曉月

《折桂令·盧溝曉月》是元代書法家鮮于必仁創作的一首曲。詞中運用比喻、對偶和誇張的寫法寫盧溝橋,形象地描繪了盧溝橋恢弘的氣勢和寥廓的境界,極為形象、傳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折桂令·盧溝曉月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元曲三百首》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鮮于必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盧溝曉月
出都門鞭影搖紅,山色空濛,林景玲瓏。橋俯危波,車通遠塞,欄倚長空。起宿靄千尋臥龍,掣流雲萬丈垂虹。路杳疏鐘,似蟻行人,如步蟾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盧溝曉月:盧溝,指盧溝橋。北京著名景色之一。
②鞭影搖紅:馬鞭在拂曉的霞光中搖動。

白話譯文

急流危險,盧溝橋橫臥其上;橋面寬闊,車馬從此可遠達邊塞;欄桿高聳,倚天而立。盧溝橋猶如一條千尋長的巨龍從夜霧中騰空而起;又像萬丈彩虹從雲端直撲水面。遠處傳來稀稀落落燕山的晨鐘,路上行人如蟻,密密麻麻,好像行走在仙境月宮之中。

創作背景

這首曲的創作具體時間已不詳。

作品賞析

“橋俯危波,車通遠塞,欄倚長空”,這三句運用排比句式:“俯危波”言其險,“通遠塞”喻其闊,“倚長空”顯其高,寥寥數語,勾勒出盧溝橋的高大、雄偉、壯觀,層次分明,且極為準確、生動。“起宿靄千尋臥龍,掣流雲萬丈垂虹”,這兩句運用比喻、對偶和誇張的寫法寫盧溝橋,形象地描繪了盧溝橋恢弘的氣勢和寥廓的境界,極為形象、傳神。
結尾三句,照應開頭的曉行,詩人運用比喻的寫法,展開豐富的想像,把盧溝橋與曉月、天上與人間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恬淡愉悅深遂高遠的境界。詩中的“疏鐘”、“行人”把畫麵點染得鮮活生動。最後一句“如步蟾宮”切合題中之“曉月”,將讀者帶進了一個神話般的世界。

作者簡介

鮮于必仁,字去矜,號苦齋,漁陽郡(治所在今天津薊縣)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元英宗至治(一三二一~一三二三)前後。其父太常典簿鮮于樞,“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見《新元史·文苑·鮮于樞傳》),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樞女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孫,江浙行省丞相、荊南王朵爾的斤為妻,外孫伯顏不花的斤好學,曉音律。必仁既受家學薰陶,又同妹夫家的維吾爾親友交好,受到維吾爾音樂的影響,因此“工詩好客,所作樂府,亦多行家語”(見近人吳梅《顧曲麝談》)。他雖出身官宦家庭,自己卻是一生布衣。因其性情達觀,常常寄情山水,浪跡四方。在世時與海鹽楊梓之子國材、少中交遊甚密,常“盡以作曲方法授之”。雲石曾教楊梓及其家僮唱曲於前,受有維吾爾音樂影響的鮮于必仁又教其子國材、少中及家僮於後,所以才有因楊氏而著稱於世的“海鹽腔”。其散曲中的寫景之作,曲文華美,意境開闊;詠懷歷史人物的曲作,詠史論世,格調健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奎壁騰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